我和姐姐一起走过的小时候

我们家姊妹四个,我排行老二,上面一个姐姐,下面一个妹妹,妹妹下面一个弟弟,只差个哥哥。标准的山东盼儿家庭,仨姐一弟。村里像我们家这样配置的家庭,还为数不少。

这种生态层次丰富的家庭,孩子的性格多多少少会受排行的影响。

别看我缺个哥哥,但实际上,我姐既可以当姐姐,也可以当哥哥。小时候,她就是我的偶像,但也是我的“克星”。

姐姐大我三岁,记忆中,干什么都有她的影子,不管是干活,看电视,还是睡觉。

很多方面,我受姐姐的影响,比受父母的影响还大。父母天天忙忙碌碌,忙完了地里,忙家里,忙完家里,忙其他的。即使没有其他的,下面还有俩小的,所以基本忙不到我。

倒是我和姐姐还得忙着照看下面俩小的,她看妹妹多,我看弟弟多。

姐姐大眼睛,双眼皮,高鼻梁,大胆,外向,从小就被人夸俊。

出去玩,去邻居或者亲戚家,都说,“俺娘,大妮(一般叫名字),真俊啊!我看恁家就你最俊来。”

有人也说我们家就我妹妹三妮最俊,但从来没人说我们家二妮最俊。这点,我非常有自知之明,所以,从来也没奢望过。

村里来我们家玩的几个叔伯,虽然不直接夸我姐俊,或者夸妹妹俊,但是他们会说:“俺娘,小二肯定是捡来的,你看看恁姊妹四个,就你长的跟他们不一个样。”

我知道所有这么说话的大人,都是无心的。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我那时候总会有一种莫名的失落感,有时候也不免落泪。少不更事的我,有时候真的会认定自己是捡来的。

到现在,我脑子里还模模糊糊有一个画面:一个想挎着小橼子离家出走,准备出去要饭的小孩子。

当然那个念头从来也没有付诸实施,相反,我还是最恋家的那个孩子。

姐姐俊归俊,小时候却很调皮。玩起来,跟个男孩子一样,那个皮劲,真是比哥哥还哥哥。

村西头和村东头的孩子,一般是有地盘概念的。西头的孩子来东头,就要小心被东头的孩子打。同样,东头的孩子去西头,也要小心被西头的孩子打。

姐姐连村南头的孩子都打,被打的还是个男孩。他奶奶家就和我们家在同一个胡同,斜对门。每次他来,姐姐就守在门口,有时候那个男孩竟然被姐姐给吓得不敢去他奶奶家了。

我是没见过我姐打架,都是听她自己说。每次我听到她这种壮举,我都会被她的勇敢深深折服。

我就不怎么跟男孩子打架,不是不想打,是打不过。

她出去疯的时候,很少带我,都是跟着比她大个一两岁的一帮孩子。山上,岭上,河里,到处去。最过瘾的,当属去岭上果园偷苹果了,被发现后,几个孩子就呲呲地跑,使上喝奶的劲,拼了老命地跑。

记得有一次,她带了我上山挖野生白蒜。我们走在山腰上崎岖的羊肠小道上,她可能要去挖路边上的白蒜,居然从小道上滚下去了。所幸,那个地方是个沟,草多,没滚多远,一块石头把她给拦住了,居然一点也没受伤。现在想来,还真后怕,但是当小孩子的时候,是什么都不怕的。

话说,这么个调皮的无法无天的孩子,学习怎么样呢?

一点悬念都没有,成绩奇差无比。

但是小时候学习不好,不代表长大了也学习不好。

这点,我和姐姐,简直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都是到了小学五年级毕业之后,再留级才开始学习的。

从此,不再撒野,不再调皮,一下子从无法无天的假小子变成了懂事乖巧的大姑娘,顺便也从差等生一跃而变身为优等生。

说来也怪,怎么会幡然醒悟呢?那个醒悟就是现在家长们所期盼的孩子的自觉。

想当年的自觉,也不是因为父母怎么教育了我们,更不是因为父母硬逼着我们学习。

事实上,那时候很多父母会觉得学习没啥重要的,也没指望孩子会学习好,有出息,所以帮他们干些农活,分担一下生活的重担才是正经事。

父亲亮出最后的底牌,再不好好上学,就得回家干农活了。我想这个回家干农活,从此和学校再也无缘了,才是让我们自觉的最大因素吧,毕竟,谁想天天在大日头底下翻地瓜秧啊。

但是村里也有很多宁愿回家干农活,也不愿意好好学习的孩子,所以说自觉,多多少少,还是有点吧。

自觉之后的姐姐才真正开始成为我的偶像。

我特别愿意跟她在一起,愿意听她讲他们班里同学的各种故事。经常是她手舞足蹈地讲,我在一旁哈哈大笑。我俩就是天生的一对,一个爱讲,一个爱听。

记忆中,经常是在上午翻地瓜秧的时候,或者晚上躺下睡觉,睡不着的时候,她就开始讲。

她讲给我听的时候,应该也觉得有意思,要不她怎么这么爱讲。而我听的时候,也觉得有意思。大部分时间,她不主动讲,我就不主动问,我充当了一个忠实的耐心的一点都不烦人的听众。

有时候,她讲得差不多了,我还没听够,也会小心翼翼地追问“后来呢”,她一句“睡觉”,就没下文了,搞得我意犹未尽。

哎,谁让我小呢,没办法,不得不再等她有心情的时候再讲给我听。

毕竟我俩差三岁,论好玩的事情,她肯定比我多。这种不对等的关系,决定了我只能作为她忠实的听众。

记得从她小学留级的时候就开始给我讲,一直讲到初中,中专,她的很多同学,我都略知一二,有时候见了她的同学,居然觉得和见了自己的同学,一样亲切熟悉。

从她那里,我知道了,学习好的好处。老师会喜欢,同学会讨好,自己也会有优越感。

我是亲身感受过,我姐当年在我们镇重点中学,有多威风。

在我小升初的考场上,那场考的是语文。我记得有两位监考老师边看我,边小声嘀咕,还盯着我的卷子看,后来才知道那两位老师,当时正是教姐姐的老师,他们当时就猜测我是她成绩优异学生的妹妹。

记得考完,其中一位老师还问我:你是XX的妹妹吧?

我姐读初中的时候,成绩非常优秀,班级每次考试基本不会出前三名,还担任班里团支书,有很强的组织能力。

记得我刚上初中的那年,在学校春节联欢会上,她和同学搭档说的相声,超级棒。

最后一句好像是“欢迎大家都到俺家乡,请你们吃知了猴”,搞得后来我们班几个男生,经常问我要知了猴吃。

我唯一觉得可惜的是,姐姐后来读了中专。

读中专,其实不是她的想法,她想读高中。可是,家里孩子多,父母经济压力大。父母觉得,农村家庭的女孩子读个中专,能吃国库粮也不错了,高中还要三年,而且变数也大。

最后,我姐还是服从了父母的意愿,读了中专。

很多时候,我都在想,如果姐姐读了高中,一定比我要强多了。她外向,热情,大胆,漂亮,在大学里,她的舞台会很大,大学毕业后,她的能力也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

我和我姐读书的轨迹,学习成绩的走向,也基本雷同,这其中和受她影响不无关系。只是我始终是内敛的,没有她泼辣,大胆,外向。

到了该读高中还是中专的时候,父母同样也想让我去读中专,但我没有听从。我连续游说了父母七八个星期,说了各种我要读高中的理由给他们听。最后,他们竟然被说动了,随我的便了。

除了学习上的影响,我和姐姐在一起,会看各种电视节目,电视剧之外,最喜欢和她一起看的是综艺、体育类的节目,包括新闻,我从她那里知道了很多东西,知道了世界上居然有比我们小村庄更有意思的事情。

一起看春晚,一起追亚运会,奥运会,我们会为中国运动员所得每一块金牌欢呼,那种感觉,是比吃任何美食都愉悦的。

这,其实就是一种精神的力量。

家有姐姐,是幸运的;家有能够引导你人生的姐姐,是更幸运的。

感谢带我一起长大的姐姐,感谢让我开阔眼界的姐姐!

(0)

相关推荐

  • 这些就是作为父母的奖励了……

    妹妹七个月了,妹妹对任何吃的东西都很是好奇,看到别人把食物放进嘴里,目不转睛地盯着,有时急得不得了.   妹妹对周围的事物,表现出超级的好奇,卫生纸.包装盒,奶盒,线头,小剪刀,姐姐的笔.本子.画.头 ...

  • 散文||母亲的生日

    母亲的生日 母亲70岁生日来临之际,恰是父亲去世30周年纪念. 因为全家大小18口每年都会热热闹闹的给母亲过生日,所以谁也不曾想像到:30年前,在埋葬了住院长达7个月,欠下巨额债务,最终病逝的父亲后的 ...

  • 刘治娥作品《感恩》

    感   恩         文/刘治娥      父亲是镇里的电工,每天在各个村子里穿梭检查,总是有做不完的事情.那时镇上还有不少村子还没用上电,负责指挥架设高压线,安装变压器这种事情自然少不了父亲. ...

  • 父母远见:学历和能力

    我是农民的女儿,我仅仅是高中文凭,我依然感谢生我养我的爹娘,"谢谢你们,给了我最好的教育". 小时候,兄弟姐妹多,跟我父母差不多年龄的人,基本都跟我们家一样孩子多.但我的父母又跟别 ...

  • 丁姐读女人之2:小芹

    姐姐的小名叫小芹,是农村的奶奶给她取的名. 小芹生在部队里,那时候北方的女人生孩子是不准在娘家坐月子的,所以,小芹的妈,也就是我的妈,千里迢迢,从哈尔滨来到爸爸所在的部队河南,生下了她. 妈妈老说我和 ...

  • 我家高情商老二崩溃大哭,原来二胎家庭最残忍的,不是偏心、不是忽略,而是……

    事情得从几天前妹妹的情绪崩溃开始说起. 姐姐的生日快到了,两个小女人狠狠体验了一把网购,买了一堆花里胡哨的东西. 包裹送达的那天,俩人兴奋不已,坐在客厅里各种拆. 结果妹妹的购物体验不太佳,东西拿出来 ...

  • 那时那人

    青春,那些充满血性的东西,终究是没了. 老翁是个神奇的女子,之所以说她神奇,是没有什么特别的词来形容他.认识半年,那时我们一起念初一,她总会用各种笑话来逗我们玩,老翁的妈妈是东北人,她的骨子里始终透着 ...

  • 全中国最会谈恋爱的小姨,不该被吹捧

    最近有部好剧爆了,<乔家的儿女>,评分8.4. 讲的是乔家的五个孩子,在母亲去世,父亲不管的家庭里,大哥拉扯着弟弟妹妹相依为命长大的故事. 细节很接地气,像极了那个年代中国多子女家庭真实的 ...

  • 67岁田女士坚持生娃,不惜与女儿断绝关系,一家人现在怎样了?

    一方面是由于67岁还能怀孕,实属奇迹,另一方面是田女士的女儿放话,母亲生下这个孩子就与母亲断绝关系. 田女士夫妇在生天赐的时候,已经有了一儿一女,都已成家立业,就连孙子都已经14岁了.当时,儿女们非常 ...

  • 十七岁,和夕阳下父亲的光辉‖文/希瑞宝宝

    十七岁,和夕阳下父亲的光辉 打记事起,父亲和我们一家的孩子的关系并不亲密. 儿时,我时常羡慕东边家的小哥哥总在集市时有爸爸带回来的糖果,或是西边家的小妹妹可以骑在爸爸的脖子上发出银铃般清脆悦耳的笑声. ...

  • 张确:我和父亲的二三事

    荐读 ☞ 名家教你写诗词(24集视频讲义) ☞诗词写作指导文章300篇 原创文学平台    诗词轩 投稿邮箱:shicixuan2016@163.com 我和父亲的二三事 作者:张确 父亲二字,在我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