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作者:张世清[散文]老路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注

           

           

           

           

老路



文//张世清
自从回老家有了新路以后,我回老家就很少走以前的老路了。去年,或者说今年有那么几次,忽然心血来潮想去走一走当年走过的老路。于是就去了,居然还走得通,而且顺利的回到了家。
老路不老,只是有了新路之后走的人少了,偶尔有几丛灌木和藤蔓长在路中央,路边的树枝条向路的空间生长,当然还有蛛网,不经意蒙上人的脸,像一团团记忆,粘粘的糊在心头,一幅决计要和你诉说的样子。
不管怎么说,老路是当年我们那个村出入的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往日的繁忙虽不复存在,但是现在想起来依然是往事沥沥在目。老路承载了太多的记忆,不由你不去思考,重温老路上发生的故事。
老路已老,作为路的功用因逐渐被森林侵占而减少。路亦然不能成为其路了,但翻垭过凹倔强着通向远方,一如生存,永远都是一首赞歌。老路当年的繁忙也没几个人记得了,记得的人因为现在交通和人力等方面的改变而不愿意再去说道。亦或,生活本就平常,琐碎着无亮点可言。而于我,也许是老早就离家在社会闯荡的缘故吧,记忆的零星总如故乡的轻云般翩然入梦。
老家的屋后面就是老路,因为山的缘故也可以说老家的屋上头。清晨,很早,也许更应该叫夜,还在梦乡的我们就听见早起卖柴的人们有节奏的脚步声,还有柴担和扁担摩擦出来的声响,猛地还夹杂着人因发力而发出的低吼。于是,整个山村就活了,一天的生活从勤劳伴着晨曦开始了……
这时候母亲就起了床,点燃了煤油灯,挨个屋喊着我们兄弟小名叫我们起床。年龄大的跟着她去赶场——我们称去卖柴为“赶场",许是因为卖柴的路途远,而当年的柴市真还具备市场的功能哩!于是,兄弟五人都起了床,卖柴的卖柴,放牛的放牛,做饭的准备着做饭……总之是农活与家务大伙儿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天天如此,经年不变。
我在家排行居中,放牛的事自然归我了。放牛的路正好和卖柴的路有一段同路,一同出门是正常不过的事。
牧场自然是在山上的丘陵或者缓坡,放牛的责任就是看住牛。因为牛是当年村集体的耕田翻地的工具,全村人都靠它吃饭;再因为不能让牛去糟蹋庄稼。如果放牧时没将牛看住,牛走丟了或者牛偷吃了庄稼,那是绝对要挨打或挨骂的。在那个什么都缺乏的年代,任何资源,对于老百姓,对于家来说都显得特别重要。譬如,人们当年对当下拥有的东西的称谓,就能看出人们在当年如何看待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劳动工具叫“家什”,有生命的劳动资料叫“家伙”,也有直接将生产工具叫“家业”的。想一想,生存真不易,但每个人都为生存热情饱满的活着。
将牛赶到一个叫新瓦厂的地方,放牧的目的地就到了。这时就和母亲她们分手。在太阳刚刚露出山垭,在晨辉里目送他们沿着老路走远,一直到看不见他们。临别的时候,母亲就告诉我:日上三竿的时候他们就回来了。
也有非常不愿意的时候。这里面有偷懒的成分,有不舍的成分,隐约还有想到远方去看一看的意思……这时,母亲就会说:四儿,好好看住牛,妈给你买水果糖回来。
于是,放牧就成了一件有盼头的事情。
百无聊赖的时候就看日出雾起云生,看嫩芽初出,听微风细语,听鸟鸣深涧。有时兴致来了就对着大山口哨或唱歌。若干年后在都市的歌厅里,有人说我的声音有山的浑厚,我知道了这里面的来处和去处!也吹竹子自制的短笛,虽不着调,好听就行。认识几个字后还读油印本的《增广贤文》……总之,山里的生活是不寂寞的。只要有心,总能找自己的兴趣点!但是有一点,那就是饥饿,永远的饥饿!仿佛与生俱来般刻骨铭心!
当日上三竿,天气暖和的时候,母亲他们果然如约的回来了。早就饥肠辘辘的我便向母亲他们一行跑去——我知道母亲大人说的话一定会算数的,而且母亲也从来没让人失望过。看着我一双因饥饿而发光的眼,母亲微笑着在兜里摸了半天,然后拿出三五只水果糖。摸挲着我的头将糖塞进我手里。那眼神仿佛是完成了某种契约或者是约定的轻松。
那一刻,我觉得所有忍受和等待都是值得的。突然觉得有母亲在身边、有糖吃的日子是世界上最开心的日子。
到了手的糖果不能胡乱吃了了事。一般是先闻一闻糖的甜香,再玩一玩糖果的造型。然后小心翼翼地拆开糖纸,用舌头舔一舔糖喳么喳么味道,再把糖轻轻的放进嘴里,用唾液慢慢融化,用舌头用力搅弄,直到糖渐渐变小,最后在嘴里消失……好多年后,看到爱酒的人也是这么品酒的,也许对一种食物爱到极致的时候,人就会对食物产生敬畏心,胡吃乱来只能破坏食物的本味,同时也亵渎了自己的本心。再后来看了电影里基督徒餐前做弥撒,就更加坚定了自己这一看法。
几年后,我自己也开始挑柴卖草了,知道了这是一个多么艰辛的过程,就更加羞愧自己当初的任性和不懂事。一颗糖的价格约相当于一斤柴的价格,五颗糖相当于四分之一斤盐的价格,穷日子家里用钱的地方多着呢。况且在颠簸的山路上一个多小时要多挑五斤的重量,本来就满负荷劳作的身体需要付出百分之二百的努力。是故,在后来若干年的生活里,我懂得了珍惜劳动,珍惜钱财但不贪婪于钱物的道理。
卖柴来回要经过一处叫张家湾的地方,据说赶场回来的人经常会在那里遇见“饿死鬼”。对于这种说法我一直持将信将疑的态度,因为从来没遇见,但又无法保证没有,所以在心里认为姑且有或许无吧。但每次经过那里,总是将心提到嗓子眼,十二万分小心地经过那一段路。
记忆里那段路有几眼泉,听大人们讲,撞了“饿死鬼”的人多在之前喝了那里的泉水,年幼的我就在心中给自己定下规矩——渴死也不能喝那些泉水!想来,当年大家途经那里时都一样的想法。但是出了汗,走了那么远的路,不渴的人恐怕很少,况且那泉清冽甘甜,给人留下的是满满的诱惑。
为了自己不晕厥倒在荒郊野外,这时只能充分发挥意志力,强忍着身心给人带来的折磨。也许,那时想得最多的是家和家人,这种注意力转移办法多数时候是有效的,因为我就从来没有在那里着过“饿死鬼”的道儿。长大后学了医,总算明白这是低血糖性晕厥。因此,我们都误会了那几眼泉。想到那么好的泉水因种种原因背了这么多年的恶名,有时真想给它们平冤昭雪。可是,时过境迁,去年我去找那几眼泉水的时候,只见枯枝败叶和淤泥里偶尔浸出一缕浊浊的水,这让我坐在那里叹息了半天。
卖柴的途中也找一些地势平坦的地方歇脚,歇脚就是短暂休息的意思。坐下来听大人们家长里短,听他们说自己各自的经历和见闻,好多年后已经不记得了。一如老路及在老路上发生的一切,在不经意间翻忆出来,让人品鉴、回味和感叹。
山因为路的存在而灵动,路借山势而回环,山里的人因山和路改变命运,用勤劳铸就辉煌。青山绿水,钟灵敏秀。老路就像苦涩里的饴糖,苦涩过后总归是甜蜜。老路是一条生命补给线,当年,我们那里柴市兴盛,算是利川城的几大燃料来源地之一,而柴市里包含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等方面的生存必须品。卖柴换取生活资料成为当时山里人最主要的生存手段之一。汗水、泪水以及艰辛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淡出人们的心里 ,留下来的只是轻梦一般记忆……
金鸡唱晓,东方初白。在城市静谧的早晨,我又想起了故乡的老路……
编审:彭承绪
作者:张世清,1967年生人。医疗战线工作三十余年,見惯疾难困苦。每于工作之余不忘文字的其本表诉功能。相信“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每有感悟即随手记之,情志淡泊,不求闻达。自信川泽不全是草莽,江湖尚存高韵。爱好运动、旅游,文字则为闲之余事。推崇唐诗宋词,主张作品重意境,平仄格律为文字的表诉格式,同時也是情感的收放约束。
1. 为保护原创者权益,我们只收原创作品,即未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公开发表过的文章。如发生抄袭事件,一切责任由作者自负。如因版权问题引起纠纷,请投稿人与版权方自行处理,本平台不介入其中。
2.文章类型为诗歌、散文、杂文、随笔、小说等均可。文章以2000字以内为宜,小说不超过3000字,诗歌一次2-5首,特别优秀的可安排连载。
3.稿酬规定:从2018年12月10日起,文章采用后,一周时间为限,阅读量在300以上,发基本稿费5元,其他稿酬来自作者赞赏,每篇文章所获赞赏金总额,10元以上部分75%发放给作者,25%留作平台运转,10元以下者不发放作者,留作平台经费,无赞赏金额无其他稿费,在文章发布的第8至10天之内,以微信转账的方式发放。作者请加主编微信15727260343。
来稿可发微信15727260343,或发邮箱717326846@qq.com。投稿请附100字左右的个人简介及个人生活照1张。编者收稿后会及时处理及时回复,一般不会超过一周时间,在此期间请勿多投,超过一周可自行处理。
平台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
扫码关注我们
(0)

相关推荐

  • 散文||借衣服

    借衣服 家中三个衣厨里的衣服积存严重,已经到了拥挤不堪的地步.为了宽松空间,必须将一些不准备穿的旧衣服清理出来.在农村,处理这类旧衣服的方式有二种:一是当柴火填进灶膛烧掉:二是当垃圾扔掉.因为送没人要 ...

  • 【西散原创 • 初语阅读】柴荣君作品丨白月光下的祈盼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初语阅读 初语阅读--西散原创高端平台 初语阅读--中国原创精品散文基地 初语排行榜--中国原创精品散文风向标 白色的月光透过窗玻璃洒在暖炕上,父亲的呼吸均 ...

  • 从“砂礓路”到“白改黑” ——盘点记忆中界首老路的变化

    从"砂礓路"到"白改黑" --盘点记忆中界首老路的变化 文.柴进 那天路过老友松山位于南信义街的小店,看不到他熟悉的身影.又去练鞭了?我进店询问,他妻子刘影说, ...

  • 散文||一张珍贵的照片

    一张珍贵的照片  林彩贞||福建 清明节那天我发疯似的找三十多年的全家照,由于家庭惨变,由于物是人非,由于爱恨交加,这张珍贵的照片原本有冲洗五张,父亲原想给每个孩子一人留一张,但1990年奶奶与父亲在 ...

  • 柴培爱/故乡是长在我心里的一块胎记(散文)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故乡 是长在我心里的 一块胎记 柴培爱 如果从上初中住校开始算起,我己经有二十五年没有好好在家里呆上十天半月了.陪父母的时间屈指可数,就连自家责任田的具体位置我 ...

  • 散文||冬 夜

    冬   夜 周爱东||江苏 从朋友家出来,已经是深夜了,距离自己住的地方有近一公里的路程,就只能一个人走回去了. 凛冽的寒风,让一走出门的我,不停的打着寒颤,寒潮侵袭我们这已经两天了,就是白天都不愿意 ...

  • 散文《爱的极致》 作者 诵读:雪月空明

    <爱的极致> 写于2007年3月7日 作者 诵读:雪月空明 母爱是伟大的,是任何其他的爱无法取代的.前些时候经历的一件事,使我深深感受到母爱的伟大.确切的说,给我带来这巨大震撼的,是一只兔 ...

  • 【西散原创】柴荣君作品丨一地相思月色凉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夜半醒来,纱帘轻轻地晃动,空调的睡眠状 ...

  • (散文百家)雨打芭蕉/独爱老路

    散文百家 独 爱 老 路 雨打芭蕉(新疆乌鲁木齐) 傍晚时决定走路,走老路,这更体现了我是个念旧的人. 老路有点黑,新路灯火辉煌,车也多.一走上老路就倍感亲切.它逶迤在山边僻静极了.而我又喜欢这样的寂 ...

  • 散文||时光偷换流年,我们渐行渐远

    时光偷换流年,我们渐行渐远 杨  阔||北京 北边的窗子不时有热浪拂来,吹在脸上痒痒的.母亲和我外出散步,想用这一天的忙碌来换取眼前鲜有的安宁. 盛夏之时,树荫映水,黄花入眼,夕阳晚照.又恰好是农历十 ...

  • 那年除夕,火把燎雪

    火把燎雪的除夕 文/罗锦高 我家所过的每个年节,吃得好赖,穿得贵贱,多已淡忘,唯独我十六岁那年的除夕永远地留在了心里. 那年腊月二十九,老家闽西山村,天阴欲雨,寒气逼人.墙上木匣子广播通知:要求全大队 ...

  • 山村六旬孝子精心照顾八旬老父,冲一杯豆奶自己先尝

    在河南林州合涧镇路家岭村,有一位当地百姓称为"孝亲敬老楷模"的老人,他从50岁出头就不再外出,留在村里专心照顾独居的老父亲.十多年来,他精心照料父亲的衣食住行,每天做饭不重样,并带 ...

  • 无辜的桐树 作者:远方 【散文】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无辜的桐树 文|远方 路三要分家了. 路三分家并不是路三先提出来的,是老路先提出来的. 那天,吃吧晚饭,老路叫路三到堂屋:三娃,分家吧! 路三很惊讶,父亲怎么平白无故地提这事 ...

  • 【三江文学】散文:(新春征文)| 明天更美好 || 今昔好

    [三江文学现代诗刊] 总第2915期 社     长:李不白 高级顾问:衣非 特邀顾问:周渔 总     编:墨兰雪 副总编 :幸福密码 校稿 : 王维新 明天会更好 散文:(新春征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