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荐书20210818
每天推荐一本属于今天的书
《橡皮》:法国“新小说派”代表作家阿兰·罗布-格里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作者于1953年出版的第一部小说。小说出版后一时问津者寥寥。到了60年代,发行量超过100万册,1968年拍成电影《撒谎的人》。小说讲一个发生于24小时之内的枪击与死亡之间的故事。作家借侦探故事的外壳揶揄传统现实主义善于制造的“真实幻觉”。在小说结构上,作者打破了按时间顺序发展情节的格式。书中的侦探瓦拉斯下意识地在迷宫般的街道中逛着,观看着街景、行人、房屋等,反复进文具店购买橡皮,重复描述橡皮的样子。作品所注重展示人物一天真实的经历过程, 用人物、情节错位的形式,制造一种看似相互矛盾,不可理解的情节,以展示事件的本来面貌,昭示生活的真实。而侦破杜邦教授被害事件以及与此有关的一系列重要内容,都仿佛被作者用“橡皮”擦去了,充满了隐喻,作品留下许多空白,让读者去体验想象,参与再创作。这部小说被评论家们认为是“物本主义”小说的发端,在“新小说”的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意义。
阿兰·罗伯-格里耶(1922年8月18日—2008年2月18日):法国“新小说派”代表作家之一。1922年生于法国布勒斯特,1945年毕业于法国国立农艺学院,获得农艺工程师证书,在国家统计院及殖民地热带水果研究所工作,曾到非洲各地从事水果研究。5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1953年发表成名作《橡皮》,1955年因发表《窥视者》获当年法国评论家奖。之后他在巴黎午夜出版社担任文学顾问,同时从事写作及摄制电影。他的电影小说《去年在马里安巴》(1961)由法国新浪潮电影著名导演阿兰·雷奈摄制成电影,获得同年威尼斯电影节大奖。他认为电影艺术比小说更适于客观地记录事物的世界,因此从六十年代起创作并导演《欧洲快车》《撒谎的人》《欲念浮动》《使人疯狂的噪音》等,他在1963年单独摄制的影片《不朽的女人》获路易·德吕克电影奖。作为法国新小说的代表作家,阿兰·罗伯-格里耶小说作品的内容大都扑朔迷离,与传统的小说迥异,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心理分析、道德使命等等统统被摈弃了,他的作品始终贯串着这样一个思想:如实地把视觉所触及的客体表象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一起参与想象和创作,直接进入人物的意识活动。
“新小说派”:20世纪50至60年代,以阿兰·罗布-格里耶、娜塔丽·萨洛特、米歇尔·布陶、克洛德·西蒙等为代表的一批新作家公开宣称与19世纪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决裂,探索新的小说表现手法和语言,描绘出事物的“真实”面貌,刻画出一个前人所未发现的客观存在的内心世界。法国文学评论家称他们为“新小说派”。阿兰·罗布-格里耶认为,“世界既不是有意义的,也不是荒谬的,它存在着,如此而已。”按照他的看法,这个世界是由独立于人之外的事物构成的,而现代人是处在物质世界的包围中,人只能通过视觉看到它的外表,不应凭主观赋予它任何意义,因此他主张小说要把人与物区分开来,要着重物质世界的描写。他认为小说的主要任务不在塑造人物形象,更不在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政治立场、道德观念等,而是在写出“一个更实在的、更直观的世界”。
关键词:外国文学 法国 长篇小说 新小说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