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酿酒秸秆喂牛,平昌县发展红粮基地3.2万亩
高粱酿酒秸秆喂牛,平昌县发展红粮基地3.2万亩
赵爽 川观新闻记者 钟帆
“这一穗长得好,穗大结实,拿到压手。”8月17日一早,巴中市平昌县电商产业园大宁社区居民沈一友和肖上福拿着镰刀背上背篓,在高粱地里来回忙活,沈一友边割高粱边和伙伴说着话。
随着平昌远鸿小角楼和江口醇隆鼎酒业“两瓶酒”不断发展壮大,很多乡镇和业主嗅到了商机,电商产业园、五木、云台、岳家、土兴等13个镇(管委会)依托省级酿酒专用粮基地建设契机,发展红粮基地3.2万亩,不仅壮大了集体经济,也让百姓增了收。
撂荒地种高粱
产销不愁壮大集体收入
眼下正是平昌高粱成熟的季节,在大宁社区的大田里、山坳中、边坡地,放眼望去,收割的农户在火红的高粱地里穿梭收获,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基地种植负责人袁克建说,种了一辈子地,像这样大面积种高粱还是第一次,“前两天县上邀请省农科院的专家一起来给我们测产,亩产可达400公斤,很不错。”
“我们年初种的时候,花了很大力气来开荒,欣慰的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产值还是能达到预期。”电商产业园管委会财务李军站在这片高粱地里,被映红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他算了一笔账,今年预计可收高粱10余万公斤,按照目前市价4.6元每公斤算,除去前期投入的人力、肥料等成本,预计集体可收入10万余元。
“能有这样的产量和规模来之不易。”袁克建介绍说,由于打工潮的兴起,青壮劳动力流失,农村土地被大面积撂荒。今年初,管委会以500元每亩的价格承包这些土地,请本地人来种高粱。“因为高粱不择地,而且耐旱好种,加上我们有'两瓶酒’,种了也不愁销,前面测产时,小角楼也来人实地参观了,非常有意向合作收购。”
今年以来,平昌县电商园管委会积极探索发展集体经济,在所辖的大宁和桥沟两个社区,利用撂荒地、边坡地共发展种植了270余亩红梁。通过构建“龙头企业 社区集体经济 互联网”的产供销一体经营模式,种植红梁成为当地“造血”集体经济的有力抓手。
酿酒 饲料
循环经济让产值翻倍
“这片基地种了300亩高粱,预计可收24万斤高粱,可以卖55万元,但是我们不卖高粱,卖的是酒。”8月16日,在五木南天门景区管委会的福盛种植专业合作社里,负责人察正云正领着20余名工人在双河村的红粮基地里收割高粱。察正云介绍,合作社种植高粱已有七八年,目前发展机制稳定成熟,通过建立自己的酿酒作坊,实现了供销循环发展,产值翻番。
“我们每年地里收获的粮食全部拿来酿成酒,在自家酿酒作坊进行生产。”察正云说,基本上3斤高粱可以煮1斤酒,按照今年的产量大概可煮8万斤高粱酒。“按照50至100元每斤市价算,今年现煮现卖都至少可卖400万元,几乎是纯卖粮的8倍。”
酒的年份越长,价值也越高。察正云介绍,供销上,在主张发展循环经济的同时,从2015年开始,他将酿出来的一部分酒窖藏起来,一年赶一年,现在拿出来卖,5年存酿现在是200元一斤,目前存酒4万斤左右,这种酒很受消费者的欢迎和追捧。
除了酿成酒,平昌的高粱在青贮饲料方面同样发挥着作用。“高粱煮酒可卖钱,高粱杆水分充足,营养丰富,是养牛的绝佳饲料,将其粉碎打包发酵后卖给养殖场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南天门管委会农技员方强介绍,每亩地约产4吨高粱杆,牛场收500元一吨,福盛种植专业合作社的300亩高粱杆可以卖60万元。
“我们之所以称为酒乡,是因为我们不仅有江口醇、小角楼'两瓶酒’,民间还有五木福盛酿酒坊、岳家翰林坊等140余家酿酒小作坊。”平昌县经信局经济运行股负责人吴海军说,发展红粮基地,就是利用平昌农业大县的优势,为酿酒提供优质原料。我们用富硒土壤,以无公害方式种植的高粱,用高粱来酿酒,高粱杆养牛,然后用牛肉来下酒,全产业链闭合发展的模式,让集体增收,百姓致富。
(图片由平昌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