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进退须自如——《论语》悟读【440】
人生知进退;九思明得失。
《论语》第十七篇第十六章:
【原文】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通无)也。古之狂也肆(不拘小节,自然流露),今之狂也荡(放荡不羁,明知故犯);古之矜(矜持)也廉(有菱角,难以接近),今之矜也忿戾(凶恶蛮横);古之愚也直(直率),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译文】
孔子说:“古代人有三种毛病,现在恐怕连这三种毛病也不是原来的样子了。古之狂者不过是不拘小节,而今之狂妄者却是放荡不羁;古之矜者不过是难以接近,今之矜者却是凶恶蛮横;古之愚者不过是直率一些,今之愚者却是欺诈啊!”
【悟读】
狂者进不知退;
矜者退不知进;
愚者不知进退。
一般而言,民有三疾:狂,矜,愚。
民之狂,病在勇,勇分强弱,知礼则不逞强;民之矜,病在仁,泛仁则不分远近;民之愚,病在智,智分明暗,真智大智若愚。
应对人之狂矜愚,《礼记》强调,用人之勇去其怒,用人之仁去其贪,用人之智去其诈。
真正的智者往往是,狂而不怒,矜而不贪,愚而不诈。
夫子所言之今人是指他那个时代即春秋时期的人,所言之古人是指远古,即三代(夏商周)乃至更早的人。古时人心地淳朴厚道,虽有毛病,却带有质朴的天真,今时人心已变得诡诈虚伪,这是夫子的感叹。
本章夫子通过今古之对照,其核心主旨是,其一,生而为人,须知进退;其二,时代在变,人心在变,世人须时时刻刻反省自己的内心。
佛家万法皆空, 道家无为而治,儒家仁礼安邦,三家主旨虽不同,终极目的皆为善。
今日我们悟读《论语》,绝非为了炫耀。真正的目的应该是,映照内心,升华自我。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