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黛玉爱干净,却喝下了宝钗的半杯剩茶,这个情节有深意
曹雪芹先生是个有趣的人。
这个念头冒出来时,我把自己吓了一跳。但是,反复思量之后,我依然确信,他是个有趣的人。他用十年血泪写成悲剧,却希望后世的读者能用轻松的心态来读。所以,他在行文中,安排了很多有趣的情节,就是为了让读者在领悟其深意时能会心一笑。
比如,第六十二回,他安排黛玉喝了宝钗的半杯剩茶,就是个值得会心一笑的有趣情节。
这个情节为什么值得会心一笑?因为其中的深意非常有趣,主要是三个角度:
其一、黛玉爱干净,而且到了洁癖的程度,但她竟然能喝别人的剩茶。
其二、同样的场景,也发生了刘姥姥身上,刘姥姥喝了贾母的半杯剩茶。
其三、黛玉特别看不起刘姥姥,多次出言讥讽,但却和刘姥姥做了同样的事。
这是不是很有趣?
有趣归有趣,有趣背后的深意,才是曹先生的终极目的。
那么,这个情节背后的深意是什么呢?就让我们从上面三个有趣的点开始吧。
喝别人的剩茶,这是普通人都抗拒的行为,何况黛玉有洁癖。
黛玉会喝宝钗的剩茶吗?如果不是作者明明白白写在了第六十二回,估计没有人会相信。
第六十二回,原本宝玉和黛玉站在花下聊天,贤惠的袭人怕他们口渴,特意端了两杯茶送给他们喝。谁知,等她把茶端过来,黛玉已经离开了宝玉,和宝钗在一起说笑了。
宝玉“自拿了一钟”,要袭人把另一杯送给黛玉,于是问题出现了,袭人应该是走到黛玉面前才发现宝钗也在旁边:
袭人便送了那钟去,偏和宝钗在一处,只得一钟茶,便说:“哪位渴了那位先接了,我再倒去。”宝钗笑道:“我倒不渴,只要一口漱一漱就够了。”说着先拿起来喝了一口,剩下半杯递在黛玉手内。袭人笑说:“我再倒去。”黛玉笑道:“你知道我这病,大夫不许我多吃茶,这半钟尽够了,难为你想得到。”说毕饮干,将杯放下。
一杯茶,两个人,袭人为难了,只好让钗黛自己选谁先喝。没想到,钗黛二人竟共喝了一杯:宝钗先漱口,黛玉把余下的饮干了。
这就奇怪了,即便是我等普通人,也不愿意和人共一个杯子喝人剩下的茶水,何况黛玉是个有洁癖的人。想当初,宝玉把北静王送的串珠转送黛玉,黛玉是十分嫌弃的,“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它。”
一串戴在手上的珠子都能嫌弃成这样,别人用嘴碰过的杯子,她却能毫无芥蒂地把茶水饮干,也太不可思议了吧?
刘姥姥喝贾母的剩茶,和黛玉一样自然无芥蒂。
我们再来看贾母和刘姥姥共喝一杯茶的场景。
这个场景发生在第四十一回,贾母带刘姥姥游大观园,一顿丰盛的酒席过后,一行人来到了妙玉的栊翠庵。
老太太光临,妙玉自然要好好招待,于是从茶具到茶叶和茶水都非常考究。就在这个极为考究的品茶现场,贾母和刘姥姥共喝了一杯茶。
贾母便吃了半盏,便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刘姥姥便接来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
宝钗和黛玉共喝一杯茶的前提是当时只有一杯茶,在这里,杯子和茶水都不缺,贾母却非常自然地把自己喝了一半的茶递给了刘姥姥,刘姥姥也非常自然地接过来喝干了。
贾母和刘姥姥是第一次见面,之前也不认识,便有了如此亲密的举动,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两点:
其一是贾母不见外,喝了一半递给刘姥姥,是自然而然的行为,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因为她习惯把吃剩喝剩的分给身边人。如果身边坐的是宝玉,她也会有这样的举动,就是一种分享心理。
其二是刘姥姥活得粗糙,当然更没有洁癖。在她的生活环境里,没有那么多讲究,可能一个杯子很多人共用,一大杯水很多人共喝,早成了习惯。
所以,贾母和刘姥姥的举动都很自然。
同样,宝钗和黛玉共喝一杯茶时的举动也很自然,这是这两个情节的相同之处。其不同之处就在于刘姥姥和黛玉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
刘姥姥不讲究能理解,黛玉那么爱干净,怎么会有和刘姥姥同样自然的举动呢?
黛玉不但从心理上接纳了宝钗,而且与刘姥姥所代表的底层和解。
我在多篇文章中分析过,对黛玉这个人物的理解,一定要分阶段,这也是作者曹先生刻意的先抑后扬。前期的黛玉有多不讨喜,后期的黛玉就有多可爱,她的变化是脱胎换骨的。
为了强调这一点,作者从不同角度来描述黛玉的变化,比如对宝钗的态度,从敌对到亲近;比如对大出风头的宝琴毫无嫉妒之心,连宝玉都觉得看不懂她了。
如果说这些都只是从言行上来体现黛玉的巨大转变,那么与宝钗共喝一杯茶的情节,体现的就是黛玉心理上的转变。
言行是可以骗人的,心理上却没办法骗人。
从心理上来说,除非像刘姥姥这样习惯了粗糙,如果要和人共喝一杯茶,一定是心理上特别亲近的人,比如情侣、父母和孩子、关系特别亲近的闺密、兄弟等,否则还是会有些介意的。
如果特别爱干净甚至有洁癖,别说共喝一杯茶了,就是别人喝过的杯子也不会要了。
由此,更加可以看出黛玉对宝钗的亲近,她不但完全接纳了宝钗这个姐姐,而且在心理上认同宝钗是她最为亲近的人。这种亲密程度,等同于情侣、父母和孩子、闺密等。所以,她才会自然地喝下宝钗喝剩的半杯茶水。
还有,通过宝钗的自然举动可知,像这样共喝一杯茶的行为,已经不止一次了,早就成了她们之间的自然行为。因为。宝钗是个特别有边界感的人,如果没有经过对方的同意,她不会有这样的举动。
这是作者写这个有趣情节的深意之一:表明钗黛之间的关系,已经是心理上的亲密无间。
深意之二,黛玉曾经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嘲笑和讥讽刘姥姥,现在,她居然做出了和刘姥姥同样的举动。
这就说明,黛玉不再是那个“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自以为的仙子,她终于接地气了。也正因为接地气了,所以开始务俗,开始关注贾府的现状,得出贾府将“后手不接”的结论。因此,这个举动也表明,从心理上,黛玉已经和刘姥姥所代表的底层和解,也开始关注底层、同情底层。
这就是发生在黛玉身上的变化,极为可喜的变化,因此,黛玉成为了曹先生笔下最为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