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贾母和贾琏以收养黛玉为名,侵占林家财产,有多大可能性?
林黛玉有过两次进贾府的经历,一次是母死,一次是父死。母亲死后,黛玉只是暂寄贾府,但父死之后,黛玉就再也没有回林家的希望了。正如王熙凤笑着对贾宝玉说:“你林妹妹可在咱们家住长了。”
相比第一次黛玉随着贾府的三等仆妇进贾府的随意,第二次变得特别慎重,“贾母定要贾琏送她去,仍叫带回来”。
正是因为这一句话,让读者产生了联想,认为贾母此举,意在林家的财产,带黛玉回府是假,接收林家的财产是真,所以一定要派最会处理世务的贾琏去。
贾琏处理完林如海的后事回京,恰逢元春封妃,需要修建省亲别墅,于是挪用了从林家带回的巨额财产,相当于侵吞了孤女黛玉的傍身之资。
看到这种言论,真是觉得人心险恶。险恶的不是贾母和贾琏,而是这些随意揣度之人,把别人的行为,都想象成毫无人性的图利之举。
理解一个人的行为,要从他的品行和价值观出发,品性决定了有没有良知,会不会做丧天良之事。而价值观则决定了行为的出发点,能不能做出违背自己价值观的事。
下面,我就从贾母的价值观和贾琏的品行来分析,看看这对祖孙侵占林家财产的可信度有多大。
贾母的价值观:面子大于天,坚决维护贾府“诗礼”的体面。
作为朝廷的老封君和贾府的老祖宗,贾母身负一个重大使命:不遗余力地维护贾府的体面,面子大于天。
贾府以“诗礼传家”,“诗礼”就是贾母要维护的体面,绝不容许做出有损贾府“诗礼”名声的事。
正是基于这种价值观,贾母让长子偏居一隅,却让次子入主荣国府。这么做,并非贾母偏心,原因就在于,贾政的言行,才能代表贾府的“诗礼”,而贾赦的言行,都是反“诗礼”的。
什么是“诗礼”?这是儒家约定俗成的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和标准,源自孔子:“温柔敦厚,诗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内心温柔敦厚,有慈悲心,外表恭俭庄敬,礼节周到。“诗礼”,就是内外兼修。
我们拿这个标准去对照贾赦和贾政,就会发现,贾政的一切,都是按照这个标准行事的。比如听说金钏跳井,第一反应就是:“好端端的,谁去跳井?我家从无这样事情,自祖宗以来,皆是宽柔以待下人。”“宽柔以待下人”,就是诗教之“温柔敦厚”,这也是贾府下人们宁死都不肯离开贾府的主要原因。
另外,贾政对礼制的遵从,到了循规蹈矩的地步,与母亲和儿女们的家庭联欢,都不肯逾越规矩半句。
这正是贾母偏爱贾政的原因,也是她让贾政当家的原因。
这也充分证明了贾母的价值观:坚决维护贾府的“诗礼”体面,不给世人留话柄。
这一点,还在贾母接待甄家仆妇时所说的话体现出来:
你我这样人家的孩子们,凭他们有什么刁钻古怪的毛病儿,见了外人,必是要还出正经礼数来的。若他不还正经礼数,也断不容他刁钻去了。就是大人溺爱的,是他一则生得得人意,二则见人礼数,竟比大人行出来的不错,使人见了可爱可怜,背地里所以才纵他一点子。若一味他只管没里没外,不与大人争光,凭他生得怎样,也是该打死的。
这段话的意思很明显:宝玉在府里怎么做“混世魔王”都没关系,但到了外面就不能“刁钻古怪”,一定要拿出“正经礼数”,否则,“凭他生得怎样,也是该打死的”。这是因为,到了外面,宝玉的一言一行,代表的都是贾府的体面。如果宝玉在外面干出了有损贾府体面的事,“也是该打死的”。
了解了贾母的价值观,我们再来看她有没有可能侵占林家的财产。
贾琏高调处理林如海的后事,然后接收了林家的财产,这种事,是会形成轰动效应的,世人皆知。林家的巨额财产进贾府,有多少双眼睛盯着?这就等于要接受社会的监督,尤其是林如海的族人以及旧交同僚的监督。
众目睽睽之下,做出挪用侵占之事,贾府的面子往哪搁?贾母拼命维护的体面还要不要了?宝玉做出违背“正经礼数”的事都该打死,贾府做出欺凌孤女、侵吞女婿财产的事,贾母应该会自裁吧?
所以,如果贾府确实侵吞了林家的财产,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林如海的财产见不得光,外人都不知道这笔财产的存在。林如海临死之前,把这笔财产托付给贾府保管,最终被贾府黑吃黑给吞了,反正这是天知地知的事,不影响贾府的体面。
当然,这更不可能,否则,林如海就成了贾雨村一样的贪官污吏了。
贾琏的品性:“为这点子小事,弄得人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
有人说,侵占林家财产,是贾琏的个人行为,是他们夫妻沆瀣一气,瞒着贾母做的,因为贾琏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两)的财就好了。”“再发”,说明发过,联系前文,似乎只有侵占林家财产这一种可能。
非常佩服这些人的理解力,以为发财就一定是发不义之财。贾琏是个“于世路上好机变言谈”的人,他怎么就不能凭人脉和能力发一次合法的意外之财呢?
其实,要知道贾琏是否以发不义之财为荣,只要看看他平时的品行就行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石呆子之事。
石呆子与贾琏无亲无故,而且不属于同一个阶层同一个圈子。凭贾琏的地位以及能力,想要谋夺石呆子的古扇,实在是件极容易的事,根本用不着贾雨村出手。
然而,贾琏却奉行着君子之交的原则,与平民石呆子进行你情我愿的公平交易:你要多少钱我就给你多少钱,你不肯出卖,那我就不要了。
为此,他宁愿挨父亲一顿毒打,而且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错,反而怒怼贾雨村的行为:“为这点子小事,弄得人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
这件事足以说明,贾琏耻于与父亲贾赦以及贾雨村之流为伍,不会做出巧取豪夺之事。
其实,贾琏这个人,除了管不住下半身,其它方面都很不错。他办事能力强,荣国府对外的各项事务,都是他在打理,而且任人唯能,对下属的情况了如指掌,知道什么人适应放在什么位置,是个合格的当家人。
也正因为贾琏办事牢靠,贾母才要求他送黛玉回扬州,并放心地让他处理林如海的后事。
另外,相对于贾府其他男丁的挥金如土,贾琏并不是个爱财之人。从他把私房钱都交给尤二姐保管来看,他心底坦荡,不会玩心眼,待人以真诚。即使是和鲍二媳妇私情,也遵循着公平交易的原则,“拿了两块银子,还有两根簪子,两匹缎子”,先给鲍二媳妇好处再行事,而不是以势压人。
这样一个人,又怎会偷偷摸摸地夺取孤女表妹的傍身之财呢?即便是受贾母之命,他也会以自己的良知去对抗,就像对抗贾赦对石呆子的豪夺一样。
因此,无论是贾母还是贾琏,都不会做出侵占林家财产的事。制造和传播谣言的人,要么是别有用心,要么是不愿意深入文本去理解人物,因而走进了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