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红楼 | 刻薄宝钗,黛玉的见识和赵姨娘一个档次
人际相处,最大的弊端就是以己度人,用自己的有限见识去猜度和评价他人,不讨喜的赵姨娘是这样,没想到,作为世外仙姝的林黛玉也是这样。
赵姨娘“魇魔法”,主要针对的是王熙凤,附带拉扯上了宝玉,“也不是有了宝玉,竟是得了个活龙。他还是小孩子家,长的得人意儿,大人偏疼他些也还罢了。”作为小妾,自己的儿子时刻被宝玉比下去,赵姨娘却并没有生出多少嫉妒心来。她最不忿的,是王熙凤,“了不得,了不得!提起这个主儿,这一份家私要不都叫他搬送到娘家去,我也不是个人。”
要说王熙凤贪财爱出风头,是没错的,但要说她把贾府的财产往娘家搬,却是冤枉了她。时刻想炫耀娘家富有的王熙凤,巴不得把娘家的东西多谋一点过来。
赵姨娘为什么会认定王熙凤顾娘家?因为她自己就是这样。
娘家弟弟赵国基死了,为了多要点丧葬费,赵姨娘不惜当众和女儿探春闹翻。所以,以赵姨娘有限的见识,她只会以己度人,把王熙凤想成和自己一样的人。
同样,以黛玉有限的见识,也无法理解宝钗的言行。
第三十四回,宝玉挨了贾政一顿毒打,引起全府轰动,宝钗第一时间送来了药丸,并且细细交代袭人使用方法。了解到宝玉挨打有薛蟠有关,宝钗便回到母亲这边,准备就此事规劝一下总是惹祸的哥哥:“是你说的也罢,不是你说的也罢,事情也过去了不必较证,倒把小事儿弄大了。我只劝你从此以后在外头少去胡闹,少管别人的事。”这段话,对了解宝钗的行事风格很重要。
“事情过去了不必较证”,宝钗并不是来兴师问罪的,对已经发生的事情,不必过于计较,重点是要从这件事上长教训,否则,“不是你干的,人人都也疑惑是你干的,不用说别人,我就先疑惑。”谁叫你名声在外呢?出了事当然第一个就想到你了。
可惜,宝钗的这一番良苦用心,薛蟠未能理解,反而认为宝钗是因对宝玉有情才护着宝玉责怪哥哥。
这可真是天大的冤枉!
在外面受点冤屈没关系,再强大的人,也怕被亲人误解。宝钗就这样被薛蟠的误解给气哭了。
薛蟠哪里知道,宝钗已经在宝玉面前维护了哥哥,并没有为了讨好宝玉,就把哥哥的罪名担了下来,“你们也不必怨这个,怨那个。据我想,到底宝兄弟素日不正,肯和那些人来往,老爷才生气。就是我哥哥说话不防头,一时说出宝兄弟来,也不是有心调唆。”
想想宝钗真不容易,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为了大家相处和睦,处处调停矛盾,不偏不倚,不卑不亢。说给宝玉听的,是规劝,说给薛蟠听的,还是规劝。
可是,没人理解她,有了委屈,她也只能默默承受。面对哥哥的无礼责难,“宝钗满心委屈气忿,待要怎样,又怕她母亲不安,少不得含泪别了母亲,各自回来,到房里整哭了一夜。”
有人质疑宝钗隐藏了真性情是心机太深,难道她当着母亲痛哭让母亲难受才是应该做的?
宝钗之所以成为现在的宝钗,正因为她有别人不可承受的生命之重,她却都默默承受了,并不以为苦,不拿来抱怨,不以之博同情。
即便是默默哭了一夜,“次日早起来,也无心梳洗,胡乱整理整理,便出来瞧母亲。”自己受了委屈哭了一夜,却依然要擦干眼泪去安慰母亲。
可是,就在这样一个内外交困的时刻,她却被黛玉给刻薄了。“黛玉见他无精打采的去了,又见眼上有哭泣之状,大非往日可比,便在后面笑道:姐姐也自保重些儿。就是哭出两缸眼泪来,也医不好棒疮!”
黛玉这就是在以己度人了,她以为宝钗也像她一样,因宝玉受伤而哭,因为她自己就是把眼睛给哭肿了:“两只眼睛肿得像桃儿一样,满面泪光。”除了哭肿眼睛,对于宝玉挨打,黛玉显得无能为力,什么都做不了。
养尊处优把风花雪月当成人生的全部,黛玉当然理解不了宝钗在承受些什么。以她的见识,女孩子哭嘛,无非是因为爱情,因为男人;以她的见识,女孩子也都和她一样,把爱情当成了全部;以她的见识,宝钗也和她一样,心心念念只想着宝玉。
就连脂砚斋也看不下去,给了一句批语:“自己眼肿为谁?偏是以此笑人!世间人多犯此症。”
对于黛玉的讥笑,宝钗又是如何表现?“分明听见林黛玉刻薄他,因记挂着母亲、哥哥,并不回头,一径去了。”
懒得跟你个小孩子一般见识,因为我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仅从这一件事上,就可以看出,宝钗的见识格局远远高于黛玉。这个阶段的黛玉,见识和赵姨娘处于同一个档次:以己度人。用黛玉自己的一句诗来说,就是“不悔自己无见识,反将丑语怪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