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愿世间再无英雄‖文/纯白

唯愿世间再无英雄

不想你们成为英雄,只希望你们能健康、平安的活着。
——二次观《烈火英雄》所感
从来没有想过,第二次观看《烈火英雄》,倔强的我还是会哭的撕心裂肺、濒临窒息。
进放映厅前,同事扬了扬手中的一大包纸抽,问我会不会还像上次那样哭。我信誓旦旦的说肯定不会,毕竟许多画面已存在于脑海中。第一次观影后整夜未眠,回忆起自己亲历过的扑火任务,有许许多多共鸣之处,但却不知该怎么去表述自己的看法和心底的故事。
说好了不哭,可谁知,从影片放映的开始,我的心就被紧紧攥住,甚至紧张的不敢大声呼吸。从片头消防战士的牺牲开始,就身不由己的掉眼泪,郑志那一句:“队长,把头盔给我妈”,我终于绷不住,嚎啕大哭起来……
作为一名退伍老兵,我对涉及军人的电影相当挑剔,我喜欢这部电影,因为它没有过多的主角光环,没有将英雄塑造的高高在上,英雄也是普通人,面对生死也会畏惧。当救火队员被大火团团围住、“弹尽粮绝”时,一位队员抓住队长的手说自己不想死,尽管哭着说不想死、想回家,但是没有人真的退缩。他们所肩负的责任,不允许他们后退半步,正如书记所说的“火和老百姓之间,只有我们,顶不住也要顶”,他们抱着视死如归的信念,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伟大。我不否认电影有很多瑕疵之处,但我不会、更不希望大家说一些负面言论,因为英雄不容任何人指指点点。
影片有许多燃情的瞬间撩拨观众的泪点,有几个镜头是很真实的:正在拍摄婚纱照的徐小斌王璐夫妇,接到任务立即归队,徐小斌牺牲时,王璐依然坚守在岗位上,直到大队长的喊话才飞奔出去;在救火过程中,发生二次爆炸井盖炸飞,一脚踢开战友却被井盖砸断大腿的消防战士;还有三个月就要退伍的郑志,只想混日子早些与家人团聚,在他的身上看不出任何英雄情结,在战友被大火围困的紧急关头,用水枪为战友们打开了一条生路,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在组建敢死队的时候,大队长说“现场各位指挥员是党员的、有兄弟的向前一步,是党员的义不容辞,有兄弟的父母有靠”。这几个镜头真的很真实,也是我决定看第二遍的理由,它们让我想起9年前参与的森林大火扑救任务。
2010年4月12日,秦皇岛抚宁突发森林大火,7100多名解放军、武警消防官兵临危授命,连夜赶往火灾区域。我当时是某部政治部新闻报道员,奉命跟随第一梯队紧急驰援。火灾现场情况十分复杂,山高林密、沟谷纵横,消防车辆毫无用武之地,所有官兵携带油锯、风机、灭火耙等简易救火器材,徒步赶往着火区域。我部任务是到海拔1400多米处开辟隔离带,对72万平方米过火面积进行洒水作业。每名官兵平均负重60公斤,攀越悬崖峭壁,穿过荆棘丛林,冒着生命危险连续奋战168个小时,往返火场130余公里,开辟30米宽隔离带13.5公里,背运水150余吨。这七天,英勇奋战的7天,令人感动的7天,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情形,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深深的镌刻在我的脑海里。孩子刚出生12个小时,妻子还在住院,接到任务立即归队的指导员;身患急性阑尾炎仍咬牙坚持的钢铁战士,直致昏倒后才被强行送到医院手术;连续奋战37个小时体力不支滑向谷底摔断大腿的代理排长;为救战友被树干砸伤的可爱战士;扭伤脚踝依然带队准时进山送补给的炊事班长……最让我感动的是,灭火第三天晚上,指挥部发现某高地有明火隐患,需要留一队人留守,现场条件十分恶劣,夜里气温零下6度左右,大风8—9级,奋战了50多个小时的某连官兵临危受命,党员出列、骨干出列,当连长喊出愿意留下的向前一步时,剩余的46名官兵整整齐齐的向前踢了一步,在场的军地领导无不动容。依稀记得,当任务完成后,当地县领导和群众们欢送我们,他们竖着大拇指高喊着:感谢解放军,你们真是好样的!直到那一刻,我才懂得军人的真正含义,也为自己是其中的一员感到骄傲和自豪。
网上曾经流传过一个段子:一位国外的数学家问中国的研究生,一栋火灾大楼被困500人,跑出去200人又进去7名消防员,问一共死了多少人?研究生回答,7人。数学家说,你不适合研究数学。研究生说,你不懂中国军人。
和平年代,军人的形象有些模糊,我们只能通过电视或者书籍去感受铁血情怀。现实中,他们每天都要进行严苛大量的军事训练,因为即使是在和平年代,也要时刻准备着,在需要流血牺牲、冲锋陷阵的关头,你总会看到军人的身影,他们别无选择。多少人看不见黑暗,因为有人用生命把黑暗阻挡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哪有什么和平年代,所谓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罢了。
英雄,多么伟大的两个字,又是多么沉重的两个字。英雄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跟你我一样都是妈妈十月怀胎生下的孩子,都是他人的父亲丈夫儿子。谁不想和自己的丈夫相伴到老?谁不想让自己的儿子为自己颐养天年?和平年代我们需要英雄,更需要的是英雄情怀。你们舍小家为大家,本来就是英雄,不需要付出宝贵的生命让我们永远的记住你们,只希望你们健康平安的活着。唯愿世间再无英雄、再无牺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