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以上“张明儿”关注我,获取更多内容(以下部分照片来自网络)
浙北新市古镇历史上,曾经出现一个叫“屠家堡”的地名,后来,随着时光流逝,这一地名也湮失殆尽,现在很多人都对这一名字非常陌生。考证它的来源,居然是新市最早的政府机构所在地——新市镇政府行政中心。无论是新市地图上,还是具体的实景上,目前已经找不到“屠家堡”踪影,隐失于时空的长河之中。根据明代正德《仙潭志》所载,它的位置是在南栅外,靠近运河沿岸的地方:由朱雀桥入接,堡者,屯戌之坞。仙潭在宋元时,尝有镇将防御。这里所指的“朱雀桥”,是指步行桥北,通往“屠家堡”唯一的桥梁通道。从地图上看,“屠家堡”是一处四面环水的小陆地。所谓“堡”,便是屯放兵将的隐蔽之地。方志上说,在宋代及元代时期,这里有专设的镇将用以防御。这里的防御,一是对漕运安全的防御,二是对新市周边一定范围内的盗贼活动防御。
从地图的地形上辨识,当年的“屠家堡”不大,也仅是数千平米左右。这一位置可谓是临河恃险,把控着江南运河新市段的扼喉之地。根据史料记载,当年新市是镇置“总管领军”,由朝廷直派监镇以统领镇将守御。从这里看出,当年朝廷也是派员勘察新市地理形貌,作出判断,然后确定这一小块水上陆地作为屯兵营房,不扰民,安全又独立,在这里布设练兵场地,装备防御设施。清代大史学家顾祖禹在他的《读史方舆纪要》一书九十一卷上的浙江部分记载了关于“屠家堡”一事:新市镇县东北四十五里,宋元时有镇将守此,并置屠家堡。当年在浙北,这样的镇级机构比较少,新市得地理位势之利,才有此幸运设立,让新市从此呈现发展新篇章。朝廷从此派驻官员,负责监镇事务,一般有统率镇将及招兵,酒税及烟火、漕运及防御地方盗贼等治安事务。应该说,在当年各级政府机构力量薄弱的环境下,监镇工作公事还是相当繁重的。
根据初步考证,在这座“屠家堡”内工作过的,至少有以下几位担任了历届的“监镇”:1、葛书思,字进叔,晚号虚游子,江苏人。当年为全国著名孝爱模范,曾刻有《仙潭杂咏碑》。生卒年月公元1032年一1104年,有《安遇集》十卷,已佚。2、张驾(后改张哿)字安时,福建人。生卒年月公元1055年-1120年,北宋理学家杨时的挚友。3、蔡凡 ,生卒年月约1110——1180年,申赐“新市永灵庙土地显佑候”。4、黄童,字士季,福建莆田人。生卒年月公元1100年—1170年。5、朱埜,字文之。生卒年月公元1154年—1210年,他是当年理学家的朱熹第二个儿子,利用朱熹的职位做官。这些监镇特使,大多都是“进士级”的高级知识分子,有思想,有学问,且又能务实做事,这几位是新市历史上的大贵人,他们为新市文化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屠家堡”主要是宋元时期屯兵,至元兵退去后,此地成为商业物流聚集处。明朝洪武初年,这里先后设过“巡检司”及“河泊所”,“嘉靖倭乱”年间,日本人曾经突然侵入“屠家堡”,此后,“巡检司”及“河泊所”在这里撤离,并由此“屠家堡”进入了历史烟尘之中。在宋元时代将近数百年内,“屠家堡”曾一度辉煌,一直是政府机构的所在地,数百年不徙,这对于一个乡镇机构设置的稳定性来说,是空前未有的。可见当年政府还是坚守着精兵简政,不事铺张的行政节俭原则,又因为“屠家堡”是一处独立的陆地,百姓很少知道关于军营中的情况,所以留下来的记事非常少,只是在方志《仙潭文献》中有一些关于“屠家堡”的古风隐约留下:
这里浮光掠影地记载了当年“屠家堡”军营曾经有过每年秋季祭旗庄重仪式的盛况。“旗纛”,是指用鸟羽样缀饰的军队大旗,“屠家堡”既是一个地方行政机构所在地,又是一座标配的军营,用于驻军兵员招募、操练与镇区巡警,担负起运河道中的漕运安全防盗任务,确保新市城内外百姓生活起居安全。关于“祭旗纛”是一项非常古老的军营仪式,传为古代春秋便形成,至汉代已成为军队的常规礼仪。当年的“祭旗纛”一般就在“霜降日”举行,“屠家堡”驻防点兵甲就会举行隆重仪式。这一天,军营教场上兵甲肃立,队列出行,号令震天,祭祀旗纛迎风飘扬,威武雄壮。五更时,或鸣炮致祭,将领主祭,兵甲们迎接将领的巡视与训导,祭拜兵营军旗。祭祀完毕,将士们齐集教场,兵士们披挂整齐,展示武器,唱着军歌整队而归,或者绕街游行。新市民间百姓天未亮时,就争相赶到教场观看仪式,据说,观看“祭旗纛”仪式可以拔除不祥。浙北新市“屠家堡”,是一座最早的政府机构所在地,它的历史与新市镇的命运紧紧相依,每当我们回忆起新市建镇的历史,“屠家堡”这一名字便是最好的见证。
文学让人懂得高贵,心飞辽阔。
诗歌 、美文、民俗、儿歌。 |
博客:新浪(七十二座桥)
http://blog.sina.com.cn/byjn
博客:新浪(浙江儿歌原创)
http://blog.sina.com.cn/u/2298091104
|
我煮时光之茶等你,你携来红尘之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