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180号作品】老屋(外一首)

  老 屋(外一首) 

张振萍

你每次把母亲接到城里

过不了两天,母亲就会念叨老屋

故乡的老屋

父亲住过,爷爷住过

爷爷的爷爷也住过

那里有母亲蛛丝环绕的记忆

有她甜蜜而清贫的爱情

保留着她八个孩子咿呀学语声

夹杂鸡狗鸭鹅的吵闹

以及锅碗瓢盆的交响

还有那颗常年不说话的老枣树

静静依偎着苔藓横生的院墙

天天眺望农作的父亲归来

等待已成为母亲的一种习惯

坚韧如她沧桑的眼

更有那屋檐下的鸟儿

背着各种酸甜苦辣

在空中飞来飞去

如平平仄仄的诗句

在母亲指尖中倾诉过往

母亲舍不得老屋

常常和你说起美丽的向日葵

鲜嫩的猪草和一排排硕大的芋头叶

整整一兜的回忆

吸着久远的空气唱着要回老屋

这分明是你年迈的母亲

在采集斑驳岁月

抚慰心中的爱或优美的伤

在她心里,老屋虽没有往日的喧哗

但以前生活的场景却沥沥在目

你想带91岁的母亲看遍城市繁华

母亲却说不如老屋的粗茶淡饭

只要一提起老屋,她一脸鲜活

时光深处,一抹嫩绿,一段光阴

都在诉说桩桩故事

三年前,黄土屋因为上百年风雨的侵蚀而倒塌

你决定为母亲在老屋原址建新房

母亲向着故乡的方向凝望,微笑擦亮了天边的云朵

连着蛛网斜织的乡愁,终究是母亲一生的依恋

和一生的风景

母亲的唠叨

在你的记忆里

母爱,是一声无法触摸的轻叹

更多时,它是一支循环往复的告诫曲

总在微风细雨中

无孔不入

大饥荒年代

母亲用树皮、野菜、玉米秸秆央充饥

却唠叨着说“儿啊,你要读好书爬出这座大山”

藏在母亲心底的故事

好像永远叨不完

她总把红薯、南瓜、白米饭留给儿女

母亲甜腻腻的爱

一层层叠加成千层饼

营养你单薄的躯体

你慢慢习惯了母亲从早唱到晚的乐曲

母亲的唠叨点亮了

你青少年时代所有的星光

“儿读了十几年的书,娘却买不起鞋子”

你就这样听着自责声

光着脚板披荆斩棘,磨平了上学路

1977年你考上了师范

母亲唠叨着“我儿出息了,我儿出息了”

幸福地流下了眼泪

母爱如天,她视儿如宝

你无法用片言只语表达感激

你参加工作了,结婚生子了

母亲开心得如花儿一样

而当你遇到挫折时

母亲的唠叨就像黑夜里的一盏明灯

为你指明方向

你渐渐喜欢上了母亲的唠叨

感叹母亲为了养育你们八个兄弟姐妹

日夜操劳、忍饥挨饿

甚至忍病受苦、薄袖临风

你决定为91岁的母亲盖间房

载满一屋子的母爱

载满一屋子的唠叨

陪母亲慢慢变老

你知道你无论走多远

都走不出母亲的唠叨

作者简介张振萍,笔名蕙薪,女,汉族,1972年出生于湖南祁东,青春美文作家、诗人、记者,大学本科学历。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郴州市苏仙区作家协会副主席,上世纪八十年代有影响的校园诗人,是《寻找八十年代诗歌史上失踪者》的代表人物,曾获1988年获全国中学生“蓓蕾杯”大奖赛一等奖;1990年获《诗刊》“雷锋杯”优秀奖;1993年获《西北军事文学》“祖国颂”二等奖;1993年获四川阆中文学优秀奖;1993年至1996年连续三年获衡阳市新诗创作优秀奖;1997年获祁东县文学创作大赛一等奖;2012年获湖南省2011年度副刊作品好新闻奖铜奖。先后在市级以上获奖40多次。作品散见于《衡阳日报》、《湖南文学》、《诗刊》、《绿风》、《读者》、《广州日报》等全国多家媒体和文学选本。2009年出版诗集《一百次心醉》,2010年出版散文集《聆听青春的风铃》、《有一种亲吻叫拯救》和《一个词的温暖拯救》等;《一百次心醉》出版后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光明日报》作过专题报道,现工作于湖南郴州日报社。

乡土文学社编委会

顾    问 聂鑫森

湖南省作协原名誉主席
主   编 陈小平
副主编   李秀珍 
执行主编 丁村
编辑主任   刘金龙(兼诗歌组长)
副主任    王建成(兼小说组长)
散文组长 施静云

编 委  (排名以姓氏笔画为序)

马发军 史寿林   孙成纪
朱玉华   刘金龙   陈 乐
陈贤东   陈   缘   余 萍
杨天营   杨胜彪   杨军凯
郭良美   皇 甫   彭太光
潘政祥   袁晓燕
乡土文学创作研究中心
乡  土  文  学 社
《 乡土文学 》 编辑部

长期法律顾问 陈戈垠 律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