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人郦道元:不仅写山写水,还能打人如流水

人人皆知郦道元,多是因为课本的一篇文章——《三峡》,给人的印象,也是一个妥妥的地理学家,比如给原文不过1w余字的《水经》,硬是写了30w字的注。

但也正是因为这个“家”的名气太大,知道郦道元另一面的人,知之甚少,比如官场上的郦道元是一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北魏酷吏”。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三年,郦道元的父亲郦范去世了。排行老大的郦道元依法继承父亲的永宁爵位,“例降为伯”。只要拿好剧本,听父亲的话,就能和父亲一样,在异族人的政权下安稳度日。可天性执拗的郦道元才不管这些。

四年后,一门心思想要汉化的孝文帝,决定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汉人出身的郦道元,自然是皇帝的重点提拔对象——升为尚书郎。

对那些迟到早退、不爱打卡、还穿着拖鞋开会的人,不管你啥种族职位,一律都上了郦道元的弹劾小本本,你身为领导班子就该有领导的模样。表面上大家敢怒不敢言,背地里却纷纷记恨上了这个记小本本的。

不过,除了惹来仇家,郦道元也收获了一个大迷弟,御史中尉李彪。李彪不仅不记仇,反而十分欣赏郦道元“执法清刻”,觉得是个人才,连夜将他调过来重用。

天天挑别人刺,哪能不被刺到。老大李彪被人弹劾丢了乌纱帽,郦道元也跟着下了基层,去冀州镇当了东府长史。

当时的冀州乱的一塌糊涂,犯罪率居全国前三。但是自从郦道元来了后,一律奉行“刚就完事”的原则,你敢犯事我就敢办你!三年后,当地没一个敢造次的,“为政严酷,吏人畏之,奸盗逃于他境”。

皇帝一看,不愧是猛人郦先生!又把郦道元调往颍川、鲁阳,治理效果SS级,“蛮人服其威名,不敢为寇”

但到了东荆州,翻车了。当地土著不喜欢郦道元的“酷”,就一把把郦道元告上了京,要求把前任寇祖礼调回来,“诣阙讼其刻峻,请前刺史寇祖礼”。皇帝也不想生事,在各方压力之下,就勉强同意了。谁知在寇祖礼“遣戍兵七十人送道元还京”的时候,不知道犯了啥事,“二人并坐免官”。

虽然回了京,但被投诉过的郦道元仍旧不改“为政清刻”的臭毛病。修养了十年八年后,又当上了河南尹,负责治理洛阳,见效一如既往的快。

因为之前的汉化改革和迁都,当时北方边陲重镇因不满而屡屡爆发起义。皇帝就说你给我去北方传个话,顺便处理一下北方那些不听话的毛头小子。郦道元说干就干,还率军打了个漂亮仗,“道元追讨,多有斩获”

众所周知,能拿笔杆子的都是能打仗的,前有郦道元,后有辛弃疾。

这下皇帝高兴了,给他升了御史中尉。可那些权贵们又睡不着觉了。一看到郦道元的身影,就瑟瑟发抖,哪还有什么不正经的想法,“权豪始颇惮之。而不能有所纠正,声望更损”。

汝南王元悦是皇帝的亲叔叔,和大帅哥丘念关系好的能睡一张床。不过,这丘念私下利用权势操纵州官选用大权的勾当被郦道元发现了,蹲了好几月,终于“收念付狱”。元悦急坏了,连夜找太后要了免罪金牌,谁知郦道元看都没看就办了丘念,还不忘写份报告,弹劾元悦,“道元遂尽其命,因以劾悦”。

得,这又得罪一个。再加上之前帮了元渊,降了城阳王元微一头。郦道元得罪的人是越来越多,没有一个权贵豪强不想报仇的。

当时驻守在西安一带的雍州刺史萧宝夤[yín](南齐皇族),眼看天下局势越来越乱,就想趁机玩把大的。得了小道消息的元微、元悦等人,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就和朝中大臣串通一气,怂恿胡太后任命郦道元为关右大使,去探探情况,安抚安抚人心。

郦道元前脚刚走,元悦就给萧宝夤发微信:“稽查队的一把手来了!你注意点!”萧宝夤一听是酷名在外的郦道元,这要真来了,自己还能干成事?便派出小兵,趁郦道元不注意,堵在了临潼驿站

这一堵,还把郦道元他们的粮食水源堵没了,“既被围,穿井十余丈不得水”。

几天后,因为极度缺水,毫无反抗之力的郦道元,只能怒目圆睁,呵斥对方,“道元瞋目叱贼”,最终“厉声而死”,终年59岁。

郦道元知道此行九死一生,但可能他自己也没有想到,写尽天下之水《水经注》的他,最后却因缺水而死。

此次出行,郦道元还失去了弟弟郦道峻、郦道博和儿子郦伯友、郦仲友。直到魏军收复长安,平息叛乱,郦道元才得以还葬洛阳。朝廷顺势追封吏部尚书,冀州刺史。

一生刚硬正直的郦道元在《魏书》里的笔墨,不过三百余字,没有单独列传,而是和一群臭名昭著的酷吏排在一起。直到《北史》才得以正名,肯定了他的政绩,“化行政浃,盗息民安”,“克副朕命,用嘉尔功”。

而现在,也只剩下他写的山川河流,裹着他的热血热爱、果敢刚正,奔流不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