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倾其亿万家财,只为守护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
文|美物计
近代百年,是中国最不寻常的百年,
在这段惨烈悲壮、可歌可泣的历史里,
中国经历了空前的耻辱和剧烈的社会变革,
也拥有了一大批由千万人组成的抗战英雄。
青春,理想,信仰,献身,牺牲……
百年沧桑,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
有太多值得我们铭记的人和事。
如果你要问:
想看中国近一百多年的历史风云,
能真实地触摸到那个远去的时代,
最应该去哪里?
有一个地方,会告诉你答案。
它把中国的百年历史,
浓缩在一个个实物之中;
它让每一件收藏品,
都真实地讲述其背后故事;
它将百年前的岁月,
还原成一段段惊心动魄的日子。
它就是四川大邑的建川博物馆,
这个位于安仁镇的博物馆聚落,
是目前中国国内民间资本投入最多,
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
收藏内容最丰富的民间博物馆。
建川博物馆,占地500余亩,
拥有超过1000万件的收藏品,
它设有抗战,红色年代,民俗,抗震救灾,
四大系列的30余座博物馆。
而其最让人震撼的则是抗战博物馆,
为了收藏日军的侵华物证,
博物馆馆长樊建川曾数次赴日本,
收集到了大量关于日本侵华
的珍贵历史实物和史料。
斑驳生锈的刀鞘
闪着寒光的刺刀
冰冷坚硬的钢盔
血迹斑驳的日记本
冰凉刺骨的侵华纪念章
日本投降签字仪式请柬
……
建川博物馆收集的抗战文物,
是国内其他收藏家难以做到的,
它不带任何个人色彩地去
存留、呈现那段惊心动魄的日子,
让参观者自己去感知、思考、评判。
在中国抗日壮士群塑广场,
200多名中国抗日英雄雕塑,
静静地屹立在那里。
国人到此,低头致敬
走在其中,恍然感觉
那保家卫国的一腔热血,
那前仆后继的英勇精神,
依然让人热泪盈眶。
老兵手印广场上,
采用腐蚀钢化玻璃,
将3810名抗战老兵手印集中展现。
正是这无数双手,
力挽狂澜,扭转乾坤,
将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托起。
不屈战俘馆,占地仅717平米,
却是世界唯一以战俘为的博物馆。
引道的两侧挂着百余幅的战士照片,
一张张饱经风霜但是满含坚毅的脸,
让曾经的历史扑面而来。
他们是为国家英勇奋斗的战士,
因为负伤、弹尽粮绝而被俘虏,
不是被屠杀,就是被强迫做劳工,
默默无名,他们同样值得尊敬。
没有经历过的那个时代,
也少了对它的真实感受,
也许我们无法理解,
那种义无反顾的精神,
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
那种庄严厚重的精神
……
可是,当你置身其中时,
便会发现一切有了存在的理由。
百年的沧桑巨变,
留下的是最闪光的宝贵精神。
博物馆馆长樊建川说:
以后我死了,
但我的文物和博物馆还能说话,
还能继续讲故事,
讲多久呢,至少1000年吧。
我们不说话,
让文物说话,
让文物还原历史,
我们有义务把这一切,
保留在我们民族的集体记忆中,
这是樊建川建立博物馆的初衷。
樊建川,祖籍山西,
1957年出生于四川宜宾,
因其父亲是一名抗日战士,
他有着收藏抗日文物的爱好,
从9岁起,他便开始收藏。
博物馆馆长樊建川
一次,樊建川通过收集川军资料,
了解到,抗战期间有300万川人赴战,
但是关于这300万人命运的记载,
却是令人惊诧的空白。
内心强烈的震撼,
让他开始阅读研究川军抗战史,
并收集抗战文物,
十几年间,他跑遍全国各地,
只为寻找那些“会说话的文物”。
在建造建川博物馆之前,
樊建川的经历也颇具传奇,
他曾下乡、入伍、执教,
为官并且官至宜宾市副市长。
为了支撑自己的收藏爱好,
他弃官从商,以一己之力,
建立起了建川博物馆,
为国人力挽逝去的中国历史,
唤醒世人对一个时代的觉悟。
在博物馆的收藏品中,
有一个关于日本士兵荻岛静夫的日记,
荻岛静夫于1937年7月20日,
来到中国参加淞沪会战,
战争期间,他共记录了七本日记,
是迄今为止记录日本侵华
最详尽的一套日记,特别珍贵。
樊建川说:
他之所以收藏这些东西,
是不想让反映抗日战争的东西再流浪,
不知道它会再漂到什么地方去。
为了和平,收藏战争;
为了未来,收藏教训;
为了安宁,收藏灾难;
为了传承,收藏民俗;
这32个汉字,
这是建川博物馆始终不变的宗旨。
读懂了这简短的32个字,
你也许就读懂了建川博物馆
之所以能够吸引那么多人的全部意义。
百年的中国很长,
很少有人能完全见证;
百年的中国也很短暂,
其兴衰也就在一瞬间。
百年过去,
那些关于伟大战争的故事和细节,
我们还记得多少?
站在历史经纬里的铮铮铁骨,
接受一场盛大的精神洗礼,
还原出最真实清晰的岁月。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义务
了解过去,铭记历史,
从不曾忘却过去,
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