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拿突发现场当媒体之间竞争阵地,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丨传媒老炮儿

九寨沟发生了七级地震
机器人在二十五秒内写成的稿子很快发布了
但是仍然有很多人在其他渠道上更早的得到了信息
媒体机构失去了对突发消息的垄断之后
能够坚守的阵地还有多少?
在这种突发事件当中
媒体真正的底牌又该是什么呢?

欢迎收看本期传媒老炮儿

附文字版

大家好,九寨沟七级大地震,真是突发的大事。这可是旅游旺季,游客非常多。一碰到这种突发的大事,传媒圈里就特别激动,特别是传统媒体人,非常兴奋,是他们一展身手的时候。像08年汶川大地震的时候,新闻记者多露脸?这一星期过去了,这种情景却并没有再现。

我们蓝媒汇有个同事,那几天一家子正在九寨沟度假。那天晚上同事们非常着急,反复联系她。她给回复了,说是前一天退的房,就是那九寨天堂。可是还有朋友在现场,你看这传来的图片。我们在群里头一看,很是触目惊心。同事感慨的说,要是晚走一天还真有点后怕。

震后的半小时国家地震台网的官方消息发布,配了精准的地图和精确的参数,是由机器人在二十五秒内写成的。这个消息一出,全国各大媒体平台都以弹窗的方式推送到所有的用户手中。不到一小时,救援物资、救援队伍包括部队就往震中开赴,一切都按部就班的进行。那时候在现场没见几个一线记者的身影,因为来不及。连央视和川视做报道的时候,也是连线当地的工作人员和在当地的这些游客和熟人。

但不论如何也得派记者到现场去,可这不是简单的事。有的新闻机构有驻站记者,就算是有驻站记者,从成都出发到了九寨沟,也得是三四个小时之后。没有驻站记者的新闻机构呢?从大本营出发,北京、上海、广州等等,那就复杂了。就算半夜把编委从被窝里提溜出来,他还同意排记者,也得是转天上午的事。还得向上级宣传部门打招呼,获得了批准、选人、准备装备、订机票、联系接待等等,这一系列的事都做完了之后,就算很顺利的到达现场,也得是周三的下午。实际上在震中,周二的下午,道路抢险和人员下撤已经按部就班的开始了。就是到了现场,留下的可采访的信息也不多!

这不免有些令人失落。这两天有一篇文章在圈里流传开了,文章的题目很有意思,叫《九寨沟地震 请忽略机器人写作 看看中国报纸的温情与力量》。文章说只有纸媒用白纸黑字纪录了中国的苦难与坚韧、颤粟与平静、恐惧与希望。我的看法是,这时候的这种文艺范儿,不恰当。流露出了浓浓的自我优越感,没什么意思。事情出了,灾难降临了,寄托同情应该有,但煽情大可不必。

我在报社有同事这两天打电话跟我吐槽,说新闻管制太严了,我们的一线记者到不了一线,哪像零八年的汶川地震啊。我当时没言语,其实我在想,你去干什么啊?现在通讯工具这么发达,不像过去,新闻记者在现场把突发事件记录下来传达给受众。现在人手一个手机,四万一千个旅游者在现场就是一线记者。当然我也不是说你到一线就没事可干,很多深度都可以做,比如逝者的抚恤对吧,灾后的重建包括景点什么时候才能恢复,这些东西可以做,但是没必要那么赶过去吧?等最初的救援结束后再过去也来得及。

总惦记着拿突发现场当成媒体秀场,还把它当成与同行竞争的阵地,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但是有这种习惯思维的,在传媒圈里还有,特别是在传统媒体当中。现而今信息和信息传播已经不再被专业的媒体机构垄断,所有的人用新的传播技术,把过去的传播方式进行了一次迭代更新。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媒体在突发事件面前,当独角的那个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传媒老炮儿:有料、有趣、有用

蓝媒汇视频团队
制片:老窦
制作:杨岳  摄像:王军
编辑:田雅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