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阳寺碑
一、文献称引异名:
1.中岳嵩阳寺碑铭;
2.东魏中岳嵩阳寺碑铭;
3.伦统碑;
4.嵩阳寺伦统碑;
二、著录:
1.北图汇编6-28~29;
2.北朝精品259;
3.翰墨石影1-图41;
4.中州金石记卷1-14上;
5.金石存卷11-12上;
6.潜研堂跋尾卷2-25上;
7.金石续跋卷1-16下;
8.金石萃编卷30-1上;
9.八琼室卷17-24下;
10.寰宇访碑录卷2-35;
三、提要:
东魏天平二年(535)四月八日刊立,隶书,有篆籀之气,纵横界格,高广103cm*75cm,37行,行28字。篆额阳文“嵩阳寺伦统碑”。此碑为河南今存最早、最大螭首扁体造像碑,碑首雕有6条蟠龙,龙爪盘曲扭结,形成拱形佛龛,龛内浮雕大佛一尊,旁有二菩萨侍立,十余小佛趺跏座下。碑阴雕刻佛像12层,最末一层6尊,其余每层8尊,11*8+6=94,凡94尊,像龛旁刻佛名,正书。碑末题:“大唐麟德元年岁次甲子九月景午朔十五日庚申从嵩阳观移来会善寺立。”此碑原立嵩阳观(寺),唐高宗麟德元年营造奉天宫,移立会善寺,清康熙四十八年又移至寺西之戒坛。《洛阳伽蓝记》所称嵩高中有嵩阳寺,当即此寺。
清王昶《金石萃编》卷三十撮引景日昣《说嵩》著录此碑最详,条列如次:
1.嵩自启母诸阙汉篆外,唐以前书最少,此其冠也。
2.碑上截刻佛相,雕镂层叠,佛像隆起,余地镌平,文刻于下截,当碑四分之一,其字之上方,又刻空方六寸许,深入二寸许,规制亦迥异後代也。北齐诸碑俱仿此式。
3.寺自隋大业已改为观,唐避世祖讳“丙”字易为“景”字。
4.碑之移在营奉天宫时,立于会善寺佛殿东楹。久无剥蚀,尚得完好。
5.今康熙四十八年己丑岁,重修佛殿,更移立于寺西之戒坛。
唐人载籍以“丙”为“景”之例甚多,如:
1.韩愈《祭薛助教文》:“维元和四年,岁次己丑后三月二十一日景寅。”
2.韩愈《柳州罗池庙碑》:“欧阳翼等见而拜之,其夕梦翼而告曰:馆我于罗池其月景辰。”
3.周密《齐东野语》卷四“避讳”:“唐世祖讳丙,故以景字代之,如景科、景令,景子之类,是也。”
4.《梁书·沈约传》:“贵则景魏萧曹。”景魏,即丙魏,汉宣帝时丞相丙吉、魏相。
5.《急就篇》卷一:“田细儿。”颜师古注:“宋有田景”。王应麟补注:“《左传》田丙,以唐讳改。”
6.《晋书·礼志中》:“甲娶乙为妻,后又娶景。”
7.《隋书·礼仪志四》:“学生每十日给假,皆以景日放之。”“学生皆乙日试书,景日给假焉。”《经籍志一》述魏荀勖《新簿》,分群书为四部:一曰甲部,二曰乙部,三曰景部,四曰丁部。
8.《唐六典》卷一○注引《晋起居注》:“武帝遣秘书,图书分为甲乙景丁四部。”
9.杨上善撰注《黄帝内经太素》,注文“甲乙丙丁”皆作“甲乙景丁”。
10.万岁通天二年石刻《浮图铭》,“丙申”作“景申”,“丙寅”作“景寅”。
11.《晋书·刑法志》“令丙”作“令景”,《五行志上》“丙坊”作“景坊”。
12.《陈书·后主纪》“丙夜”作“景夜”。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