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疮(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医药治疗
今天
口疮
是传统中医病名,是指发生于口腔黏膜的淡黄色或灰白色的溃烂,伴有灼热疼痛,病程呈反复发作的疾病。
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病率高达20%左右,居口腔黏膜病之首位。
该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机体的免疫功能异常、局部微循环障碍等因素有关,精神因素、生活方式、口腔菌群失调、微量元素缺失等为常见的诱发因素。
本病西医治疗上一般采取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相结合,局部治疗以消炎、止痛为主,多使用抗菌、抗病毒和消毒防腐等药物;全身治疗以针对病因、减少复发、促进愈合为目标,常用的药物有维生素类、免疫调节类等,但迄今尚缺乏理想的根治方法。
近代现代名医经验
1、李孔定:李孔定认为口疮病位在心、脾,病证虚实夹杂。虚,为脾虚或血弱,致虚火上乘;实,为湿热内盛或血瘀。湿热内盛,夹虚火上冲故有口疮;久病入络,故症见口疮边缘暗红或舌暗等;脾虚血弱,卫外不固,难以胜邪,故病情反复。治法治则是清热除湿,养血活血和理气清虚火。
基本处方为栀子、淡豆豉、当归、胡黄连、枳壳、桑叶、甘草。脾虚阴火上乘,加党参、黄芪、升麻、柴胡、肉桂、黄柏;兼血瘀者加丹参;兼湿盛者加草豆蔻、车前草;阴亏明显者加女贞子;纳差加神曲。
2、蒲辅周:蒲辅周认为口疮多因肾阴亏损,虚火上炎而反复发作。治法治则是滋肾水,伏浮火。
基本处方以三才封髓丹 (天冬、熟地黄、党参、盐水炒黄柏、砂仁、炙甘草)为基本方。口干渴饮加北沙参、太子参;腹泻加白术、大枣、炒谷芽;舌质红加牡丹皮、赤芍;苔黄加炒黄芩、炒栀子。
3、耿鉴庭:耿鉴庭认为口疮之复发原因复杂,病位多在脾、肾,或因脾虚、或因湿热、或因肾火,用药多在健脾益肾,要针对脏腑的失衡情况进行调理。治法治则是益肾健脾,清热除湿。
基本处方为黄精、山药、石斛、棉花根、莲子心、元参、绿萼梅。补脾祛湿热加玉竹;散脾火加藿香;健脾加山药、白术;滋肾水加元参;益肾引热加肉苁蓉;清胃益肾加石斛;和血加当归须;大便干加麻仁。
4、李乾构:李乾构认为口疮的发作期以实火为多,口疮间歇期以虚火为多。治法治则是发作期以清热泻火为主,佐以凉血解毒;间歇期以补气滋阴为主,佐以清降虚火。
基本处方有两方:①实火基本方为黄芩、黄连、大黄、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牡丹皮、赤芍、玄参、生地黄、麦冬、甘草。②虚火基本方为知母、黄柏、生地黄、山药、茯苓、山茱萸、泽泻、牡丹皮、沙参、麦冬、黄芪。疼痛剧者,加紫花地丁、板蓝根;热重者,加栀子、莲子心、连翘;阴虚重者,加百合、女贞子、天冬、龟甲;局部用锦灯笼20g,甘草10g,水煎含漱;西黄清醒丸和六神丸交替含服。
5、谢海洲:谢海洲认为口疮之治,要一辨湿热,二辨热毒,三辨气损,四辨阴伤,而细分虚实、标本,然后定先治、后调,并指出久病多虚,新病常实,而虚实夹杂者,屡见不鲜;湿热蕴蒸,虚实夹杂,寒热错杂,颇感棘手。治法治则是清化湿热。
基本处方为生地黄、木通、当归、连翘、赤小豆、升麻、豆豉、黄芩、黄连、黄柏。湿热上蒸加用金银花、蒲公英;热伤阴则加石斛、天花粉;若溃疡点数目不多,常在唇颊内侧及上颚处,周围黏膜淡红,加牡丹皮、知母。
中药局部治疗
一、涂敷法
1)养阴生肌散:具有养阴生肌、消肿止痛的功效。组成:青黛150g、甘草粉150g、牛黄80g、黄柏粉80g、枯矾150g、龙胆草80g、冰片150g、煅石膏80g、薄荷脑80g。均匀涂布于溃疡表面,保持15min左右,每日3次。用于治疗慢性及虚火型口疮。
2)冰硼散: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腐生肌作用。组成:冰片、玄明粉、硼砂各 15g,朱砂18g,共研细末。每日于三餐前及睡前共涂4次,6d为1个疗程。凡心火炽盛 之口疮皆可用。
3)西瓜霜:具有消肿止痛作用。西瓜霜喷剂喷在创面上治疗,针对溃疡面较深的部位,可采取无菌棉签蘸生理盐水后,再蘸上西瓜霜喷剂均匀涂在溃疡面上,注意喷涂应完全覆盖溃疡面和周边,每日6次,治疗1周为 1个疗程。适用于各型口疮。
4)双料喉风散: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之功。组成:主要有人工牛黄、冰片、珍珠、黄连、甘草、青黛、山豆根、寒水石、人中白 (煅)等。用生理盐水漱口,清洁口腔后将双料喉风散粉末喷至溃疡面上,使其完全覆盖于溃疡黏膜表面,每日3次,用药后30min禁食水,睡前加强1次。每日3~6次擦于患处。适用于口腔糜烂、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等症。
5)锡类散:本药具有解毒清热、消肿止痛、祛腐生新的作用。组成:象牙屑、青黛、壁线炭、珍珠、冰片、牛黄等。每日3~6次擦于患处。用于口咽生疮、红肿疼痛者。
二、含漱法
含漱疗法是用某些药物做成冲剂或水剂,多次漱口,含漱完后吐出,用以治疗口腔和咽喉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局部药物浓度高、起效迅速、简便经济的特点。
1.北沙参含漱法:北沙参 15g,黄柏 15g,冰片 2g。含漱方法:将上述药物放入热水瓶中,用开水冲泡 15min后,即可饮用。每次倒出约250ml含漱,含漱剩下约 100ml时,改为慢慢咽下,滋润口腔咽喉。
2.黄连水含漱法:黄连2~4g,切碎,或研成细末,备用。含漱方法:把黄连放在干净茶杯或保温杯中,用沸水冲满,把杯盖盖上。待开水变黄,水温适中时,即可含漱。每天含漱3~10次,视病情轻重而定。第1杯黄连水含漱完后,可用开水继续冲第2次。每次含漱后吐出药水。
3.三黄水含漱法:生地黄、黄芩、黄柏各3g,切碎,或研成细末,备用。含漱方法:基本方法同上述,但本法所用药物较上法多,故第1杯含漱完后,可再冲第2次、第3次,以免浪费药物。
三、喷雾剂
1.口腔炎喷雾剂:每日3或4次喷于患处,适用于各型口疮。功效: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祛腐生肌,促进创面愈合。
2.金喉健喷雾剂:每日3或4次喷于患处,适用于各型口疮。功效:祛风解毒、消肿止痛、清咽利喉。
药对治疗
1.栀子、淡豆豉:两药具有清上焦郁热、除烦凉血的作用,适用于心脾积热证口疮。
2.金银花、连翘:两药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止痛,适用于风热袭表、湿热内结证口疮。
3.黄柏、砂仁:两者相配益阴增液、补土伏火,主要治疗肾阴虚火证口疮。
4.黄精、山药:两药具有调节脾、胃、肾功能,治疗脾胃伏火证口疮。
5.黄芪、甘草:两药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是促进口疮愈合的良药,适用于久不愈合的气虚口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