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之什
其命维新
《诗经欣赏》—大雅‧文王之什·《文王》
(峻岫)
这是周公旦作的一首教导子孙后代,殷鉴不远,要遵循文王的遗志,才能确保,万邦作孚的诗歌。
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亹亹文王,令闻不已。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
世之不显,厥犹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假哉天命,有商孙子。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
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肤敏,祼将于京。厥作祼将,常服黼冔。王之荩臣,无念尔祖。
无念尔祖,聿脩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宜鉴于殷,骏命不易。
命之不易,无遏尔躬。宣昭义问,有虞殷自天。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仪刑文王,万邦作孚。
《文王》一篇是《大雅·文王之什》第一首诗歌。所谓《雅》,就是“正”,《大雅》就是诗歌之正声。“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诗大序》]《大雅》是周王畿内乐调。“自此以下,至《卷阿》十八篇,是文王、武王、成王、周公之《正大雅》,据盛隆之时而推序天命,上述祖考之美,皆国之大事,故为《正大雅》焉。”[《毛诗注疏》]
“《文王》,文王受命作周也。”[《毛诗注疏》]诗歌“五章以上,皆是受命作周之事也。六章以下,为因戒成王,言以殷亡为鉴,用文王为法。”[《毛诗注疏》]“小序谓'文王受命作周’,非也。文王未尝为王,无受命之说。”[清·姚际恒《诗经通论》]周文王没有做天子,所以周文王受命之说是错误的。朱熹说:《文王》“周公追述文王之德,明周家所以受命而代商者,皆由于此,以戒成王。”[南宋·朱熹《诗经集传》]此说可信。这一篇的作者应该是周公旦,《文王》“周公追述文德配天,以肇造乎周也。”[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诗歌分为七章。第一章,诗人写道: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注释】“文王”:周文王,姬姓,名昌。“於”(wū):叹词,犹“呜”。“昭”:光明显耀。“旧邦”:旧有的邦国。周立国从尧舜时代的后稷算起,殷商时代为西伯侯。“命”:天命,即天帝的意旨。“有周”:这周王朝。不显:同“丕”,大的意思。“时”:是。“陟降”:上行曰陟,下行曰降。“左右”:犹言身旁。
文王神灵在天,光明普照人寰。周虽古老邦国,承受天命新建。周朝光辉彰显,上天意旨照办。文王神灵天降,就在皇帝身边。
第二章,诗人写道:亹亹文王,令闻不已。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
【注释】“亹亹”:勤勉不倦貌。“令闻”:美好的名声。“不已”:无尽。“陈锡”:重赏。“哉”:“载”的假借,初、始。“侯”:乃。“孙子”:子孙。“本支”:比喻子孙蕃衍。“士”:指统治周朝享受世禄的公侯卿士以及百官。“亦世”:犹“奕世”,即累世。
勤勉进取文王,美名永远传扬。上帝厚赐周邦,子孙宏福无疆。文王子孙后代,世代繁衍盛昌。周朝食禄卿士,累世光荣显扬。
第三章,诗人写道:世之不显,厥犹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注释】“厥”:其。犹:同“猷”,谋划。“翼翼”:恭谨勤勉貌。“思”:语首助词。“皇”:美、盛。“克”:能。“桢”zhēn:支柱、骨干。“济济”:有盛多、整齐美好、庄敬诸义。
累世光荣尊显,深谋远虑勤勉。贤良人才众多,生在大周王国。王国得以发展,全是周朝栋梁。人才众多济济,文王可以安享。
第四章,诗人写道: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假哉天命,有商孙子。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
【注释】“穆穆”:庄重恭敬貌。“缉熙”:光明。敬止:敬之,严肃谨慎。止犹“之”。“假”:大。“有”:得有。“其丽不亿”:其数极多。“周服”:服周。
文王风度恭敬,行事正大光明。秉受伟大天命,商朝子孙归周。商王子孙后代,人数也曾众多。上天已经降旨,臣服周朝应命。
第五章,诗人写道: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肤敏,祼将于京。厥作祼将,常服黼冔。王之荩臣,无念尔祖。
【注释】“靡常”:无常。“殷士肤敏”:殷朝归降的贵族勤敏地陈序礼器。“祼”guàn:古代一种祭礼,在神主前面铺白茅,把酒浇茅上,像神在饮酒。“将”:行。“常服”:祭事规定的服装。黼:古代有白黑相间花纹的衣服。“冔”xǔ:殷冕。“荩臣”:忠臣。“无”:语助词,无义。
商的子孙臣服,可见天命无常。归顺殷族勤敏,京师祭飨作伴。在祼礼上服役,身穿祭服殷冕。为王献身忠臣,感念你的祖先。
第六章,诗人写道:无念尔祖,聿脩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宜鉴于殷,骏命不易。
【注释】“聿”:发语助词。“永言”:久长。言同“焉”,语助词。“配命”:与天命相合。配,比配,相称。“丧师”:指丧失军队。“克配上帝”:可以与上帝之意相称。“骏命”:大命,也即天命。骏,大。
感念祖先意旨,修养自身的德行。长久顺应天命,才能求得福分。商未失去民心,也能与天意相称。应该以殷为鉴,天命不是不变。
第七章,诗人写道:命之不易,无遏尔躬。宣昭义问,有虞殷自天。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仪刑文王,万邦作孚。
【注释】“遏”:止、绝。“尔躬”:你身。“宣昭”:宣明传布。义问:美好的名声。义,善;问,通“闻”。“有”:又。“虞”:审察、推度。“殷”:为“依”之借字。“载”:行事。“臭”:味。“仪刑”:效法。刑,同“型”,模范,仪法,模式。“孚”:信服。
天命不是不变,不要自绝于天。传布美好名声,依据天意恭虔。上天行事有道,无声无息可辨。效法文王榜样,天下万邦永远。
这首《文王》是周公旦所作。诗歌大气磅礴,音节洪亮,节奏铿锵有力。诗歌用意在于,以史为鉴,“殷鉴不远”,谆谆教导子孙后代,要配命天德,聿脩厥德。
《文王》是一首长诗。结构严谨,承上启下。语言精辟,造语奇特,发人深省。第一章“首章总冒,不过言文王之德与天合一。”第二章,“福及孙子。”第三章,“福及多士。”第四章,说到商朝子孙的臣服,他们也曾有千千万万,人才济济,如今全部归附了周朝。第五章继续说商朝的归附,“殷士肤敏,祼将于京。”意思是:“殷之臣壮美而敏,来助周祭。其助祭自服殷之服,明文王以德不以强。”[《毛诗注疏》]第六章,总结殷朝覆灭的原因,提醒后代子孙“殷鉴不远”。第七章,是说“命之不易,无遏尔躬。”天命不是不会改变的,丧失了民心,失掉了人民的支持,就会丢掉江山。“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上天的规律,是看不见闻不到的,但是上天的规律就在那里,是在冥冥之中起着作用的,只有“仪刑文王,万邦作孚。”按照周文王的教诲,以殷朝覆灭做借鉴,继承文王的遗志,才能永葆天下万邦的和平与安宁。(署名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