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空调的进化史(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汽车空调的发展和革新陷入了停顿,几乎所有汽车厂的产能都转产了军用物资。
尽管如此,由于当时汽车空调系统的价格相当昂贵,属于汽车上的选装配件,因此,市场的需求催生了独立的汽车空调后加装业务。最早开展后加装版汽车空调系统的公司为美国的ARA和Frigikar。
与此同时,价格低廉的安装在车窗上的蒸发器冷却器(下图示)也非常受欢迎。它们使用水或冰作为冷气来源,和一个可以连接点烟器的风扇进行操作。
20世纪50年代可以看做是车厂原装空调系统全面回归的时代。1953年,通用汽车公司开发的空调系统把组件全部放在发动机仓和仪表版后面,这种设计结构成为此后全球轿车空调系统的行业标准。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西方各大汽车制造商都开始提供原装空调了。
在进入1960年之后,空调系统逐渐成为卡车的硬需求配件。同时,汽车空调的综合性能(噪音和可靠性)进一步得到提升。比如:克莱斯勒车厂提供的原装空调可以便于驾驶员在仪表板上进行空调温度调节和风量分配选择;通用汽车也提供了升级版的空调控制系统CCS,首先安装在卡迪拉克轿车上。
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科学界围绕着地球臭氧层消耗问题首先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这一问题威胁到了汽车上制冷剂氟利昂的继续使用。美国哈里森散热器公司预判R12的使用可能会由此遭受影响,于是在1976开展了替代制冷介质的寻找工作,并成功地发现了R134a并进行了相关的试验。1987年9月,随着蒙特利尔议定书的签署,为逐步淘汰大多数空调系统中使用的R-12制冷剂提供了时间表。面对R12的禁用,全球各大汽车厂开始了全面采用新制冷剂空调系统(R134a)的工作,并于1994年完成切换。
随着汽车电气化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之后,汽车空调系统的技术持续升级。在手动空调的基础上开始出现自动汽车空调,分区空调,极大地提升了汽车空调的功能性和舒适性。与此同时,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汽车空调已作为汽车的标准配置,无论是在乘用车,还是在商用车,抑或是新能源车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