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没跟孩子在一起这么久过,8个正面管教方法让亲子关系更亲密
原创金陵余力2020-02-11 14:46:15
相信,这是一个很漫长的假期。很多地方,很多同学都已经在家开始学习了。家长也在家待着,有大把的时间跟孩子在一起。跟孩子做游戏、做手工、读书、写字、运动……家长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会有很多机会跟孩子一起成长。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孩子做的每一件事似乎都表达了他的全部生活和人格,不了解这一隐蔽的背景,就无从理解他做的事情。”
那些“隐蔽的背景”到底是些什么?它们在哪里出现?出现后我们该怎么去应对?下面这些现象和场景你是不是很熟悉?其实它们就是“隐蔽的背景”,是你和孩子一起创造的“隐蔽的背景”。
为何孩子总是家里的核心和小霸王,只要一哭闹,你就会顺从?
为什么孩子认为“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是理所当然的?
为什么孩子做错事时,总是把责任推给别人?
为什么你要央求孩子写作业,或者用物质奖励来刺激他,而不是让他主动去写作业?
是什么让孩子觉得考试成绩才是一切,其他的什么也不用干,包括力所能及的家务?
孩子忘了带文具盒或者水杯,你为什么要屁颠颠地送到学校?
这么多为什么,其实凸显了一个核心问题:作为大人的我们,在教养孩子过程中出现了大问题。
我们的眼光停留在孩子某个阶段不放,以为孩子不是在长大;
我们的态度聚焦在成绩上,给孩子或明或暗的提示,只要成绩好其他一切都不是问题;
孩子做不完作业时,我们只会责怪体制,而没有想办法调动孩子的主动性;
我们喜欢用强势和武力解决问题,孩子在恐惧中去不情愿地做事情;
……
面对这么多我们自知和不自知的问题,我们大人该调整或者改变自己的心态和方法了。《正面管教魔法书》集中探讨了8大正面管教领域中,我们如何帮助孩子养成32个良好的行为。该书得到了“正面管教之母”简·尼尔森博士的真诚推荐。
《正面管教魔法书》是美国《纽约时报》畅销书,其作者是美国早教专家艾米·麦克瑞迪(Amr McCready),她是正面管教理念的主要发起人之一。20年来,她通过电视、网络论坛、在线课程等形式积极推广正面管教。在这本书中,她把儿童心理学的理论和自己教养两个儿子的经验结合起来,用简洁而易操作的语言把“正面管教的8大领域”呈现给读者,可以帮助家长用积极、正面、平和、有效的方式与孩子沟通。
艾米·麦克瑞迪
正面管教领域之一:孩子是自私的,但是也要考虑他人
人都是自私的。孩子也不例外。
遇到自己喜欢的,或者是看到别人有的,都想占为己有。哪怕是在家里,兄弟姐妹也会因为某个东西,谁先谁后做某事等事情而吵架。他们都有自己的理由。表现出来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自私心理。
孩子们理所当然地觉得应该得到最好的东西,得到最先的使用权。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大人是不是直接中断孩子们的行动和游戏?或者直接带着孩子离开?这样看上去没有争吵了,可是孩子们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尤其是藏在心里的自私情绪还在蹭蹭蹭地往上冒呢。大人只不过暂时压制了这一势头而已。
这时候需要用“同舟共济”的办法:
第一步:用“我觉得”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感受,也倾听别人的观点,看看是否有可能合作解决问题,从而避免骂人、大喊大叫、打人等负面行动。
第二步:在孩子们不吵架的时候,让孩子按照这种方式练习,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
第三步:当他们自己解决问题时,大人得“躲”起来,忙自己的事情,别理他们。
第四步:如果孩子们还是协商不成,甚至上升为肢体冲突,大人就需要马上介入,用“保持中立”的方法让双方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五步:认真听完孩子们的想法。他们如果能主动提出让双发满意的方法最好,如果不能,大人就可以提出一两个方案供他们参考。
第六步,如果他们还是不能达成和解,那么这时大人就可以把他们“放在同一条船上”。“如果问题解决不了,谁也不用玩了。”让孩子们明白,积极的行为带来积极的后果。
第七步:如果到第六步还是解决不了问题,大人就只能把玩具拿走,让孩子们自己冷静下来。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就会更容易冷静去面对了。
如果孩子能感觉到与家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就能获得归属感。孩子们会把这种归属感带到人际关系中,让他们更好地处理与同伴的关系。除了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外,也要考虑同伴的需求。慢慢地,孩子们就会明白,地球不是围绕他转的。
正面管教领域之二:孩子的要求如果过分,不向孩子屈服
我们满足孩子的能力是史无前例的。今天的孩子习惯了想要什么就得到什么,而且立刻就得到。这难道不是很可怕的事吗?
我们大人需要反思了,是不是在很多时候向孩子屈服了呢?比如孩子要一个玩具,你虽然不答应,但是用别的东西来补偿;比如我们忙碌的时候,对孩子要玩手机的要求满口答应。不屈服的方法,我们有哪些可以做呢?
书中提供了“身心灵时间”“忽略不必要的关注”“驶出飓风区”“问与答”“掌控环境”5个方法,让大人面对孩子哭闹、装无助、耍性子、跟父母吵架、不按时睡觉等问题时,有合适的心态和方法去处理。
“在具体实施‘身心灵时间’的方法时,父母双方都应每隔一两天就留出10分钟的时间与孩子单独相处。在这10分钟里,父母要把其他事情都放在一边,将意念集中于自己的身、心、灵,和孩子一起做他喜欢做的事。”
比如一起骑车,一起去楼下捡树叶,一起去超市购物,一起去理发,一起去抓鱼,一起去捡石头……要有单独相处的机会,而不是被电子产品包裹着。重要的是,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能够给孩子无条件的爱、一些专注的陪伴和关注,当你拒绝给他自认为应得到的东西时才更有底气。
大人克服向孩子屈服的心理建立在“身心灵时间”的基础上时,就会让自己的方法更有效地执行下去:
小处着手:大人要找出哪些事情上向孩子屈服有压力。比如手机使用。
制定规则:告诉孩子新要求。比如每天可使用手机20分钟。
坚持原则:严格执行规则,除非遇到特殊情况。比如生病时可多看会儿电视。
接受失望:生活中总会有失望,要坦然面对。比如下围棋失败。
坦诚相待:真实的家庭情况让孩子知道。比如没钱出去旅游。
调动孩子的积极性:面对不利处境,让孩子去想办法解决。比如不能去旅游,那有什么好的方法替代呢?
树立榜样:父母要成为榜样。比如少抱怨、少讨价还价、少一点情绪。
孩子很狡猾,千万别以为他的撒娇、谈判、尖刻言辞和泪水都是发自内心的;他们也会懂得算计,因为他们第一次让我们屈服后,后面的算计会接踵而至。所以,家长不要试图去取悦孩子,而是要跟孩子一起去解决问题,彼此尊重,养成良好的习惯。
正面管教领域之三:孩子要学着分担家务,父母不是仆人
现代社会的“巨婴”越来越多,“妈宝男”也越来越多。原因就在于很多父母无意识地用自己的“爱的举动”干扰了孩子走向独立的过程。孩子长大成人后,融入现实社会的能力严重缺乏。
“小心一点!”
“让我来!”
“这样不行!”
“不能这么做!”
……
很多父母愿意大包大揽,觉得孩子什么也不会,这样便让孩子失去了很多自己去挑战困难的机会。那大人该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变得更积极一点、更有信心一点呢?
第一,要有“培训时间”意识,赋予孩子能完成某种任务的能力。比如要给孩子讲如何打扫房间,如何炒蛋炒饭等,要给他们时间去实践。大人的帮助要在合理的限度内,让孩子能够渐渐熟悉并独自完成。
需要有一个“家务清单”,并选择雨孩子年龄匹配的任务。在执行任务之前,要把技巧讲清楚,讲明白,并且相信孩子能够完成得很好。在具体做家务时,要放松心态,如果还能让做家务变成有趣的事情,那么孩子的兴趣会得到强化,甚至会喜欢上这件事的。
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批评孩子,哪怕他打鸡蛋的时候把壳弄进锅里了,哪怕洗袜子的时候把卫生间弄得到处是泡沫,要把孩子认为“失败”的事情变得有趣。比如大人可以说,这个蛋壳掉进锅里也没事,并示范如何用锅铲给挑出来。当然,如果这个过程要是有更多的创意就更棒了。比如请奥特曼来帮忙把脏袜子上的污渍清理掉,看看如何与你融合在一起发挥威力的。
第二,“只有……才能……”这种方法也不错。每个人都需要做事,没人人可以一直懒懒散散下去。这种方法借助孩子喜欢做的事来激励他的行动,但这件事应该是孩子本来就会做的事,而不是一样专门的奖赏。
当你提出要求后,立刻离开现场,让孩子自己去完成。当然,不能把剥夺孩子的“身心灵时间”作为要求做事的条件。“你只有把书架整理好了,才能继续玩你的积木。”在孩子开始做自己喜欢的活动前向他提出要求更容易被遵守。
第三,日常任务让孩子自己独立完成,比如什么时间睡觉、自己的作业、玩具收拾、衣服叠放等。和孩子一起检查一下设定的任务,确保它们是合理的。不要用唠叨、催促、威胁、吼叫等方式迫使孩子做事,讲孩子的独立感和自信心消磨殆尽。
分担家务,不是加重孩子的负担,而是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借助这一方法,孩子不仅能获得劳动的自豪感,也能摆脱自己的负面情绪。如果大人对孩子的付出表示认可和感谢,孩子收获的积极情感就会更多,下次做家务时的劲头会更足。
正面管教领域之四:孩子要敢于输,不怕输,正视各种压力和失败
孩子要坦然面对失败,承担自然后果。而且孩子总会犯错,他们需要直面这些错误和失败。在这个过程中,大人要为他们提供指导,从而把这些错误变成最佳的学习机会。
第一,学着接受失败这种自然结果。孩子在独自承受失败时,他的理性思考能力得到了锻炼,更重要的是,等再次遇到这种情况时,就会变得更加机敏。最重要的是,接受失败会让一个人变得有韧性,变得完整,失败并非世界末日。大人看到孩子失败,不要说“我早就说过”这类的话,反而要给出必要的指引和同情。
第二,不予救援。大人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比如围棋活动中,孩子接二连三的失败,最后也没能过关,考不了段。这种失败的过程是一个自然的结果,孩子必须自己去勇敢地接受这个结果。在孩子独自面对失败的同时,大人需要跟孩子一起聊聊解决问题的办法,肯定他在学围棋过程中的努力,但是要让孩子自己掌握主动权,自己去想办法怎样提高自己的能力。
第三,合理期待,多多鼓励,杜绝过誉。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大人应该帮助孩子发挥最大的潜力。当然,大人的期待必须是合理的,而不是过高的。比如孩子想把地扫干净,大人就需要把各种技巧告诉孩子,如何才能更好地清洁地板,而不是代替孩子来做这件事。当孩子打扫完后,大人也要说一些鼓励的话,比如“经过你这半小时的努力,地板都变成一面镜子了”,而不是说“你是我们家打扫卫生最厉害的人”。过度的赞美会让孩子自以为是,助长虚荣心。
正面管教领域之五:孩子要有独立自主意识,学会管理自己的行为
对独立自主的渴望是人类的特性,孩子也一样。父母常常觉得自己有一堆理由去控制孩子的生活,但这样对孩子的成长真的好吗?如果我们能给孩子更多他应得的东西,那么他就会更少地要求他不应得到的东西。
何况,我们没有办法真正控制一个人。我们能控制的只有自己和周围的环境。对于孩子来说,如果他们连选择吃什么早餐、穿什么衣服的权利都没有,他们的独立自主意识又怎么才能养成呢?所以,给孩子机会去决定一些事情。
第一,给孩子自由选择的环境。我们总希望孩子按照我们的方式去做事,他们的决定和想法往往得不到尊重和重视。对孩子放权就意味着他们可以自由、自主地决定一些事情。但要注意的是,放权要适度,不允许孩子故意毁坏东西或伤害别人,他们只能控制自己,不能控制别人。
孩子如果过分地追求自主权,就会带来强烈的自私心理。随时随地觉得自己很厉害,不能允许别人比自己厉害。要让孩子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优点,不要总是放大自己家的优点,也不要看不到别人的优点。
第二,你的计划是什么?切勿总是每隔5分钟就唠叨和提醒,尽管大人有时候控制不住自己。让孩子自己订计划,尽管大人很清楚计划行不通。只有当孩子自己行不通时,他才会对“订计划”这件事有更深的印象。比如要写寒假作业,让孩子自己来决定每天写多少,然后大人一天之内提醒两次就足够了。
要用温和、不让孩子反感的方式提醒孩子,他们需要承担责任,尤其是自己订的计划。如果孩子还是没按照计划完成,这时还是不要随便指责,只需要把事实告诉孩子。
第三,邀请合作。这种方法冲门满足孩子对自主权和归属感的心理诉求。但是千万要记住,请孩子帮忙时要以友好的方式提出,如果这件事还是孩子感兴趣的就更好了。另外,与孩子一起做事时,要让氛围变得轻松愉快,比如洗碗,大人和孩子可以配合着,孩子洗碗,大人清洁灶台,这样就会让彼此觉得都是在认真做事情。
一起做事时,千万不要对孩子发号施令、唠叨、吆喝、呼来唤去、吹毛求疵等,这样就会让做事情变得很顺利。当然,选择的事情也不要难度太大。最重要的是,和孩子一起,鼓励他们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好一件事,而不要太在意结果。
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还可以通过这些方式来培养:如果孩子要做某件事,让孩子陈述理由;让孩子去想法去控制某种局面,用他们自己乐意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比如这些问题:当你的弟弟被嘲弄时,你该怎么办?不使用电子产品时,该怎样打发时间?如果害怕恐怖电影,用什么办法消除紧张情绪?孩子参与决策,家庭会议也是一个重要的方法。
正面管教领域之六:孩子要学会合理规划零用钱
根据《奖励的惩罚》的作者埃尔菲·艾恩的说法,奖赏只会降低孩子对良好行为的热情。我们给钱给得越频繁,孩子对我们的想让他们做的事情就越没兴趣。
正确方法是:我们应该教会孩子把金钱视为一种局限性的工具,这样孩子就不会形成对金钱的自私心理,反而会把重点放在如何有效利用金钱上。
第一,零用钱需要没有附加条件。没有附加条件就意味着孩子需要独立承担财务责任。首先要将金钱与其他事物脱钩,不能做点事情,大人就会给点钱作为奖励。大人给零用钱也是没有附件条件的。其次,要引导孩子列出详细预算,列出禁买物品,让孩子去合理地支配自己的零用钱,比如存入银行得利息等,也要注意让孩子有一些结余,可以买自己想买的东西。
第二,“工作招聘”。借助这种方法让孩子在家中多承担一些家务赚取更多零用钱,并以此让孩子懂得努力工作的意义。在承担日常家务之外,有额外的工作可以按照工作薪资结算。而且要明确任务的要求,让他独立完成工作。完成工作后,立刻支付报酬。
第三,告诉孩子支出上限。合理规划财务,不要把钱花在不需要的东西上,或者花在力所不及的东西上。如果孩子7岁,就可以让他们决定零花钱是用来买零食还是买一个玩具。如果孩子11岁,就可以让孩子对家庭暑假去哪里玩发表意见。
正面管教领域之七:帮助孩子合理规划时间,抛弃网瘾和电视迷
“他们都在玩某种游戏,我为什么不能玩?”
孩子们都情不自禁地在互联网中浮沉。电子产品、互联网既然有这么大的吸引力,而且我们也离不开它们,那么我们就得正确使用它们。
第一,监督与控制电子产品。为孩子设置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和权限,如有违反,就剥夺使用电子产品的权利。家里也要规定一天中的某些时段不使用智能手机、电视和电脑,这样就可以让亲子时间得到最好的保证。
第二,重视家庭价值观。人都有从众心理,孩子也不例外。大人需要用积极手段教育孩子保持自我,避免那些来自同龄孩子的压力。同龄人做一些过分的事情,这时候孩子就需要有自己的主见和原则,而不是随波逐流,跟随别人一起做坏事。
可以通过召开家庭会议的方式,与孩子们一起来制定家庭价值观。制定后,每位成员都应该遵守。最关键的是,家庭成员在制定一些共同信仰的、大家都乐于接受的价值观。在紧密联系家庭成员的同时,对合理使用互联网和电子产品方面就会有更多的智慧。
正面管教之领域八:孩子要有同情之心,拥有感恩之心
孩子不是世界的中心,但是大人把他们宠成了“小霸王”。
我们如果仅仅告诉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他们是没有任何感觉的。我们要帮助孩子转换心理,不是世界欠他的,不是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他们需要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心存感激。周围的人,周围的自然风物,哪怕再微不足道的事物,我们都要学会去发现他们的美好。
在这个物质十分富足的社会,拥有什么好像不是什么难事,但是我们仍然要学会感激这么功课。孩子越是真诚地感激自己周围的事物,感激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就越不会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地拥有一切。
除了感激,还需要有同情心。同情不是怜悯,同情是对他人的经验和感情有认同感,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如果孩子的同情心发展得较为充分,自以为一切理所当然的心理就会迅速消亡。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不会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而去践踏他人。”
要想孩子活得同情心,大人就需要身教,而不是言传。大人待人接物的态度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我们对待别人的态度,我们对待自然的态度,都会给孩子树立榜样。大人甚至可以引导孩子去理解他人。比如快递员冒着大雨送快递,医生冒着感染的危险救治病人,大人可以问孩子:“你看这位医生,她脸上因为长时间戴口罩救治病人都被勒伤了。”
我相信,成长的路上,无论是身体的成长还是精神的成长,无论是失败的时刻还是幸福的额喜悦,我们都可以在《正面管教魔法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魔法,成长为一个独特的、最好的自己。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同情意味着以别人的眼睛去看,以别人的耳朵去听,以别人的心去感受。”在这个到处充满危险的时刻,我们都应该有同情之心,时时刻刻做勇敢的自己,敢于正视困难;时时刻刻做真诚的自己,感染他人;要时时刻刻关心同胞,彼此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