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出水的中国元代古沉船,满载惊天财富,韩国新安沉船打捞纪实
600年前,一艘中日之间的贸易商船满载22040件精美瓷器、28吨铜钱,一千多根紫檀木从宁波港出发,目的地是日本福冈,结果因为台风沉没在了高丽的新安海域,就是现在的韩国新安木浦海域。这批数百年前的货物日本人已经付过账但是现在却全数归韩国所有,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1975年秋天的一天下午,一艘神秘的渔船徘徊在韩国新安海域的海面上,船上的六个男子时而紧张的观察着海面,时而仔细研究着航海地图。这艘渔船在海面上抛锚,停船。船上的人他们显然并不是附近的渔民,目的也不是捕捞鱼虾,吸引他们而来是海底神秘诱惑的宝藏。
声纳的回声里,一个奇怪的信号反复的出现了,船上的人们露出了笑容,潜水员再次潜入海面之下,一个被淤泥包裹的物体被打捞了上来。用海水冲刷之后竟然是一件精美而完整的宋代瓷器。
船上的这些人他们是专门从事渔业捕捞的潜水员,后来在试图倒卖从海底打捞的瓷器时被韩国警方抓获。经过一番审问,韩国警方逐渐弄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两个多月前,一位韩国渔民在这一带海域中意外的打捞起六件古代瓷器。经过鉴定,这些瓷器制作精美,十分珍贵。消息传出后,许多渔民都驾船来到这片海域试试运气。两个月过去了,人们一无所获。六个专门从事渔业捕捞的潜水员也闻讯而来,他们拥有先进的设备和丰富的经验,最终成功的从海底打捞上一百多件瓷器。
犯罪嫌疑人接下来的话让人们更加震惊。他们告诉警察,海底不光有瓷器,那里还有一艘沉船。最终这六个人交代了他们用三角测量法记录下的沉船地点,通过岸边两座山峰的位置对比关系,他们在海面上大致确定了沉船和瓷器的位置。
韩国警方破获海底盗宝的新闻,一时间轰动了整个社会,人们开始热切的关注这一事件。海底真的有一艘沉船吗?到底还留有多少珍贵的文物?这些疑问成为了社会舆论的焦点
1976年10月26日,韩国文化遗产管理局和韩国海军联合组成的水下考古队正式进入新安海域。韩国的电视新闻记者也全程跟进,用镜头记录下了许多珍贵的影像资料。
新安海域位于朝鲜半岛的西南关,距离韩国首都首尔440公里,海域深度在16至20米之间。通过调查,在北纬30度01分15秒,东经125度05分06秒的地点,考古队确认了水下沉船的存在。因为位于韩国的新安海域,它被人们称为新安沉船。
经过再三的讨论,考古队确定了当初那六个渔业潜水员下水的位置,投下浮标,将他作为第一次水下调查工作范围的中心点。
潜水员下潜后围绕着浮标上垂入海中的绳索进行360度的环绕式搜索。韩国专家在新安沉船事发地点的中心设置了浮标作为发掘作业的基准点,以中心浮标为起点,将调查范围设定为9600平方米,也就是120米乘80米,然后将其区域以横竖20米间距详细划分,设置了35个浮标,设定为调查区。
探索浮标周围的结果,发现了埋藏在海底和里面的一部分瓷器的遗物。考古人员还初步判定沉船的船体被厚厚的淤泥覆盖,长度超过了20米。
这个发现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料,这是当时亚洲发现的最大的一条古代沉船。经过一个月内的两次紧急海底调查和潜水打捞,考古队一共获取了1996件水下遗物,其中包含了大量珍贵的瓷器。
尤其是第二次打捞时,在水下遗物中发现了铜钱,分别铸有“淳化元宝”和“至大通宝”的字样。淳化是北宋太宗皇帝的年号,而至大是元代武宗皇帝。
从这个发现来看,新安海底的这艘船只应该是一艘十四世纪之后的古代沉船。就在人们为这些成果而感到欢欣鼓舞的时候,水下打捞工作却因为冬天的到来而停顿了下来。
进入冬季后,这里的海面经常被笼罩在浓厚的雾气中,航海条件极差。而新安海域海水的含泥含沙量非常大,潜水员潜入水中半米以下能见度就几乎降于0 ,基本上看不清任何东西,加上这一带位于水下潮汐通道,水流速度达到了每秒1.25米,这些条件综合起来,使得新安沉船的考古调查和遗物打捞变得格外困难。
另外在调查过程中,还不断出现偷盗文物事件。为了确保海底文物的安全,韩国政府采取管制措施,禁止民间渔船在这片海域打捞,这片海域的安全由海警负责。
可对面对层出不穷的状况,对于考古队员们来说,解决问题的答案只有一个,想尽一切办法进行考古打捞。考古队碰到的最大难题就是水流湍急,能见度几乎为零的海底,他们如何进行水下打捞?
当时想到了很多办法,先想用隔离的办法隔绝一部分水体,然后在水中抛洒澄清剂,再进行作业。这个思路一经尝试,立即就被彻底否定了。
这种方法失败后,考古队又制作了四个刷上红色和白色亚光漆的铁架,每个铁架长6米,宽4米,在其内部又分为六个正方形,将空气球作为浮力器绑在铁架上,运送到海面沉船上方之后将铁架慢慢沉入海底,然后由潜水员将铁架固定到沉船所在的位置上。
经过长达半年的工作,除了陆续打捞上来的瓷器之外,考古队基本弄清了沉船的情况。它位于20米深的水下,左弦的长度为23米,右舷的长度是27.3米。船头的部分宽6米,中心宽度7.6米,船头朝向西北方向,约15度沉。船上装载着瓷器、铜钱等大量物品。初步判断,这应该是一条古代的贸易商船。
三次海底考古调查打捞发现了大量珍贵的青瓷、白瓷瓷器,其中青瓷的数量达到了2402件。
面对如此巨大而意外的收获,人们的心中不禁生出了很多疑问。这是一条什么样的商船?他来自何方,又要去往何处?沉睡在海底的船仓里还有多少珍贵文物?
1978年,韩国政府开始对新安沉船进行第四次考古。在这一次的行动,人们试图用摄像器材进行水下拍摄,以此来记录下沉船原始的状态。
美国摄影师爱德华金的水下拍摄带来了意外的发现。在他用特殊的海底探测设备进行拍照作业时,两个人类的头盖骨赫然出现在镜头之中。有不过遗憾的是这两具疑似遇难船员的头盖骨并不能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信息。
在接下来的打捞过程中,随着潜水员一次次的水下打捞,除了大量的瓷器和铜钱外,考古队在海底打捞出一件奇特的青铜制品。经过辨认,人们发现这是一件青铜权,也就是古代的秤砣。更令人惊讶的是,在上面刻有清晰的文字“
庆元路”。这是一个中国元代的地名,元代的庆元路就是今天的浙江省宁波市。也就是说,这一艘沉船当年的出发地点很可能是中国的宁波港。
公元十四世纪初期,这艘古代的贸易船从中国的宁波港出发,最终葬身于新安海域。这究竟是一次怎样的沉船?从1976年开始对新安沉船的打捞工作一直持续到1984年。
在长达八年的时间内,韩国政府一共进行了11次考古,加上1987年最后进行的新安沉船确认调查,一共打捞出古代瓷器22040件,数量之多,制作之精美,完全超出了人们的预想。在当年韩国电视台记者所拍摄的现场影像中,这些精美的瓷器引起了人们的赞叹惊讶。
在第三次打捞出的文物中,就有30到40件南宋时期上等的龙泉窑的青瓷,其中有碗、花瓶、香炉等优秀的作品,还有珍贵的墨宝和刻字的瓷器。
新安沉船打捞出的22040件瓷器,从外观上看包含了青瓷、白瓷、黑釉、杂釉和青白釉几大种。从窑口上来分类,包含了中国古代的龙泉窑、景德镇窑、定窑、钧窑、吉州窑、建窑和磁州窑等窑口,其中龙泉窑瓷器数量最多。
新安沉船中的瓷器以其数量、种类和精美程度震惊了国内、国际考古界,也使得这一次考古发现成为了解与研究中国陶瓷史尤其是宋元时期的对外贸易瓷器重要参考。
然而,这些发现远远不能囊括这条古代沉船给人们带来的层出不穷的惊喜,海底的淤泥之中还有更多的秘密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在新安沉船的头几次考古打捞过程中除了瓷器的收获,潜水员还陆续从海底打捞出一些中国的铜钱,这些铜钱为判定沉船的年代提供了依据。
韩国的考古专家们起先并没有对它们加以更多的关注,毕竟在考古活动中发现铜钱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一般来说,清洗出的铜钱字样能为判定沉船的年代提供依据。
但令人不解的是经过辨认,这些铜钱种类繁多,就像跨越了时间的风格聚集在此,专家们对此只能等待进一步的整理。
经过前几次的打捞后,工作似乎已经接近尾声。在清理出大部分海底淤泥后,潜水员在漆黑的水下再无更多斩获,只是摸到了延绵不绝的类似海底暗礁一般大面积且坚硬厚重的海床。
富有经验的潜水员告诉专家,他们接触的到海床似乎是其他的什么东西。为了进一步确认海床底这些坚硬的物体究竟是岩石还是别的物体,专家要求潜水员再次下水切割一小块出水辨认。潜水员费劲九牛二虎之力将一块包裹着淤泥的岩石送交到了专家手中,可是考古人员发现这居然是一块凝结成团的铜钱。海底延绵不绝的暗礁,竟然全部由铜钱构成。
经过了几次艰辛的打捞,考古人员和潜水员从海底海床上总共捞出了28吨重的铜钱.一艘十四世纪初从中国宁波港出发的船只竟携带了28吨重的中国铜钱,无论从价值和重量上来说,都令今天的人们感到震惊。这些铜钱是商人们用来进行贸易的货币,也有人认为这些铜钱也有可能是古代商船航海时用的压舱物。
就在人们为这些铜钱所困惑的时候,在挪开巨型铜钱板块的下方,潜水员又打造出奇怪的木头。
浸泡在海水中的这些木头还保留了树枝分叉和弯曲的形态,它们质地坚硬,重如金属。经过取样检验结果显示这些都是成色上好紫檀木。紫檀木质地细腻,颜色华贵,气味芳香,生长速度极其缓慢,要数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能成才。而且“十檀九空”,只有在树心空洞和表皮之间那一点点木材可以使用,所以又有“寸檀寸金”之说。
潜水员先后打捞起1017根紫檀,这些紫檀木都没有进行过过多的加工,基本上都是原木状态,这显得更加的罕见和珍贵。
经过漫长的海底考古调查和打捞,新安沉船所运载的神秘货物一一重建天日,他们在沉船里的分布情况变得清晰起来。最初发现的是完好的装在木箱中的22040件瓷器和一些散落在铜钱.瓷器之下是重达28吨的铜钱。挪开铜钱板块之后是1017根贵重的紫檀木,无论是从货物的价值还是种类上来说,新安沉船都远远超出了人的想象和预期。
1983年在第九次海底考古打捞行动中,考古队终于发现了重大的线索。从海底的遗物中发现了一批木简,这些木简上的文字历经数百年岁月依旧清晰可见。这些木简大多是货物的标识,用以记录货物的主人情况。在这些文字中,人们发现了“东福寺”“钓寂庵”“答琦宫”等日本寺社名,“东已三郎”“七今二郎”“卫门次郎”“本七今二郎”“协冲二郎”“又三郎”等日本人名,还有“纲司”等字样。
1319年,东福寺发生了一场规模较大的火灾,除了烧掉了整个主殿以外,还烧毁了主殿中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铜造像。
有专家据此认为,这可以很好的解释巨大数量的铜钱的用途——融入佛像。人们对比了现存日本宋元时期的铜造像,与国内发现的宋元时期铜钱的成分比例几乎是一模一样。铜钱重新融化后铸成佛像,紫檀木可以用来焚香并打造家具。
仔细观察新安沉船中那些被打捞上来的瓷器,可以发现其中一些器皿同样带有明显的佛教因素,例如一些菩萨及供养人像。除此之外,沉船中也发现了大量佛教供给。
对海底打捞文物的分析和判断,结合历史文献的记载,都指向了一种可能:新安沉船是一艘运送日本京都东福寺订购货物的贸易船。他于1323年6月2日之后从中国的宁波港出发,满载着22040件瓷器、28吨铜钱和1017根紫檀木,目的地是日本九州的国多港。
今天,人们在中日两国的史料中查询不到任何有关新安沉船的记载,他就像历史汪洋中一艘载满秘密的幽灵船一般。人们为其财富而感到惊讶,又为他的神秘而感到困扰。
根据现有的记载,类似新安沉船这样的特殊贸易商船在元代出现的次数非常多。例如1325年以营建建长寺为名义的建长寺船,1328年以铸造关东大佛为名义的关东大佛船,1341年以建造天龙寺为名义的天龙寺船。这些打着佛教旗号的船只实际上全是贸易中转,他们真正的货主是躲藏在寺庙背后的日本官方。
新安沉船的真正主人很可能是当时日本镰仓幕府的实际统治者北条守时。
公元1322年,元朝朝廷解除海禁,中断七年的中日民间贸易重新打开了窗口。这对于当时日本的镰仓幕府来说可能是一个非常及时的利好消息,当时日本镰仓幕府亟待解决的事情是支撑当时日本国内战争继续下去的经济来源需要大量的海上贸易带来的财富加以维系。
在这种情况下,一批由幕府支持的日本寺院僧人远渡重洋抵达中国沿海,在元政府解除海禁的第一时间就开始了筹备大批量海运贸易船只的工作。而今天人们发现的这艘新安沉船,或许正是其中不幸的一艘。也正因为如此,人们在史料中查找不到任何与新安沉船相关的只字片语。船上那满载的瓷器、铜钱和紫檀木也许正是摇摇欲坠的日本镰仓幕府重要而急切的收入来源。
六百多年之前,当这艘商船满载货物出发时,没有人会料想到韩国新安海域沉没的这艘贸易商船其实是一艘超级商船。它集中了当时世界上最好的造船技术,最好的航海技术和最熟练的水手,满载着海量的财富。
为什么新安沉船会是一艘当年的超级商船,在他的船身甲板和船舱中,究竟蕴藏着哪些先进的技术?而这艘中国元代的超级商船最终又为何躺在了韩国新安海域那片幽暗漆黑的海底了呢?
这一片海域岛屿遍布,风平浪静。在如此情况下,一艘超大型商船却在离陆地近2公里外的海中沉默。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意外?是天灾?还是人祸?如果是人为因素,使得这艘满载财富的贸易船只偏离了正常航线,有没有一种可能新安沉船是遭遇了倭寇的袭击,逃避到新安海域而意外沉没的呢?
想要解决这个迷案,除了瓷器、铜钱和紫檀木这些海底文物外,沉船本身更是价值连城,它还有助于解开围绕在新安沉船身上的种种谜团。
但新安沉船的船体状况并不好,他已经在浑浊的海水中浸泡了六百多年,大部分船体已经腐烂,虽然整体结构还保持相对完整,但是组成船体的木料已经十分脆弱。韩国政府决定立即对新安沉船进行保护性打捞。
新安沉船的龙骨长近25米,甲板木板长十多米,体型巨大。并且木质已经十分脆弱,再加上水流湍急,水下能见度差,如何打捞这艘巨大而又脆弱的古代沉船成了新的难题。
经过多次评估决定将船体分解打捞,按照文物在水下的位置标记图纸,便于日后在陆地重新组装。
1982年第八次海底考古发掘行动开始,同时对新安沉船船体的打捞也正式启动。
20米深的海下潮流速度极快,且漆黑一片,根本无法使用沉重的电动锯子,也无法辨别船体切割点,只能使用普通的木锯,靠人力切割。为了找准切割位置,潜水员在船体上方粘贴了小型夜光塞。
到1984年为止,新安沉船共打捞出720块船板,两千多件船体碎片。至此整个船体已经打捞出水。历时九年的11次海下发掘,也终于画上了句号。时隔六百多年后,新安沉船以一种非同寻常的方式亮相,再次赢得了举世瞩目。
如今,在韩国木浦海洋博物馆内,复原的船体被完好的保存在展厅内,经历了数十年的等待,新安沉船终于缓缓揭开了他的神秘面纱。
这是韩国,也是当时的亚洲发掘的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沉船。他从船头方向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出,船体上宽下尖,呈V字形。之所以采用这种构造,是为了减少船只在水中行驶的阻力,提高航行速度,增强抗浪性能,更更适合于远洋长途航行。船底端贯穿首尾的长木就是龙骨,它相当于船的脊柱,是船体最主要的承重结构。
新安沉船所具有的一切特征都与中国的福船一样。福船是福建、浙江一带海船的通称。V字型的船底让船体吃水更深,是一种专门为了远洋航行而设计的船型。
正在韩国考古专家破解新安沉船的谜题时,一艘宋代福船在泉州湾出土,他的形态与韩国新安沉船几乎完全一样。
与此同时,考古人员在龙骨上发现了由7枚铜钱和一面铜镜组成的七星伴月饼。就是在船艉部分的龙骨结合处凿有9孔,其中7个孔内各塞入一枚“太平通宝”,并用木盖封盖。这是典型的福建造船传统,俗称“七星伴明月”
在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资金之后,人们终于初步解开了新安沉船船体的秘密。这是一艘十四世纪初由中国建造的福船样式的贸易商船,它长约34.8米,宽约11米,吃水约3.75米,载重量约200吨。在六百多年前的某天,这艘商船满载着22040件瓷器,28吨铜钱、1017根紫檀木和其他不计其数的货物从中国徐徐驶向日本九州。
新安沉船不但具有强大的外部结构,它的内部结构也显示了古代船舶高超的科技和手艺。在新安沉船的船体内,有七个仓壁横格,把船舱分为八个相对密封的部分。他们就像是船体的肋骨,使船体结构得到更加稳固的支撑,同时还保持船体空间的相对水密性。这在元代还是中国造船所独有的结构,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体结构——水密隔舱。
中国在唐代就开始应用这种船体结构,而欧洲最早引进中国的水密隔舱技术要比新安沉船的沉没晚将近五百年。
在水密隔舱中还设计有巨大的淡水仓,可以储存大量淡水,用于长途航行。多帆和尾舵的设计,也迎合了跨洋航行的需求。这一切精妙的结构都显示出新安沉船具备了世界最先进的远洋航行技术和制造工艺。在当时,新安沉船无疑是最先进的远洋航船。
根据现有的文献记载,元代时中国的远洋航海技术和直达日本的航线都已经非常成熟。宋元时期从中国出发前往日本的贸易船只几乎都选择穿越东海,直达日本。直航日本的航线处在季风带内,每年阴历五、六月间,东南季风与日本暖流造成气旋式风力,借助这种动力推动帆船前往日本。到来年阴历的三四月再返回国内。
成熟的航道,顶级的货船,按道理来讲这趟贸易航行应该是非常安全的。新安沉船的沉没充满了疑问。
研究人员经过仔细研究沉船残骸发现了一些眉目,船在出海航行时船上的水密隔仓的出水孔本应是被塞住的,但新安沉船在海底被发现时,它所有的流水孔都是打开的。当流水孔打开的时候,水密隔舱就失去了它的功能。
而所有的流水孔都是处于一个打开的状态,这只能说明在沉船之际,有人故意打开了他们。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新安沉船就不是一次意外,而是发生在六百多年前的一桩人为的罪行。
凶手究竟是谁呢?新安沉船是当年日本镰仓幕府派遣的贸易商船,他的贸易收入是幕府极其重要的财政来源。当时的日本政治动荡,镰仓幕府正在和反幕府势力进行着你死我活的战争,急需大量的军费开支。
新安沉船所遭遇的海难,也许正是反幕府组织精心策划的阴谋。他们派遣间谍上船,故意将商船误导航行至新安海域。在船只触礁之前,又将船上所有水密隔舱的连接孔全部打开,最终导致船只的迅速沉没。
遗憾的是,今天这些推论都无法得到证明,只留下那些被打开的流水孔,依然在展厅的灯光下发出悲鸣。
今天,大多数专家都倾向于这样一种推论,新安沉船在1323年的阴历六月满载货物从中国出发,驶向日本九州。在途中船只遭遇台风,被洋流带到了新安海域。新安沉船也许本想在这里靠岸,却不幸遭遇险恶劣天气或触礁。由于载重过大,没来得及驶向岸边就已经沉没。
但是围绕着新安沉船的疑问和争论并没有平息。一些学者认为当年中日贸易往来往往是采用船队的方式。如果是这样,为什么在中国、朝鲜和日本的文献记载中没有留下同行船只只言片语的报告呢?如果新安沉船是单独出发的,那么他的这种反常行为里又会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本文图片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