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es Gillray作于1802年的漫画,展示了人们对接种牛痘疫苗后的忧虑,担心会长出牛头、牛鼻子和牛毛(图片来源:wikipedia)爱德华·詹纳医生被誉为疫苗之父,为什么呢?在给儿童接种了疫苗的两年以后,也就是1798年,他出版了一本书,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关于预防接种办法的书,叫做《关于牛痘预防接种的原因与后果》。詹纳医生把这个种痘预防天花的方法,命名为预防接种(Vaccination),其中前缀“vacca”,是拉丁文中“牛”的意思。也是在这本书里面,他首次使用了“Virus”,就是“病毒”这个词。今年我们全世界都面临着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疾病(COVID-19)导致的全世界大流行,经常会听到“病毒”、“virus”这个词。现在我们了解到了,人类第一次听到病毒这个词时,是来自于詹纳医生。他当时就认识到了,人类想要战胜病毒,最主要的方法,还是要靠预防接种。他在书中提到,他所对抗的天花病毒,将来一定有一天,会在地球上绝迹。果然,如他所愿,到了1980年,距离詹纳医生第一次给儿童接种牛痘时,已经过去100多年,随着疫苗的广泛使用,人类终于战胜了天花病毒。
白喉患儿,颈部明显肿大(图片来源:wikipedia)1890年,一位德国的生理学家、医生,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Emil Adolf von Behring),开发了一种抗毒素,其来源是从免疫以后的马的血清里面提取出来的。这种抗白喉的血清,并不是杀死白喉杆菌,而是抑制已经释放到患者体内的毒素,从而来控制住白喉的病情。因此这位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医生被称为是儿童的救世主,在1901年获得了诺贝尔奖的生理学或者医学奖,他也是诺贝尔奖颁发这个奖项以来的第一个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