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一村】走进虹霓山村:去寻觅以刘继童后成大族的历史
走进虹霓山村:去寻觅以刘继童后成大族的历史
虹霓山村位于浙江省兰溪市女埠街道北部,紧邻浙中枢纽金华市50公里。离兰溪市区15公里,交通便利。位于省级风景区白露山下,是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虹霓山村历史悠久,于北宋建村。历代以耕读传家。该村人口众多,为旧时纯孝乡四大望族之一。宋代即修建宗祠,屡经兴废。村内现存同治、光绪年间重建的宗祠、民房近四百余幢,布局合理,连绵成片,建筑古朴。虹霓山村地势高低起伏、村形如龟,南头北尾。村里的道路呈扇状分布,背靠白露山,貌似大海洋里的一只乌龟,象征着村落长盛不衰,万世流传。农田灌溉都来自白露山的水坝,村内主要河道为甘溪,由于水甘甜得名,流域约为2.5公里。
据《童氏宗谱序》:黄冈童氏者,世族也,系自颛帝有子曰老童,因以为氏。汉有童恢,以循吏闻,中间起废递更代不乏人。至宋,有讳徽者,自睦徙之兰溪。黄冈之有童氏,自徽始,至鼎以科甲起家再世为平章公刚中,与朱子相友善,手书大学圣经于祠门,笔墨之气蔚然犹存,冠冕鹊鹊起翘然熠里閭矣。至六世允让公无嗣,以宋驸马都尉刘文彦五世孙继之嗣,是族大而瓞繁。族大则虽萃,瓞繁则易涣,故敬宗莫若叙族童氏之系,不至漫漶而无序。
又据《黄冈童氏宗谱》,始迁祖第一世:徽,德十一。
宋处士,追封大夫;娶舒氏,封夫人。生二子。公系颛帝子老童之后,封于雁门。至汉有讳恢字汉宗者,为不其县令登循吏传世,居处州括苍。至晋高祖石敬瑭时,恢公之后,有讳耿聊、讳职兄弟,以义勇起御契丹有功,皆封督军大将军。耿公之后寓于睦州寿昌八鼓桥。至徽公,值太平兴国时,盗发睦州,因徙居兰溪纯孝乡,筑埭堡黄冈里,旧名蟠龙山,是为始迁之祖。
虹霓山村始建于宋代太平兴国年间(976),始迁祖童徽自睦州寿昌迁徙该地,迄今已有1039年。原名“黄冈”,亦名“蟠龙山”,后易名虹霓。因青山雨霁,阳光折射如虹霓而的村名。村庄布局为防御空间体系,道路巷弄为棋盘形格局,错综复杂,盗匪易进难出,容易迷路,村落随势高低起伏,其形如龟,南头北尾,寓意万事长春之象。该村总人口2700余人,800多户,童氏宗族居多。
村庄历史古建筑保存完整,规模宏大,工艺精湛。自元末至民国初年的宗祠,古民居尚存400多幢,占地面积6万多平方米,徽派风格,马头墙,防火墙,青石门面,鳞次栉比,建筑古朴。其中世美堂、亦政堂、积庆堂、崇本堂、景福堂等建筑木雕、砖雕、石雕的戏曲人物图案惟妙惟肖,千姿百态,山水仙鹤图案栩栩如生,精妙绝伦。村口大小池塘相连,村中殿口塘、中心塘用于防火洗涤。其中村中有一口引人注目的神奇大井,红石井圈,据《黄冈童氏宗谱》记载,开凿于宋,“日可供万人”。
据载,黄冈山南侧有一古井,深四丈余。相传清咸丰年间,太平军围攻白露山之战,天大旱,池塘枯竭,山涧断水,数千避难人,昼夜轮回汲水解渴。据说,古井为宋时所建,并有一移凿井传说。
虹霓山先祖,为解村民用水之艰难,请当地风水先生查勘井址,井址选定在黄冈山南侧的坡地。井土下层岩石深厚,挖至四丈不见滴水,先祖认为风水先生妄言难信,遂辞退之。风水先生行至渡读山岗,观察地脉走向,确认可选无误,重返黄冈家,恳请主人,让其于井底睡宿一宵。夜深,闻岩下有水声,随即在井底划一槽形,天明上井,求主人派工再凿石二尺,先祖召集家人商议,与其畏惧艰难,半途而废,不如锲而不舍,下定决心,家人凝心聚力,不分昼夜,专凿岩石。三天三夜后,果然泉水喷涌而出。不一日,泉水冒至井口。祖先愧对风水先生,谢以重金。
通过此掘井之事,先祖感触颇深,凡事不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居家孝悌,齐心协力;妇贤家和,勤不怨其劳。于是,特立家训三条。
一、毋怀私以妨大义,毋懈怠以毁成功;毋奢靡以肖囊 ;毋越规以干法纲;毋自尊以形骄慢;毋扬过恶以失忠厚。
二、男训:居家孝悌,处事仁慈;凡所以济人,所以方便者是也。不但倚己之势以自经,取人之财以自富,凡所以欺心,所谓刻落者是也。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世事孙孙,各宣自省。
三、女训:妇贤家和。贤者,奉公婆以孝,事夫君以敬,处妯娌以和,扶子侄以爱。勤不怨其劳,俭不失于理。妇为内助,克举家和,家道乃成。不贤者,漠视公姑,仇视妯娌,欺慢夫君,忍心诸幼,狠戾妒恶,翻拨是非,家门兴替,实于此。
并在井傍立碑,曰:“喝水不忘掘井人”。大井历数百年,今犹存。现在村繁衍生息已有2700余人,均以族规家训为准则,成为当地大村望族。
村内有明清古建筑群。现有保存完好的古巷道、古厅堂。总体村庄形态保护完好,以及渊源深厚的古建筑文化,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童氏宗祠、亦政堂属兰溪市女埠街道虹霓山村的宗祠、厅堂,该村落后枕白露山层峦,前临甘溪,为丘陵地带,村前有大片良田,环境佳美。村落位于白露山麓,居民众多,道路为棋盘形格局,随山势高低起伏,街巷多为鹅卵石路面。居民、宗祠等仍保持白墙灰瓦马头墙的传统风貌,民居多为对合楼或三间二厢或三间二进至三进,个别民居建筑时代可追溯至元末。
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该村始迁祖童德十一公讳微者自睦州寿昌八鼓桥迁来发族,初名黄冈,又名蟠龙,后据山之形易名为虹霓山村。据《黄冈童氏宗谱》记载,南宋时附马都尉刘文彦四世孙字大仁行元七者,以幼子为甥继童氏舅,更行壮一。后刘氏门祚衰微,又以童氏继刘,所以该村刘、童合谱,二姓实为一姓。童氏宗祠,又名世美堂,为该村童氏总祠。平面三天间三进二天井,坐东朝西偏北40○,在门前有照壁。明间面宽4.9米,进深7.7米。中进明间进深13.7米,中缝梁架为六柱十三檩。中进磉板为红石质,形制巨大,为当宋元遗物。现存建筑物为清末重建。
亦政堂,又名新厅,坐北朝南,三开间三进二天井,硬山顶,三合土地。八字门木结构门楼,门楼为歇山顶,门两侧有方形旗杆石二块。2005年11月3日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