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亭,苏州最古老的园林
★旅游地点:苏州沧浪亭
沧浪亭位于苏州市城南,虽然与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一起被列为苏州四大古典园林,但面积却是其中最小的。可能与其他三座名园并列的原因,是因为它的古老,这四座园林按时间来排列,正是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始建的,沧浪亭是苏州最古老的一座园林。
虽然起名为亭,但沧浪亭可不仅仅只是一座亭子,而是以沧浪亭为组成部分的园林。早在五代十国时期,吴越王钱俶的妻弟孙承佑曾营建别墅,另一种说法是广陵王钱元璙的池馆。不过建成园林,通常的说法还是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
走过石牌坊,园外是一泓绿水,然后才是沧浪园的门厅。门厅两侧有面水轩和藕花水榭,藕花不用说,这里是赏荷的地方。面水轩原来是观鱼处,同治十二年巡抚张树声重修后改名面水轩,取的是杜甫“层轩皆面水,老树饱经霜”的诗意。观鱼处在最东端,又名静吟。
迎面是一座小土山,山巅建沧浪亭,两侧的石柱上刻的对联是“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这座亭由文人苏舜钦于宋朝庆历四年始建,当时他遭贬谪流寓吴中,看到孙氏的弃地就以四万钱购买,筑沧浪亭驾舟游玩,自号沧浪翁,并作《沧浪亭记》。当时欧阳修、梅圣俞等人与之作诗唱酬,沧浪亭之名才传开。
虽然只是一座亭子,但高旷轩敞,古雅壮丽。四周有几株高大的乔木树龄已过百年,在亭子里可以凭览全园的景色,旧时视野更佳。
苏舜钦去世后多次更换主人,也经过了扩建,南宋绍兴初年曾是抗金名将韩世忠的住宅,并改名韩园。元朝时僧宗敬在沧浪亭遗址上建妙隐庵,东侧建大云庵,明朝时候沈周、杨君谦就经常在这里栖息。洪武年间,宝昙和尚将两寺并至南禅集云寺,成化年间毁于火灾。嘉靖十三年,郡守胡缵宗将庵改筑为韩蕲王祠,奉祀韩世忠。嘉靖二十五年,僧人文瑛复建沧浪亭。
到了清康熙年间,江宁巡抚王新命在遗址内建苏公祠。后来宋荦抚吴时,在山巅重建沧浪亭,得文徵明隶书“沧浪亭”集字。乾隆南巡的时候,曾经屡驻此园,在园南部曾有一条御道。道光年间,梁章钜又重修沧浪亭。咸丰年间沧浪亭毁于兵火,同治年间布政使应宝时、巡抚张树声再度重修,并修建明道堂。光绪年间,洋务局借用,最多时有七局。
民国时在这里设立苏州美术专门学校,吴郡画家吴子深出银四千整修园林,后设立美术馆。苏州沦陷时,日军司令部曾经占用,被毁坏得很严重。汪伪江苏省政府主席高冠吾募款修葺,抗战胜利后,美专在这里复校,但园林已经荒芜。
河南大学南迁的时候,文学院就设在沧浪亭。解放后经过修缮对外开放游览,1964年朱德视察苏州时赠送了十盆川兰和《兰花谱》,园内增辟兰圃。文革时期一度改名工农兵公园,文物被大量毁坏,直到1978年后才逐步修复。
山下有一泓小水池,山水之间有复廊相连。虽然沧浪亭不大,但这条复廊却被誉为苏州古典园林三大名廊之一。正是这条复廊的存在,造成了山水互为借景的效果,也弥补了园中缺水的不足之处,形成了苏州古典园林中独一无二的开放性格局,被人盛赞为“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廊侧砌有花窗,每一个花窗的图案都不一样,据说沧浪亭现存花窗一百零六个,原来应该有一百零八个的。
池侧的御碑亭中的石碑上刻着康熙皇帝御笔题写的诗文,不过康熙南巡的时候应该没有到过沧浪亭,这是他南巡的时候赐给当时的江苏巡抚吴存礼的。
明道堂在假山东南,是园中的主体建筑,面阔三间,建筑面积六百平方米,是清朝同治十二年巡抚张树声所创,取的是苏舜钦《沧浪亭》中“观听无邪,则道以明”的句子。这里是明清两代文人讲学的地方。
明道堂西侧是五百名贤祠,是道光七年陶澍所创,祠中三面墙壁上嵌着五百九十四幅与苏州历史有关的人物平雕石像,是清代名家顾汀舟所刻。咸丰年间毁于战火,同治年间重建,搜求刻像的时候居然存者大半。后来又觅得拓本,补刻了一百四十人。
清香馆在名贤祠北,又名木犀亭,据说是韩世忠的时候题写的,取李商隐“殷勤莫使清香透,牢合金鱼锁桂丛”的诗意。现在馆前还植桂数株,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栽下的,原来的桂树现在肯定是不在了。
翠玲珑又叫竹亭,面阔三间,还有几间旁室,这也是韩世忠的时候就有的,取的是杜甫“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的诗意。前后都有修竹,历来是文人墨客雅游作画的地方。
看山楼在假山洞屋之上,位于园林南端,取卢集 “有客归谋酒,无言卧看山”的诗意取名。
旁边有瑶华仙境,也叫瑶华境界,原来是园主人会客的地方。瑶华是传说中的仙花,以之为名是说这里的环境如同仙境。不知道原来是怎么个模样,但现在好像距离仙境的层次有点遥远。
清风明月寻无价,踏径穿廊晓露轻。
有客归来须纵酒,楼台水榭总含情。
——七绝
自驾游:苏州沧浪亭
8月盛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