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县陈家堡村绘制乡村振兴新画卷

进村牌楼 (王斌摄影)

秋高气爽,艳阳高照的一天,我们乘车向西行驶在苏高公路新高段上,车向北行,高大的钢架村牌映入我们的眼帘。走进村庄,我们在兴佛寺旁下了车。长形的文化广场上,村民在健身器材上强身健体。广告栏内“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9个大字醒目耀眼,看村上街道整洁干净,墙体标语提振着村民的精气神。“村上大变样了!”寻声看去,一位大约70多岁的老人眼神里露出了欣喜。

陈家堡村位于凤凰山下,滹沱河南面,全村365户,988口人,耕地面积5800亩,村上以种养殖为主,是县级的文明村。该村土地宽阔,土质肥沃,水源充足,全村共有19眼水井,土地全部为水浇地。但由于没有产业项目,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为了改变现状,2021年,新上任的村党支部书记退伍军人张小龙,在重粮食、养肉牛的基础上,根据该村地理位置优越,水利文化厚重,绿色生态极佳的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在绿色蔬菜上做文章,建立蔬菜生产基地。与山东省寿光老板合作经营,启动“蔬菜加工储藏冷库项目”,旨在通过项目带动,为陈家堡村打开乡村振兴新画卷。

村支部书记张小龙在指导秸秆加工 (王斌摄影)

“该项目总投资650万元,一期投资260万建储藏冷库;二期建造2000平米的16座蔬菜大棚。村民可以入股投资,抱团经营,增加经济收入。下一步,弄特色蔬菜体验区,陈家堡村将着重把蔬菜种植业与乡村旅游业相结合,打造全新的产业业态,打造属于陈家堡村的专属名片。”张小龙满怀信心地说。

笔者补充道:在特色蔬菜体验区块,打造一个农旅结合的特色产业基地,利用“物联网+田园 ”电商优势,在完成精细化种植提高蔬菜品质的同时,还可以结合乡村旅游,开展采摘、观光、研学等农旅活动。

“以乡村振兴建设为抓手,以农旅结合发展为切入点,融入产业项目,谋划农特产业,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打好陈家堡村产业发展基础和生态宜居环境,让村民是我们的工作方向和愿景。在政府副县长王志勇的包扶和山东蔬菜专家老板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对陈家堡的未来充满期待。”村党支部书记张小龙如是说。

搭建一个推动乡村振兴、群众致富的新平台。有着军人风度的张小龙“野心勃勃”,去繁峙、到山东考察、开眼界、引项目,办企业,与山东老板合作,在村上办衣架厂且加工衣服包装袋,企业总投资530万元,政府投资70%、老板投资30%,村上只提供厂房用地。村上办起了加工企业,优先安排通过岗前技术培训合格的村民在厂内就业,每人每月可挣到3000元的工资,村民在家门口通过自已的劳动实现致富。

据悉,45岁的张小龙,参军在北京武警总部12年,其间加入中国共产党,离开部队后曾在北京、大同、沧州打拼创业,后回到代县从事矿山业,2020年10月回村。2021年1月村两委换届,党员会上被选举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他认为这是党员和村民对他的信任,也是一种信任,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出个名堂来。他和村两委干部绘制出五年重种植、扩养殖、调产业、办企业、抓经济、促文化、变“颜值”七彩乡村振兴新画卷正渐次铺展开来。

村西边的文化广场 (王斌摄影)

走进陈家堡村养牛秸秆打包储蓄场,机器的轰鸣声不绝耳,几个工人正在紧紧忙绿着,一包包粉碎后的牲畜饲料包有序排列着。这样做既为牲畜备足了饲料,又防治火灾发生,净化了环境。

如今陈家堡村,在村两委通过六乱整治,环境让人赏心悦目。一家家庭院整齐有序;一条条街巷整洁干净;一盏盏路灯夜晚通明;新建的两座入村牌楼红旗高飘;两个文化广场村民跳舞快乐在晚霞里;喝上净化后的自来水;村庄西面拓宽便道保安全……美丽乡村的幸福感,在陈家堡村有了别样的味道。

代县陈家堡村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的“主心骨”,被评为先进基层党支部;村上有军风不减,退伍不褪色的张小龙这一“引头羊”,行进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陈家堡村的明天会更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