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随笔|对于生活只有一种态度,就是我相信
昨天我准备把照片收入手机相簿中,却无意看到另一张相似的旧照,同是这样的老街,同是这样的春光,却叫人思绪飞扬。
旧照已泛黄,但仍能看出绿意从街头向街尾蕴染开去。记得最靠近街角的是一家杂货店,窗上总是零星地糊着被雨水打湿褪色的冰淇淋包装纸,门口用细线和小木夹拴挂诱人的小人书。总能看见在对街工作的人们饭后匆匆光顾小店,与老板寒喧两句,买张信纸,要一支笔,倚在那窗边台上,匆匆写下在心口翻滚许久的几句话,投入街口邮筒的绿色大肚中。
而此时,后街的老人将藤椅搬到屋外,眯着眼睛沐浴在春光之中,似乎是看那些寄信者,又好像只是闭目养神。但店铺却热闹起来,大概是某个老人想到了有趣的话题,大家聊天杂谈,真正闭目养神的也只有井盖上的大黄狗了。
我又将目光转向手中的照片,春光依旧烂漫,沐浴着老街的每一寸肌肤。这里原来的杂货铺变成了一家电子设备维修铺,生意依旧火爆,总有匆匆路人拐入他的店门中,也依旧和老板寒喧几句,坐在春光中等老板修手机。每个拿到修好手机的人,不再急急离开,而是打开手机,给老板看这小小屏幕里最珍贵的一家人照片,就如很久以前咨询杂货店老板书信的下一句该如何书写。
后街的屋舍有几间被改成了民宿,五湖四海的旅人各自坐在床边电脑桌子上办公,若是闲来无事,就邀约一起,喝酒闲聊,和当年那些老人一样杂谈嬉笑。而当年那些老人呢?慵懒地捧着手机,在邻里微信群中转发各种信息:保养身体,做菜技巧。寂静之中,偶然有一个藤椅上传来一句:“嘿,这可不能信!”
虽说纸墨传情变为手机电脑,硬币落入小铁碗的叮当声换为微信支付的提示音,亲友的串门变为手机铃声,但老街中浓浓的人情味,一如这恣情绿意,从街头蔓延到街尾,氤氲整片老街。
也许有人会说电子产品冲淡了从前车、书、马缓慢的生活情味。但我认为,就像大黄狗趴着的井盖下定曾立一树唐朝的花,埋一坛宋朝的酒,立一座清朝的钟。我们不能指望花、酒、钟仍然存在,不能妄想时代停滞。
但我们仍希望,总有人在朱红的门前睹月而思人,闻风而断肠;总有人总还会在新年将至之时,备几盒甩炮,让童孙感受年味。在这如电影快放的高速发展的时代间,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依旧是浓重粘滞。对于所有的美好、期待、爱和善良,我只会用一种态度去对待,那就是:我相信。
我将新照放到旧照边,幻想下一个定格的烂漫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