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看台716 | 张鸿远逝的年味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水瓮的乐曲
孙彦修 摄
朋友圈刷爆了回家乡过年的微信,我坐在异乡的家里,续写着每年的心情……我极力地深吸一口气,不知道自己嗅到“猪脚墨脯鸡”或许是“鳗鱼炸”的香酥味,我在嗅那些曾经的年味儿吧……
春节是个阖家团圆的节日,也有中国传统文化亘古不变的习俗。传统是根,文化是魂。家乡以前的“年味”很浓很香醇,年味儿十足。比如,送神、做粿、贴春联、围炉、放开门炮、拜年……一直精彩喧嚣到元宵。可如今那年味儿越来越淡了……
拧一拧浸在时光的记忆,晾一晾,还能依稀闻到梦里的“年味”儿。那时,腊月初人们就开始置办年货了。不论家庭境况如何,一般都会想尽办法给小孩扯上几尺布,找个好裁缝给小孩缝制一身新衣服。若年境尚可,那可热闹啦,男女老幼都扯上一身新衣服,争先恐后到裁缝师傅家量身订做。往往把来年的期盼都化作一身新衣裳,美滋滋地幸福好长时间呢!社会变化日新月异,如今人们不用再烦恼挑选布匹找裁缝做衣服了,看上哪个牌子款式颜色,银行卡一刷就可刷回家。时时有合心意的新衣服穿,已经没了对穿新衣裳的新鲜盼头了。
生活总是两难,在物质条件贫乏的年代,人们最烦恼的是怎样置办年货。那时,大部分的家庭经济收入是有限的,有的人家甚至好几个月家里都没有现金,到了年底那个愁滋味啊,真的教人愁牙疼。但人间自有真情在,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亲朋好友之间兴起物物交换,讨海的人会在年底送点乖脯墨鱼等海味给农户人家,而农户人家也会送给讨海的亲友一些时令蔬果。“三块粿来,四块粿去。”人情味儿渗透着“富贵廿九夜”,围炉时家家户户都氤氲着饕餮美食,那浓郁的亲情味儿好教人怀恋。如今,人们的经济条件和以往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了,只要中意的都可以买回家!但往往对着满桌珍馐佳肴,已难觅往昔的“年味”儿了。
在甲子,春节前的妇女是最忙碌的,忙着谢送神、大清洁、做粿……念情的甲子女人学会了继承传统——抱团干年活。几户人家的女人凑合在一起一家家地大清洁、做粿……累且乐着。但现在许多家庭住进了商品房,不像以前那样都需要轰轰烈烈地大干一场,只需简单地洗洗刷刷搞下卫生即可。做年粿年糕是考验一个家庭主妇是否心灵手巧的活儿,不过现在市面上有样式精美的年粿年糕出售,味道虽无了柴火蒸制的美味,但凑合一下眼球还是过得去的。最大的好处是“解放”了妇女,让她们能从繁重的劳作中脱身。现在过个称心如意年是需要强大的经济作支撑的。要知道,做粿时,从泡米、舂米、筛细再到馅料的配制研调是很费时间精力的,没有那份对亲人的挚爱情怀和对节日的期待,是不可能做好年粿年糕的。
那时的“年味”充满书香气息。春联是早早就请让人敬佩的民间书法写手写好,虽然俗气了点但是翰墨飘香接地气。大年三十贴春联用的都是现熬的浆糊。浆糊粘上的春联比现在的“双面胶”、透明胶要牢固。不过刮掉前一年的春联就是个大工程,非半天时间搞不定,还得全家上阵累且喜悦着。再接着熬新一年的浆糊,爬高上低把春联贴得里里外外满满当当。很是怀念以前的年画,杨柳青年画的那个抱着大鲤鱼的肥娃娃还有几人记得起?反正,那时当街头巷尾的“人仔档”挂起年画时,就会勾起人们对新年的美好向往,心间漾开着幸福的滋味。现在人们的居住环境已经“精装修”甚至“豪华装饰”了,那个土掉渣的肥娃娃版画早已经被名家书画替代了……
现在,谁还会捎带着“铁丁条”、“杂锦”包、甘草梅拖家带口走街串巷上亲戚好友家拜年?君不见,世交的人其小辈们早已相见不相识;手机走马川行问候语塞了车,利市红包微信中来……人近了,心却远了,情也薄了,淡了年味。谁会把繁华佳节的痕迹刻在路上?以前交通设施不完善,回老家过年要耐得住颠沛,辛苦不易但有浓浓的年味在等着,想想也是欢喜的。现在高速、高铁极大的方便快捷,然而每每回到梦绕魂牵的故里,却面临一个大大的落差——年味越来越淡了。
或许我们走得太快太远了,步伐声声此起彼伏,停不下来品味一下年的味道。过年,只是成了时间的一个节点,只是告诉人们,又长大一岁了!
转自:汕尾日报2018.02.25
善为网:http://www.shanweinews.net/
你可能会读
文学看台715 | 辛鏞:血與火的鎮魂歌——讀林繼宗長篇敘事詩《魂系知青》
文学看台714 | 文化之旅131:深汕特区古驿道寻芳【陈宝荣】
文学看台712 | 文化之旅130:带走陆河满怀梅香【童晓燕】
文学看台711 | 文化之旅129:钟敬文广场·公平水库【陈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