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织锦丨手艺与传承
鲜亮、跳跃、喜庆,
土家织锦常是一对对互相独立的鲜艳原色。
受载体所限,土家织锦无法还原自然,
于是民间艺人就用化圆为方的原则,
寓天地万物于抽象图案中,
以自然来表现自然。
摄影丨郭子鹰
丘壑于胸,所谓“通经断纬”
凡是由彩线织就图案的织物,都能统称为“锦”。从“锦上添花”“前程似锦”等成语就能看出,锦是一种相当古老而美好的东西。三千多年前的周朝丝织物中,就已经有锦,五色灿烂,华丽异常。
土家织锦从手法上看类似苏州宋锦,都是采用“通经断纬”的方式。所谓“通经断纬”,就是通过纬线显色。
技艺流程主要由纺捻线、染色、捯线、挑织等12道工序组成。虽是一项程序性极强的工作,却也包含了无数的偶然。
摄影丨张谨
挑起成束经线、数纱、夹色纬等动作,凭的是经验和感觉,必须随机应变。手工的制作往往凝聚了匠人的心智、经验以及制作瞬间的情感。
正所谓“丘壑于胸”,织锦时,土家织锦的传承人刘代玉是不看画稿的,图案就在心里。她知道如何操作手里牛角材质的“捡花”挑出几股经线,再把彩色的纬线织进去。
她的织锦纹样构图多为菱形、横式长方形和斜式交叉的几何图形,也有台台虎、船船花等取材于自然和生活的元素。
摄影丨郭子鹰
图案就是历史,抽象源自日常
抽象源自日常。台台虎的花纹就源自古老的信仰。
“白虎穿堂过,无灾必有祸”
“白虎当堂坐,白虎是家神”。
在湘西土家人看来,白虎有两种:过堂白虎和坐堂白虎。过堂白虎是凶神,要赶要杀;坐堂白虎是家神,要崇要敬。
不管怎么说,让白虎吓到孩子总是不好的,因此人们便在婴儿用的盖被上织上“台台虎”图案,以求除病去灾,庇佑小孩强壮、平安。
△ 粑粑架纹
除台台虎外,土家织锦中的“粑粑架花”取材于土家打年粑用的架子;“泽罗里”则取材于流水波浪;“猴手花”取材于猴子的手掌……更有意思的是土家织锦中出现的大量“卍”形纹,在织机的机头两端也大都刻着一个“卍”形纹样。
如果说这里的“卍”形纹有佛教的含义也并无错,在土家民族发展的后期,佛教早已传遍土家区域。土家既是巴人之后,而巴为西羌之后,那就不奇怪土家织锦中出现这么多早期民族的文化符号遗存了。
摄影丨郭子鹰
传图不传色,自然有斑斓
土家族是没有文字的民族,织锦图案里包含着土家先人对自然和民族奥义的理解。
织锦是植物染色,再加上时间的厚度,更显古朴天真。颜色是织锦的灵魂,植物染的色泽,完全不同于寻常彩线的鲜艳,它们尽管斑驳,却异常夺目。
摄影丨张谨
土家织锦的传承特点就是“传图不传色”,土家人具有朴素的、运用互补色的原理来配色的意识。
沈从文在《边城》里写集市上有“染色的棓子”,棓子也叫盐肤木,是一味药材,可以用来染黑色。还有一种叫“狗屎泡”的植物也能用来染黑色,叫这个名字是因为,用来染色的果实本尊实在像狗屎,学名叫“乌泡子”。
织锦上红、黄、蓝、紫皆有,每一种都有与之对应的植物。栀子染黄色,矿物或紫草根染深红,蓝色用靛青,绿色需要调配,而椿树皮可以染橘红。染线需要熬煮,加盐加酒以固色。
摄影丨郭子鹰
我们结束采访回程时,不禁想起刘代玉大姐说,在自己家乡惹巴拉景区,入口处有四个大字:
风物长新。
节选自《地道风物 · 湘西》
文丨胖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