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体质研究  : 冬季厥阴感寒治验体会

 四川省宣汉县人民医院?? 王勇
冬季大气沉降收藏,大寒前后,阳气沉潜,当阴极之时,故称厥阴。人与天地相应,内有血虚阳弱人,感大气寒湿之气,内外合邪,而多致手足厥寒,脉沉细弱诸证甚多。笔者临证30余年,对厥阴感寒证,用仲景当归四逆汤加减屡收捷效。
李××,男,57岁,2009年1月6日初诊。1周前因晨练登山受寒雾之气侵袭后,引发腰、胯、足跟、睾丸及胸胁痛,并手、足、膝厥冷。患者有腰椎间盘脱出致腰腿痛病史,诊见:面色不荣,眼眶暗滞,手触冷感,舌淡苔白厚,脉沉细缓。在外经过输液,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橘核丸等治疗未愈。证属厥阴感寒。当以当归四逆汤加味,养血活络,温经散寒为治。当归15g,桂枝15g,白芍30g,细辛10g,通草6g,大枣12g,玄参12g,鸡血藤30g,吴茱萸5g,牛膝15g,葛根30g,元胡15g,川楝子10g,炙甘草10g,百合30g,台乌12g,生引;2剂。1月8日,2诊,诸痛减,膝冷好转,仍有足背冷,足跟痛感。舌白厚苔减少,脉沉细,去玄参,加熟地15g,yin羊藿30g,2剂,1月10日3诊,面滞色减,腰胯及睾痛愈,四肢已不觉冷,时足跟有痛感。加制川乌12g,2剂。
体会:肝主身之筋膜,筋脉遇寒则收引,遇热则松驰;肝为藏血之脏,血遇寒则凝涩,遇热则沸溢。今因寒伤厥阴,血脉受病,血因寒而凝滞,脉因寒而收引,凝涩则血行不利,收引亦有碍血运,阳气不能与营血达于四肢末端,遂呈手足厥冷,脉沉细甚至欲绝。肝脉络于下焦循阴器,厥阴感寒故睾痛。本例以手足不温,关节及睾丸疼痛为基本要点;以面色不荣为审证要点;以舌质淡、苔白、脉沉细弱为鉴别要点而选当归四逆汤加味取效。前医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未取效,虽然二方均可治阳气虚引起的关节痹痛,而麻黄附子细辛汤是“表实里虚”证。临证以发热恶寒或肢节烦疼为基本要点;以口不渴、无汗为审证要点;以舌淡苔薄白、脉沉为鉴别要点。二者发作或加重均与受凉有关。而当归四逆汤病变证机在厥阴血虚,寒气内结,脉络失荣,筋脉失养。而麻黄附子细辛汤病变证机在表是卫闭营郁,或在里是心或肾阳虚,故二方临床运用有别。
2009.1.13日访痊愈.

-------------------

临床上特别是农村病人,冬季厥阴感寒的多,仲景当归四逆汤体质证应用很有用.

-------------------

伤寒论》所载当归四逆汤,原主治“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其病机在于血虚寒滞。由于血被寒邪凝滞之程度和部位不同,则临床见证各异。
其辨证要点,从主证看:一是少腹或腰、臀部以下发凉,或四肢末端冷;二是少腹、腰、臀以下疼痛,包括阴器、睾丸、下肢筋骨、关节疼痛,以及痛经等。除以上主证外,还可能出现某些兼证。而脉象多细弱,舌质常暗红无泽,或有淤斑,苔灰白或腻或紧。以上诸证,不必悉具,皆可用之。

-------------------

学习了 谢谢

-------------------

兄台用经络脏腑辨证,把经方中的六经等同于《内经》中的六经,其两者之本质是有别的。经方中的六经是八纲的具体化,是病性,病位,病势的描述。太阳病为在表的阳热实证,少阴病为在表的虚寒阴;阳明和太阴各自为里实热阳证和里虚寒阴证;少阳和厥阴各自为在半表半里的阳热实证和半表半里的虚寒阴。而非经络中的具体某一经或多经发病。

其实从当归四逆汤的药物组成来一方测证,可见其治非在厥阴,而针对太阳和太阴合病。当归四逆汤有桂枝汤生姜+温经养血的当归+通利血脉的通草+温通化饮的细辛组成。可见病人素体已有桂枝汤体质(营卫不和,常自汗出等)和血虚水盛的情况,感寒邪后血虚寒凝,血脉不通,故现“手足厥寒,脉细欲绝”,是寒在外,血脉不通,与厥冷不同。同时临床上也常见四肢或身体痛等症。用桂枝汤调营固卫而去生姜唯恐本已血虚不足而发汗更伤气血;加当归以养血温经脉,通草,细辛温化寒饮,利脉道中的水气。

当归四逆汤虽冠名“四逆”,但与太阴里虚寒的四逆汤证有本质上的区别。
与当归四逆汤类同的还有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见当归四逆汤证兼有心腹痛,呕逆,头痛等吴茱萸证。

太阴里虚寒证的四逆汤类方有四逆汤,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加注胆汁汤,四逆加人参汤和茯苓四逆汤。证属里虚寒的太阴病,当然都见“腹满而吐,自利益甚,脉沉微,自利不渴”等。
1-四逆汤(干姜,附子,甘草)证从药物组成看其症比“脉沉微,身无大热,烦躁不得眠”的干姜附子汤和“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的甘草干姜汤都更严重,可看成是干姜附子汤和甘草干姜汤的合方,变成了四逆脉微欲绝的里虚寒重证。
2-通脉四逆汤(加大干姜,附子之量以温阳+甘草组成),证见四逆汤证但里虚寒和脉绝更甚。出现“里寒外热,面赤,或腹痛,或咽痛的阴盛格阳证或利止脉不出”的极度里虚寒证。
3-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为通脉四逆汤的更甚者,证见“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为欲绝,或脉不出”的危证。
4-四逆加人参汤:四逆汤+人参。为吐利后胃气虚衰,脉微弱之证。
5-茯苓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加茯苓。证见四逆加人参汤证,又见心下悸,烦躁及小便不利者。

当然,还有一个四逆散(枳,甘,柴,芍)那就跟虚证寒证没任何关系了。《伤寒论》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下利重者,四逆散主之”从方药和证治看明明是半表半里柴胡类方治的是少阳病。

可见,同为“四逆”,但病有各异(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太阳太阴合病而见血虚有饮外寒之厥寒;四逆汤,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为里虚寒有重到极度衰微;四逆加人参汤,茯苓四逆汤乃四逆汤的兼证,熟悉经方的药证,便可明辨其别。四逆散就是柴胡类方,主半表半里胸膈脘腑的气逆气郁之证了)不可不辩。

-------------------

请问一下楼主:您方中用玄参有何用意呢?谢谢!

-------------------

引用第4楼杨慕煌于2009-01-11 23:37发表的 “四逆”之辩 :
兄台用经络脏腑辨证,把经方中的六经等同于《内经》中的六经,其两者之本质是有别的。经方中的六经是八纲的具体化,是病性,病位,病势的描述。太阳病为在表的阳热实证,少阴病为在表的虚寒阴;阳明和太阴各自为里实热阳证和里虚寒阴证;少阳和厥阴各自为在半表半里的阳热实证和半表半里的虚寒阴。而非经络中的具体某一经或多经发病。
其实从当归四逆汤的药物组成来一方测证,可见其治非在厥阴,而针对太阳和太阴合病。当归四逆汤有桂枝汤去生姜+温经养血的当归+通利血脉的通草+温通化饮的细辛组成。可见病人素体已有桂枝汤体质(营卫不和,常自汗出等)和血虚水盛的情况,感寒邪后血虚寒凝,血脉不通,故现“手足厥寒,脉细欲绝”,是寒在外,血脉不通,与厥冷不同。同时临床上也常见四肢或身体痛等症。用桂枝汤调营固卫而去生姜唯恐本已血虚不足而发汗更伤气血;加当归以养血温经脉,通草,细辛温化寒饮,利脉道中的水气。
当归四逆汤虽冠名“四逆”,但与太阴里虚寒的四逆汤证有本质上的区别。
.......

谢谢先生,提出的意见很有道理,经方中的六经与《内经》中的六经,其两者之本质是有别的。个人的体会六经与《内经》中的六经有一定的联系, 我到经方医学论坛来,亦是向诸位大家学习,笔者上临床,理论可以探讨,很多地方亦是经验。

-------------------

引用第5楼王晓军于2009-01-12 00:16发表的  :
请问一下楼主:您方中用玄参有何用意呢?谢谢!

先生好问:玄参,乃枢机之剂,走血分而通血瘀,亦能外行于经隧,在温药中滋阴防燥,后用熟地替换了。

-------------------

引用第4楼杨慕煌于2009-01-11 23:37发表的 “四逆”之辩 :
兄台用经络脏腑辨证,把经方中的六经等同于《内经》中的六经,其两者之本质是有别的。经方中的六经是八纲的具体化,是病性,病位,病势的描述。太阳病为在表的阳热实证,少阴病为在表的虚寒阴;阳明和太阴各自为里实热阳证和里虚寒阴证;少阳和厥阴各自为在半表半里的阳热实证和半表半里的虚寒阴。而非经络中的具体某一经或多经发病。
其实从当归四逆汤的药物组成来一方测证,可见其治非在厥阴,而针对太阳和太阴合病。当归四逆汤有桂枝汤去生姜+温经养血的当归+通利血脉的通草+温通化饮的细辛组成。可见病人素体已有桂枝汤体质(营卫不和,常自汗出等)和血虚水盛的情况,感寒邪后血虚寒凝,血脉不通,故现“手足厥寒,脉细欲绝”,是寒在外,血脉不通,与厥冷不同。同时临床上也常见四肢或身体痛等症。用桂枝汤调营固卫而去生姜唯恐本已血虚不足而发汗更伤气血;加当归以养血温经脉,通草,细辛温化寒饮,利脉道中的水气。
当归四逆汤虽冠名“四逆”,但与太阴里虚寒的四逆汤证有本质上的区别。
.......

观您所论,可能是冯世纶老师对胡希恕先生学术的发展,胡老认为治疗厥阴病的方剂只有乌梅丸、当归四逆汤,冯老师根据太阴病的定义,当归四逆汤当为太阳太阴合病,有解表祛寒之功,仅仅因为当归四逆汤治疗厥逆而将其化入厥阴病是不妥的。
刘绍武先生认为:多数医家认为326条不能成为厥阴病提纲。厥阴病的本质应该是寒厥,热厥只是作为鉴别诊断而列入厥阴篇。337条是厥阴病提纲,病性属虚寒,治用温通,方选当归四逆汤。古今许多医家,有认为厥阴病是寒热错杂之证,有认为是厥热胜复,有认为只要见厥证便是厥阴病,故可有白虎、承气、四逆、通脉四逆、吴茱萸汤、四逆散、白头翁汤之不同治法。产生以上错误的原因在于对厥阴病的提纲认识差异,以及对厥阴病和厥证的混淆.
如果以黄煌先生方证对应的方法,这样的争论可以不必.

(0)

相关推荐

  • 为什么“血实则身凉,血虚则身热”?

    昨天,我推送了一篇名为<当归和黄芪,为什么要配在一起?>的推文,介绍有黄芪和当归组方而成的当归补血汤,具有益气生血的功效,治疗血虚阳浮发热证,亦为"甘温除热法"代表方之 ...

  • 数九寒天冬至始,来一碗“当归生姜羊肉汤”

    冬至快到了 数九寒天,始于冬至.从冬至这一天开始,往后数的九九八十一天,民间俗称"冬九九",即"数九".人们相信,数九过后,春天就来了.故而冬至这一天,是一年中 ...

  • 经方体质研究  : 肿瘤论治

    温胆汤和当归清营汤合方 当归8.生地8.栀子8.茯苓8.白芍8.柴胡4.川芎4.甘草3.浙贝5.半夏5.丹皮5.花粉5.连翘5. 竹茹5 .枳实5 .陈皮9.生姜五片.大枣一枚 这里要从青春痘说到肿瘤 ...

  • 经方体质研究  : 伤寒论28条是一个忽略体质辨证出现误治的典型病案

    昨晚系统的阅读了兰洪喜老师的关于体质辨证的论坛帖子,如荒漠见绿州,如饥饿见珍馐. 联想起伤寒论28条,我认为28条是一个忽略体质辨证出现误治的典型病案. <伤寒论>第28条虽然历来争论比较 ...

  • 经方体质研究  :  病人埋怨治好她的腰痛

    就刚才,一个妇女,推门进来,说,大夫,吃你的药,真麻烦了, 室内别的患者,都很惊讶,窃窃私语状. 我说,怎么了,慢慢说. 此病人50岁,体格壮实,面黄圆,有黄带异味,咽红,伸舌有半夏线,脐下有压痛,脉 ...

  • 经方体质研究  : 论张仲景治眩晕之法

    李玉玲 湖北中医学院05级教改实验班 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眩晕又称"癫眩"."冒眩"."眩"或" ...

  • 经方体质研究 : 失治奔豚病,思考体质观

    林某某,女,73岁,广东汕头人,门诊号:00110855441 首诊:2008年10月26日 主诉:反复发作性呃逆三十多年,伴牙龈肿痛三月. 现病史:由儿陪诊,患者中年丧夫,竖年出现呃逆,3至7天一发 ...

  • 经方体质研究 : 阳热体质与阴寒体质

    阳热体质与阴寒体质 阳热性体质,表现为体格较强健,面色潮红或红黑,有油光,目睛充血或多眵,口唇暗红或紫红,舌质红暗红,质坚敛苍老,舌苔薄黄或黄腻,脉象多滑数有力.腹部肌肉较紧张,按之有力或有不适感.好 ...

  • 经方体质研究 : 姜良铎:从人体状态辨治用药

    姜良铎:从人体状态辨治用药 中国中医药报  姜良铎教授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他精于内科,擅长中医急诊.积40余年临床经验,提出"通则不病,病则不通"的生 ...

  • 经方体质研究 : 感冒误治之探讨

    男35,体质瘦弱,伤寒初期身痛,恶寒,无汗,与麻黄汤,汗后不解,后出现清涕,微微咳嗽,于小青龙汤,清涕减少,咳嗽缓解,但仍然恶寒,此人曾经检查有轻微气管炎,以前并没有明显症状,这次感冒可能引起了痼疾, ...

  • 经方体质研究 : 体质应用经验

    母亲63岁,体胖,肚子大,颈肩部常酸痛累.今述腰腿痛,容易累. 是大柴胡体质合黄芪体质合麻黄体质. 处方:柴胡15黄芩10半夏10  大枣20枳壳10黄芪30  桂枝15白芍15葛根30  麻黄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