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楼的灯光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有一首响彻大江南北的红歌,歌名是“八角楼的灯光”。歌中描绘的井冈山革命斗争和毛主席的光辉形象至今难以忘怀,八角楼也成了我心中向往的革命圣地。

这次到井冈山,第一时间便打听出了八角楼的所在位置,第二天一早直奔目的地,想先睹为快。

奇怪的是转了一大圈硬是没找到八角形的楼。找当地老俵们打听,他们手指着极普通的赭黄色土砖结构的二层小楼说:“这个就是!”可是这个楼的外形与附近普通民居毫无二致,与心中的八角楼巍峨形象相差甚远。门楣上还写着黑色的“谢氐慎公祠”五个大字,混淆视听。

半信半疑地进了大门,里面是一个大堂,有七、八十位穿着当年红军服装,戴红五星、红领章的人坐在几棑长条凳子上听课。一打听是某地党员干部培训班。这个阵势完全出乎大家所料,进大门的二十多个参观者都以为走错门了,悄悄地退了出去。

最后只剩我一个光杆司令,还是不太甘心,硬着头皮穿过听课人群来到讲台前。这才发现讲台上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小门,出了这个小门是个后楼。有一个木制小楼梯,光线昏暗,既窄又陡。沿着木梯爬上去,看到一个牌子,上书“八角楼”三个字。

闻名中外的八角楼实际上是八十多年前毛主席在井冈山茅萍村的故居,外形与八角形压根不搭边。之所以叫八角楼,只是屋内顶棚有一木质天窗,倚中医八卦之原理,修成了与众不同的八边形。八角楼的名字、红军八角帽的创意均来源于此。

八角楼的墙壁上,保留了一些当年红军战士书写的标语,内容是 “消灭屠杀工农的国民党”、 “消灭新旧军阀战争” 、“打倒中国国民党”等等。虽然经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和战火硝烟,但在江南山区的明媚阳光下字迹依稀可辨。

外屋摆放着一张老式八仙桌,上摆两个木盒、两个瓷碗、五双用竹子随意削成的简易筷子。墙上悬挂着的是毛主席与贺子珍当年井冈山时期的照片。 仔细观看遗留文物时有幸看到了当年毛主席和贺子贞在井冈山象山庵结婚时的菜谱一张,现抄录如下:

主菜有:粉巴泥秋、笋仔酸菜、清蒸石拐、鱔片腊肉、米粉鹅、酿豆腐、烹蛋、油炸肉丸、鱼肚、野鸡石耳汤。

果碟有:酱姜、南瓜籽、柚子皮、酸酒葱头、米果薯片、炸豆饼  。

卧室里有床架子、快要散架的旧木椅和简易茶几、黑色书桌、一条长凳。桌上的石质砚台、竹筒铁盏青油灯等物品,都是毛主席当年在这里居住时用过的原物。

当时毛泽东同志已担任中央苏区党政军一把手,率领10万红军,领导60个行政县 。如今我所看到的他的居住环境、日常用具、结婚菜谱都完全出乎预料,让人感慨万千,肃然起敬:毛主席确实是我党发扬艰苦奋斗作风的光辉典范。

我爬在桌上仔细观察毛主席那盏竹筒铁盏青油灯(上过小学课本),看起来特简陋,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从未见识过。一截熏黑的竹筒上面放个铁皮盏,注入青油,放一根棉制灯芯。点着以后隔一会儿需向上拔拔灯芯,定期用剪子剪断烧硬的灯芯头,加注新油。其火苗不大,亮度仅及烛光的一半水平。

当年八角楼的灯光经常是彻夜通明,毛主席就是在这盏青油灯前披着一个破线毯伏案疾书,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陆续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宁冈调查》、《永新调查》等光辉著作。总结了革命经验,阐明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从农村包围城市” 的光辉思想,为中国革命道路指明了方向。

在叶坪革命遗址参观时还看到了挂在树杈上的一坆未爆的炸弹。是国民党定点斩首为目的,派飞机轰炸时遗留下来的,离毛主席二楼办公室兼卧室的窗户仅两米远。可见当时毛主席所处环境不仅艰苦而且还非常危险。假如这一颗不是臭弹,那么其后果不堪设想。

八角楼的清油灯之光,在茫茫黑夜里照亮了中国革命前进的道路。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和成千上万的革命先辈们浴血奋战,前仆后继,终于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 中国共产党和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丰功伟绩应牢记在心。我们今天的一切的确来之不易,应当加倍珍惜。

我坚信,八角楼的灯光将永放光芒。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毛泽东思想将继续指引我们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