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五个方面综合分析朱棣对比朱允文的优势

靖难之役是改变了明朝历史走向的大事件,发生在燕王朱棣和建文帝朱允文这对叔侄之间。

朱允文是朱元璋钦点的皇位继承人,登上帝位一年,是名正言顺的皇帝。宽刑省狱,严惩贪官,恢复经济,有明君之姿的朱允炆,最终被朱棣打到家门口,生死成谜。

朱棣是一个庶子(虽然他篡改了史书,但终究没有瞒过天下人,这不是本文重点,感兴趣的可以认真研究史学家吴晗先生和傅斯年先生的论证),他作为一个王爷造反,最终还成功了,在中国封建社会所有的大一统朝代中,这是绝无仅有的。 6park.com
留园手机端升级,关注朋友动态,快捷浏览!

朱棣最终为什么会造反成功呢,笔者认为在五个方面,他比朱允文有着巨大的优势。

第一, 建文太仁,燕王够狠

朱元璋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非常看重继承人的仁德。所以他首选朱标,朱标死后再选了同样仁孝的朱允文。朱允炆靠着仁慈登上了皇位,最后又因不该有的仁慈而被朱棣打败。 6park.com
建文元年三月,燕王入朝参拜新君,“行皇道入,登陛不拜”。凭这个行为,朱允炆可以将朱棣拿下,但“仁慈”的朱允文放过了这个机会。

建文元年五月,朱元璋忌日,朱棣派长子朱高炽和另外两个儿子朱高煦、朱高燧前去拜祭。“仁慈”的朱允文放过了三个堂哥,任其安全返回封地。

确认朱棣要反,下令围剿的时候“诏让燕王棣,逮王府官僚”。“仁慈”的朱允文只令逮捕王府官僚,不要逮捕自己的叔叔,平白送了张昺和谢贵的性命。

战争全面爆发,“仁慈”的朱允文又害怕担上杀害叔叔的骂名,送给自己敌人朱棣一副刀枪不入甲。“诸将以天子有诏,毋使负杀叔父名,仓卒相顾愕贻,不敢发一矢。”

朱棣,他对于自己人仁慈,但对于自己的敌人,要么不做,要么做绝。

他通过收买宁王手下的朵颜三卫,威胁宁王共同靖难,对自己的兄弟够狠;他恐吓庆成郡主(朱元璋的侄女,朱棣的堂姐),要让诸位兄弟姐妹搬到凤阳去给朱元璋守灵,对自己的亲人够狠;朱棣登大宝之后,方孝孺,凌迟;铁铉,凌迟,杀其子;黄子澄,凌迟,灭三族;齐泰,凌迟,灭三族……他对所有的敌人,都狠。

朱允文对朱棣的仁慈,是对为自己血战沙场的将士最大的残忍;而朱棣对朱允文的残忍,恰恰是对自己最大的仁慈。朱棣对朱允炆残忍,朱允炆对自己也残忍。朱棣焉能不胜,朱允炆焉能不败。

第二, 建文太急,燕王能忍 6park.com
留园手机端升级,关注朋友动态,快捷浏览!

政治家之间的交手,不是拳击比赛,不只在于前期多少的有效打击,更在于最后一击是否能毕其功于一役。

朱允文为了抢占先手,太急躁。

他太急了,忘记了对朱元璋的承诺:先以德服人,不行再削减封地,下一步改封地,最后无奈再拔刀相向。结果他刚即位就向自己的叔叔们亮出了屠刀,虽然没有命令杀害任何一个叔叔,但是却给了朱棣造反的理由。

他太急了,刚登基不足一个月,就开始对藩王动手。而此时,他还没有考虑清楚针对朱棣的具体方案,结果只是加速了朱棣的造反准备进度。

他太急了,还没有建立属于有能力跟朱棣抗衡的的军事班底,就亮出了獠牙。最终兵败而失踪。

反观朱棣,他明白跟朱允炆之间斗争的输赢不是看谁先出手,而是谁更有隐忍的耐心和准确的判断。

他能忍,洪武二十三年,三十岁的朱棣远征北元,冒风顶雪,历经千辛万苦找到了丞相乃不尔花的大本营,却没有命令进攻,而是忍住了自己的愤怒,接受了乃不尔花的投降。

他能忍,为了跟朱允炆的斗争中积攒足够的资本,堂堂燕王,朱元璋的儿子,居然装疯卖傻,为自己争取时间。

他能忍,忍过了一时胜利的喜悦,忍过了一时战败的沮丧,最终忍到了九五之尊的位置。

第三, 建文三个臭皮匠,抵不过燕王一个病虎诸葛亮 6park.com
朱元璋走的时候,给朱允文留下了三个托孤重臣。

方孝孺,传世大儒,学富五车,文人,不知兵。

齐泰,洪武年间九年内没有犯过任何错误,文人,不知兵,任兵部尚书。

黄子澄,高考状元(会元),东宫伴读,饱读诗书,文人,不知兵,同参军国事。

这三个人皆饱读诗书,不知兵又自以为胸中智计藏不尽。都以为自己是当世活诸葛,却不曾想,三人不过都是赵括。

当时最好的谋士是一个和尚,在朱棣的身边。

他就是病虎姚广孝。

他是个和尚,僧名道衍,却拜道士为师,不学佛不学道,专学阴阳术数之学。他不仅知兵,也知人心。

他在浩如烟海的大明律法中为朱棣找到了造反的理由,“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

朱棣举兵之初,风雨大作,房屋上的瓦片纷纷被吹落,这在封建社会是大凶之兆,但姚广孝喝到:“祥也。飞龙在天,已从风雨。瓦堕,将易黄也。”瞬间将凶兆变祥瑞,人心的揣度和应变能力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朱棣突破不了盛勇和铁铉守御的山东,停步不前。道衍语成祖:“勿下城邑,急驱京师。京师单弱,势必举。”不用非打济南,绕过去,直接杀奔京城,大事可期。

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机会,这就是顶尖的谋士。

朱允炆身边智囊团皆是纸上谈兵之流,而朱棣却拥有当世最好的谋士姚广孝,朱允炆的失败从一开始就露出了端倪。

第四, 建文少决无帅才,燕王多谋为当世第一统帅 6park.com
留园手机端升级,关注朋友动态,快捷浏览!

单纯从将领的数量和品质来看,朱允文有耿炳文,平安,铁炫,盛庸,瞿能,丝毫不亚于朱棣。

但是最终还是失败了,很重要的原因是朱允文自身无帅才,无法将正确的人放在正确的岗位上。

朱允文没经历过真正的战争。

他把善守的耿炳文,长兴之盾当矛去攻击第一名将朱棣,自然无法功成。

善守的耿炳文开始守了,朱棣头大如斗;他又听从黄子澄的建议,临阵换帅,换上了军事白痴李景隆,自此失去了所有的优势。

最后正确的任用了盛庸为主帅,却失去了最好的时机,同时也让京师空虚,让朱棣乘虚而入,最终兵败。

朱棣,他在战火中出生,在战火中长大。他跟随名将李文忠征战,他跟最强的对手王保保过招,他见识过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他在真定大败耿炳文,他在白沟河胜李景隆,每一场战役他都身先士卒,运筹帷幄,最终兵临南京城下,成一代霸业雄图。

一个生长在皇城内,听从书呆子之言,无法正确认命统帅将领的朱允文,遇到了身穿铠甲跨战马持战刀,身经百战的第一名将朱棣,岂能不败。

第五, 建文命舛,燕王运盛 6park.com
(如果建文帝真的出家了,应该是上图这个样子)

这点说起来可能朱允文不服,却又不得不说,朱棣真是运气好到爆。

“时南军益集,燕将士皆失色。王奋然曰:“吾不进,敌不退,有战耳。” 乃复以劲卒突出其背,夹攻之。 会旋风起,折景隆旗,王乘风纵火奋击,斩首数万溺死者十余万人。郭英溃而西,景隆溃而南,尽丧其所赐玺书斧钺,走德州。

白沟河之战,李景隆的兵马不断聚集,任用平安为将,朱棣性命堪堪危矣。结果突然大风起,把李景隆的中军大旗吹断了,李景隆军中瞬间大乱。朱棣纵火,乘势大胜。

“是日复战,自辰至未,两军相胜负,东北风忽起,尘埃蔽天,燕兵大呼,乘风纵击,庸大败。走德州。吴杰、平安自真定引军与庸会,未至八十里,闻败引还。王以计诱之,杰、安出兵袭王。闰月戊戌,遇于藁城。己亥,与战,大风拔木,杰、安败走,追至真定城下。”

夹河之战,朱棣和盛庸的军队之间又是互有胜负,结果又是大风。大风直接吹的朝廷兵马睁不开眼,看不见人,任由朱棣宰割。

诸将谋移军淮河就粮,夜令军中闻三炮即走。翌日,燕军猝薄垒,发三炮。军中误以为己号,争趋门,遂大乱。燕兵乘之,人马坠壕堑俱满。

真定之战,平安和何福决定突围,以三声炮响为号。结果朱棣军队也定了三声炮响的进攻暗号。滑稽的一幕出现了,朱棣军队发三炮进攻,朱允文部队以为自己的突围信号,一个打,一个跑,南军大溃,朱棣就此,兵临南京城下,直指皇位。

有时候,成功真的需要那么一点点运气。

有人说,如果朱允文一直当皇帝的话,明朝或许会更昌盛;也有人说,如果朱允文一直当皇帝的话,明朝不会兴盛这么多年。

但是历史没有如果,历史上只留下了生死成迷的建文帝和千古一帝明成祖朱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