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组】孙梦楠——莫道中医慢郎中,经方妙用显神功
原创 孙梦楠 人卫中医 2018-05-18
中医是中国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之一,历经千年而不衰。作为一名杏林学子,我热爱这一专业,愿意为传承这一华夏瑰宝而努力。然而在学医的过程中一直有一个疑惑始终萦绕心头:书上以及电视上都说中医的一大特点是简、便、廉、验,为什么身边的人都认为中医非常贵、非常慢、非常麻烦呢?这岂不与认识相反么?甚至一些挺简单的小疾,到了中医那里也要大费一番周章。一些中医外治法还好,内服的方药上更明显。
曾经看到过很多古今医案中记载的一些神奇病案,处方量小效宏,寥寥几味药,效如立竿见影,所谓:“一剂知,二剂已”。每每读到这样的案例都会使我感到中医的伟大,被这惊人的疗效所折服。而为什么现实中遇到的中医处方又大又贵疗效又慢呢?这使我对现实有些失望。接触久了甚至会怀疑那些神奇病案的真实性。
杏林集腋五年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中医的精髓在经典里。现代很多中医,哪怕是小病都要动辄十多味药,就是不明经典的缘故。于是我开始注重经典的学习。我选择的第一本书是《伤寒论》。尽管在学习伤寒,但我始终没有使用经方的勇气,直到一个病人的出现。
那是2015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小学同学一脸愁容地找到我,他打着嗝有气无力地向我叙述。他说自己在3天前得了感冒,发烧39℃以上,伴咳嗽、浑身痛。经过输液治疗以后,烧退了,咳嗽仍然没有减轻。到了第二天下午2点左右,发烧又复。他又去输了一次液,烧又一次退下了,咳嗽却变成了打嗝(呃逆)。我为这个病的奇怪感到惊异:咳嗽居然可以变成打嗝?突然想起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关于肺经循行路线的描述:“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看来经典早就告诉我们:肺和胃通过经络相互联系。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肺气上逆的咳嗽会变成胃气上逆的打嗝了。他说自己的打嗝十分顽固,几乎逢吸气必打嗝,已经持续了20多个小时,饮食和睡眠都受到了影响,所以才会如此疲倦。使用了喝水憋气、惊吓、喝醋等方法都不能止住,痛苦万分。
我见到是呃逆,开玩笑地说:“打嗝还不好治么?中医有的是办法!”于是我用了一个百试不爽的特效穴——攒竹。我已经记不起来自己用这个穴位治好了多少人的打嗝了,反正屡试屡验,没有一次失手,然而这次失手了——指压攒竹5分钟丝毫没有改善打嗝的频率和程度。于是我脑子飞转,迅速调出了几个治疗呃逆的穴位:我首先针刺了膻中穴,这是气会,能宽胸理气,然而并没有丝毫作用。而后又针刺了内关,这也是一个宽胸理气的穴位,所谓“胸胁内关谋”。这个穴位疗效倒是挺好,针刚进入皮肤,呃逆立即停止,我也非常高兴。留针30分钟,也没有一次打嗝发作。然而在我刚要出针的时候打嗝又来了。这使我有种“黔驴技穷”的感觉。绞尽脑汁之下,我又选择了至阳、灵台、足三里、太冲、内庭等穴位,都没有效果。最后针刺了肾经的井穴——涌泉,和内关一样,也是针入呃止,而效果也和内关一样:针出呃复。我彻底头大了!
怎么办?怎么办?我焦急地思索着……“为什么不试试经方呢?”一个念头闪过,我决定给他好好辨证,试试经方。
这时已经是下午3点了,天气闷热。看到同学面色变得红赤,容貌憔悴,呃逆频频,少气懒言,大汗出不止,大渴,索水引饮,腹胀痛不舒,体温38.5℃(又烧了),不恶寒,反恶热,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脉洪大而数。他虽然发热,但不恶寒,证明已经没有表证。突然想起了《伤寒论》中关于白虎加人参汤的条文:“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看这表现当属阳明病了。但这就是阳明气分热盛证么?询问大便情况,曰:“自感冒以来三日没有大便。”又有腹胀拒按、潮热的情况,又好像是阳明腑实证。怎么确诊?怎么用方?又陷入了纠结。
在思考了好长一段时间后,忽然想到了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呃逆。整个消化道好比是一根管子,如果下面的管子堵了,上面的管子必然不通。想到这里,我豁然开朗,此证必是邪热化燥,肠腑不通,气机不畅导致的胃气上逆,类似阳明气分热盛的表现也是燥结内盛,里热外蒸所致。再根据“阳明病三急下”证的表现——“身热”“发热汗多”“腹满”等,最终选择了通下的大承气汤。为防止泻下太过并固护脾胃,在原方的基础上加入了一味炙甘草。
处方:枳实12g,厚朴15g,芒硝9g(冲服),大黄12g(后下),炙甘草6g。 嘱其若服一剂大便出,则停后服。若一剂大便不出,一小时后再服第二剂,以大便出为度。
效果:第二天患者欣喜告知,服药后半小时左右就感觉腹痛难忍,欲大便,呃逆加重。如厕时排出燥屎球数枚后才出现正常的大便,最后是攻下的稀便。排便后呃逆即止,烧也退了。顿感浑身轻爽,却困意渐起,休息十多个小时身体才恢复如初,诸症悉除。方药花费仅仅2.5元。
接到同学痊愈的消息我非常高兴。这是我第一次用经方为患者治病,不仅收到了如此好的效果,而且真正体现了中医简、便、廉、验的优点。在之后的行医过程中,我又多次试用经方,都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疗效,这让我成就感满满。这种欣慰是经方带给我的,于是我在考研的时候果断地选择了伤寒论专业。我一边学习一边临证,深刻地感受到:经典诚不我欺。
中医学是以古代经典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医学体系,所以,经典的魅力是永恒的。它像一个宝库,等待杏林学子前去攫取黄金。只有熟读经典,中医才有未来,疗效才有保证。七年杏林漫步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中医不是慢郎中,那些覆杯而起的病案是真实存在的,这些起病的奥秘就藏在一部部经典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