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与张秀才第二书》阅读答案及解析翻译

与张秀才第二书

(宋)欧阳修

修顿首白秀才足下:

前日去后,复取前所赠古今杂文十数篇,反复读之,言尤高而志极大。寻足下之意,岂非闵世病俗,究古明道,欲拔今以复之古,剪剥齐整凡今之纷淆驳冗者欤?然后益知足下之好学,甚有志者也。然而述三皇太古之道,舍近取远,务高言而鲜事实,此少过也。

君子之于学也务为道,而后履之以身,施之于事,又见于文章而发之,以信后世。其道,周公、孔子、孟轲之徒常履而行之者是也;其文章,则六经所载至今而取信者是也。其道易知而可法,其言易明而可行。及诞者言之,乃以混蒙虚无为道,洪荒广略为古,其道难法,其言难行。孔子曰:“道不远人。”所谓道者,乃圣人之道也,此履之以身、施之于事而可得者也,岂如诞者之言耶!仲尼曰:“吾好古,敏以求之者。”所谓古者,其事乃君臣、上下、礼乐、刑法之事,又岂如诞者之言邪!此君子之所学也。

夫所谓舍近而取远云者,孔子昔生周之世,孰与今去尧舜远也?孔子删《书》,断自《尧典》,而弗道其前,其所谓学,则曰“祖述尧舜”。如孔子之圣且勤,而弗道其前者,岂不能邪?盖以其渐远而难彰,不可以信后世也。

今生于孔子之绝后,而反欲求尧舜之已前,世所谓务高言而鲜事实者也。尧舜之道为百王首,仲尼之叹曰“荡荡乎”,谓高深闳大而不可名也。及夫二《典》,述之炳然,使后世尊崇仰望不可及。其言岂不高邪?然其事不过于亲九族,平百姓,忧水患,见诸侯,谨权衡而已。孔子之后,惟孟轲最知道,然其言不过于教人树桑麻,畜鸡豚,以谓养生送死为王道之本。夫二《典》之文,岂不为文?孟轲之言道,岂不为道?而其事乃世人之甚易知而近者,盖切于事实而已。

今学者不深本之,乃乐诞者之言,思混沌于古初,以无形为至道者,无有高下远近。使贤者能之,愚者可勉而至,无过不及,一本乎大中,故能亘万世,可行而不变也。今以谓不足为而务高远之为胜以广诞者无用之说是非学者之所尽心也宜少下其高而近其远以及乎中则庶乎至矣。

凡仆之所论者,皆陈言浅语,如足下之多闻博学,不宜为足下道之也。然某之所以云者,本欲损足下高远而俯就之,则安敢务为奇言以自高邪?幸足下少思焉。

[注]①二《典》:《尚书》中《尧典》和《舜典》的合称。

1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寻足下之意              寻:推求

B.欲拔今以复之古          拔:攻克

C.而弗道其前者            道:提及

D.一本乎大中              本:遵循

1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君子之于学也务为道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B.乃以混蒙虚无为道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盖以其渐远而难彰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D.夫二《典》之文                     句读之不知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肯定了张秀才的治学初衷,赞赏他好学有志,但是认为他舍弃近的求取远的,追求高深的言论而脱离现实是不太对的。

B.文中第二段引用了孔子的话,强调君子在治学上要践行道,之后亲身实践它,把它施行在处理事务上,内涵丰富,说服力强。

C.作者强烈谴责了同时代那些治学之人的不学无术。希望贤者能做到正确地治学,愚者能努力做到,完全遵循真正的中正之道,就能延绵万世,可以践行不变了。

D.作者认为自己写的都是一些“陈言浅语”,这既是作者自谦,又意在引发对方思考。

17.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今以谓不足为而务高远之为胜以广诞者无用之说是非学者之所尽心也宜少下其高而近其远以及乎中则庶乎至矣

18.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夫所谓舍近而取远云者,孔子昔生周之世,孰与今去尧舜远也?

(2)然某之所以云者,本欲损足下高远而俯就之,则安敢务为奇言以自高邪?

阅读答案:

14.B

15.B

16.C

17.今以谓不足为/而务高远之为胜/以广诞者无用之说/是非学者之所尽心也/宜少下其高/而近其远/以及乎中/则庶乎至矣。

18.(1)(至于)人们所说的的舍弃近的求取远的这种说法,(那我想要说,)孔子当初生于周朝,和今天相比哪一个离尧舜更远呢?

(2)但我说这些的原因,本是想让您降低高度来切近真正的道,那(我)怎敢刻意用新奇的言辞来抬高自己呢?

【分析】

14.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项,“拔”,改变;

故选B。

15.

本题理解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项,第一个“为”,动词,践行;第二个“为”,介词,对;

B项,两个“乃”意思相同,都是副词,竟然;

C项,第一个“而”,连词,表因果,因而;第二个“而”,连词,表转折,但是;

D项,第一个“之”,结构助词,的;第二个“之”,提宾的标志,无义。

故选B。

16.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项,“作者强烈谴责了同时代那些治学之人的不学无术”理解错误。原文“今学者不深本之,乃乐诞者之言,思混沌于古初,以无形为至道者,无有高下远近”,可知批评的是“舍近求远”的作风。

故选C。

17.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题中,“而务高远之为胜”,“而”,表示转折,前面可以断开;“胜”是本句的宾语,后面应断开;“以广诞者无用之说”,介宾结构,“说”是宾语,后面应断开;“是非学者之所尽心也”,判断句,“是”主语,“也”表判断的标志,故前后应断开;“下其高”“近其远”结构对称,中间断开;“以及乎中”,“中”,宾语,后面断开;“则庶乎至矣”,“则”“矣”分别是句首句末的断句标志,故前后断开。

本句译为:现在(的学者)认为(正确的治学之道)不值得学习,却以追求高远虚无为本领,去推广虚妄的人没有用处的言论,这不是治学的人(应该)竭尽心力(追求)的。应该稍微降低高度,拉近距离,来达到中正之道,这样差不多就符合(治学之道)了。

18.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关键点:

(1)“昔”,当初;“生周之世”,生于周朝;“孰与”,和……比,哪一个更……;“去”,距离。

(2)“然”,转折连词,但是;“所以”,……的原因;“损”,使动用法,使……降低;“俯就”,降格相就,屈尊下从;“安”,怎么,哪里;“高”,形容词用作动词,抬高。

参考译文:

与张秀才第二书

欧阳修叩首禀告秀才足下:

(我)前几天离开后,又拿之前(您)赠送的十几篇(谈论)古今的杂文,多次阅读它们,(发现您的)言论十分高深并且志向非常远大。(我)揣摩您的用意,难道不是忧虑时俗,(因而)深入研究古代学说、阐明圣贤之道,想要改变现今(的状况),(把)它恢复到古代(的样子),整治现今的混乱繁杂的现象吗?这之后(我)更加了解到您是好学,有远大志向的人啊。但是(您)遵循三皇太古的学说,舍弃近的求取远的,追求高深的言论而脱离现实,这样是不太对的。

君子在治学上一定要践行道,之后亲身实践它,(把)它施行在处理事务上,并且呈现在文章中阐发它,来让后世人信服(它)。这种道,就是周公、孔子、孟轲等人经常践行从事的;这种文章,就是六经中记载的、至今都为人相信的。这种道容易懂得并且能够效法,这种文章容易明白并且能够践行。至于虚妄的人谈论道,却把混沌蒙昧虚假乌有(的说法)当作道,(把)洪荒虚无的远古当作(要效法的)古代,这种道难以效法,这种学说难以践行。孔子说:“道不远离人。”所谓道,是圣人之道,这道是亲身实践它、(把)它施行在处理事务上就能够掌握的,哪像虚妄的人说的(那样)呢!孔子说:“我爱好古文化,勤奋敏捷去求取它。”所谓古,它(包括的)事是君臣、上下、礼乐、刑法的事,哪像虚妄的人说的(那样)呢!这是君子追求的学问。

所谓舍弃近的求取远的这个问题,(是指)孔子当初生于周朝,和今人相比谁距离尧舜更远呢?孔子删篡《尚书》,从《尧典》开始截取记述,不论及尧舜之前(的事),他谈论的治学,就称为“效法尧舜”。像孔子这样圣明又勤奋,却不探讨尧舜之前的事,难道是做不到吗?大概是因为那些事太遥远难以说清楚,不能让后世人信服(它)。

现在(的学者)生在距孔子很远的后世,却反过来想要探求尧舜之前(的事情),(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追求高深的言论而脱离现实。尧舜之道是诸王(思想)的源头,孔子的赞叹是“广博啊”,是说尧舜之道深远广博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至于那《尧典》《舜典》,记述尧舜之道明白清楚,让后世尊重崇敬、仰望难以企及。二《典》的言论难道不高深吗?但它(论及的)事情没有超出使家族和睦,百姓安定,忧虑水患,会见诸侯,严谨法度罢了。孔子之后,只有孟轲最懂得道,但是他谈论的没有超出教人种植桑麻,蓄养鸡豚,来说明(百姓能对父母)生前奉养与死后安葬是王道的根本。二《典》的言论,难道不是(深奥广博的)言论?孟轲谈论的道,难道不是(真正的)道?但(二《典》记述的和孟轲谈论的)那些事却是世人特别容易了解接近的,大概是(因为他们的论述)切合现实的事情罢了。

现在的学者不认真遵循这种治学方式,却喜欢追求虚妄的人的言论,思慕天地未形成之前的太古之时,把虚无当作最好的学说,没有(辨别)高下远近。假如贤者能做到(正确地治学),愚者能努力做到(正确地治学),没有过分的和达不到的,完全遵循真正的中正之道,就能延绵万世,可以践行不变了。现在(的学者)认为(正确的治学之道)不值得学习,却以追求高远虚无为本领,去推广虚妄的人没有用处的言论,这不是治学的人(应该)竭尽心力(追求)的。应该稍微降低高度,拉近距离,来达到中正之道,这样差不多就符合(治学之道)了。

我所说的这些,都是些陈旧浅显的言辞,像您这样见闻丰富学识广博,(本)不应该对您说这些。但我说这些的原因,是想让您降低高度,切近真正的道,那(我)怎敢刻意用新奇的言辞来抬高自己呢。愿您稍微考虑一下(我所说的)。

(0)

相关推荐

  • 论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6-30)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是孔子关于"仁"的基本主张.和后面章节将出现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 论语:回也其庶乎,屡空(11-19)

    本章记述了孔子对弟子颜回和子贡的评价.颜回学问道德接近于完善,家境却非常贫穷.子贡在学问道德方面虽不及颜回,却擅长经商且十分富有.孔子的言语中透露出对颜回人生际遇的遗憾和无奈. 子曰:"回也 ...

  • 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阅读答案及解析翻译

    狱中与诸甥侄书 范晔 吾狂衅覆灭,岂复可言,汝等皆当以罪人弃之.然平生行已在怀,犹应可寻,至于能不,意中所解,汝等或不悉知. 吾少懒学问,晚成人,年三十许,政始有向耳.自尔以来,转为心化,推老将至者, ...

  • “曹璘,字廷晖,襄阳人”阅读答案及解析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璘,字廷晖,襄阳人.成化十四年进士.授行人.久之,选授御史.孝宗嗣位,疏言:"梓宫发引陛下宜衰绖杖履送至大明门外拜哭而别率宫中行三年丧贵妃万氏有罪宜告于先 ...

  • “李石,字子坚,辽阳人”阅读答案及解析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石,字子坚,辽阳人,贞懿皇后弟也.海陵迁都燕京,石随例入见海陵指石曰:"此非葛王之舅乎?"葛王,谓世宗也.石知海陵忌宗室,秩满,托疾还乡里.世宗 ...

  • 归有光《弘玄先生自序赞》阅读答案及解析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明]归有光 赞曰:弘玄先生老而贫,日以著述为事:出无舆从,一童子挟书自随,步履如飞.间以所序生平示予者如此,可以知其志之所存矣.先生以国子上舍生②倅霍邑.夷陵.今世 ...

  • “公孙杵臼、程婴者,晋大夫赵朔客也”阅读答案及解析翻译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公孙杵臼.程婴者,晋大夫赵朔客也.晋赵穿弑灵公,赵盾时为贵大夫,亡不出境,还不讨贼,故<春秋>责之,以盾为弑君.屠岸贾者,幸于灵公,晋景公时,贾为司寇,欲讨 ...

  • “九月契丹大举入寇”阅读答案及解析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帝以问寇准,准曰:"不知谁为陛下画此二策?"帝曰:&quo ...

  • 《唐雎不辱使命》“(聂政)遂西至濮阳”阅读答案及解析翻译

    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完成小题. [甲]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 ...

  • 《孙亮辨奸》阅读答案及解析翻译

    (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孙亮辨奸 亮①后出西苑,方食生梅,使黄门②至中藏③取蜜渍④梅,蜜中有鼠矢⑤,召问藏吏,藏吏叩头.亮问吏曰:"黄门从汝处求蜜邪?"吏曰:&quo ...

  • 《孔奋传》阅读答案及解析翻译

    文言文阅读(10分) 孔奋传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也. 建武①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请奋姑臧②令.时天下扰乱,惟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③,每任令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奋在职四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