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 | 工笔走兽之--马的画法 一篇学会画工笔马
历代的一些画马作品
马作为一种艺术形象入画已有很久历史,到了唐朝,涌现出了一批画马名家,如李绪、王弘、曹霸、陈闳、韩干,韦偃等等。
先来看看历代的一些画马作品介绍,韩干的《照夜白图》
《照夜白图》画中描绘被拴在马桩上的照夜白(马名)昂首嘶鸣,奋蹄欲奔,神情激昂。马的体态肥壮矫健,充满动感。
《牧马图》是画马珍品。全图勾染细腻,布局染色疏密有致,马的神态刻画得生动精神,姿志矫健,气魄雄浑韩干强调和重视写生,笔下的马骠悍、肥壮.有神采,画中生动地表现了骏马的神情,体态,造型准确,简练真实。
《百马图》局部
唐代画马作品《百马图》,从不同角度描绘了九十五匹不同状态的马匹。马匹布局散乱中有组台,群体中有排列,马的画法多变,体积感较强。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所描绘的马高大健美,行动舒缓,步履从容,一派安逸。
《双骑图》,绘两位骑手各乘一匹马,驱马狂纵的情景。马体态雄健,纵蹄狂奔的瞬间神情刻画传神,造型生动逼真,充满了动感。
李公麟的《五马图》,画西域进贡给北宋王朝的五匹骏马,全圈用白描法,只在少数地方用淡墨略加渲染,线条简练,概括出马匹的不同风貌特征。
《东丹王出行图》,画中马矫健、丰满、肥胖,马的形态颜色各异,充满神采。《昭陵六骏图》,分别描绘唐太宗李世民的六匹战马,战马或巍然屹立,或延膊缓步、或奋蹄疾驰,笔力挺劲雄健,设色醇厚,战马的雄姿历历在目。
《骏骨图》,描绘瘦骨嶙峋的马,伸颈低首,鬃毛飘动,似不耐秋寒,眼抻凛冽,用笔精到,造型生动~准确。宋代赵霖绘制的<六马图》中,马的体形肥硕,形态传神而逼真,表现了马的奔腾跳跃,皮毛颜色较前代丰厚。
元朝赵孟炳《浴马图》,绘骏马十四匹,分黑、白、灰,褐,花斑等色。体格雄健,神志各异。马或静立树旁,或俯首前行。或扬蹄奔跑,或饮水吃草、或仰前嘶鸣.或卧干岸边、或左右顾盼。画中骏马疏密相间,互为呼应,线描上细、流畅。所画的马造型严谨、形态生动、笔法简练。赵雍画巾的马姿态各异,或吃草、或回眸,或跳跃、均栩栩如生。清朝郎士宁画马注重解剖原理。现代,画马名家辈出,徐悲鸿所画的马具神采和姿态,他的马超然灵动。刘奎龄运用链撺与挤墨的于法,用颜色的深浅相互映衬。画工精细,马的外形极准确。刘继卣所面马动感很强,动态逼真,结构准确,画风严谨。黄胄画的马造型生动,用笔简练。
工笔画马分步骤染色示范一
步骤一:起稿勾线。深浅用不同浓淡的墨色勾线,马的身体结构要有虚实、起伏变化,勾线要有弹性而不滑腻。根据马的姿态用散锋笔画出马鬃的方向、深浅、结构,鬃尾要画得沉稳、飘逸,要符合马的美观、动静平衡规律。画松石补景。
步骤二:渲染。用中淡墨根据马的结构、阴阳向背由浅入深反复渲染。染出马的肌肉组织结构,突出马的立体感。用淡墨根据鬃尾的层次反复渲染,要染得松动。
步骤三:马的着色。枣红色马用曙红、赭石、藤黄加少许墨调好颜色,在染好的墨底基础上由浅入深反复渲染,继续用淡墨深入刻画马的身体各部结构。
步骤四:后面的花斑马用藤黄、赭石加少许墨调出的色点染而成,白色罩染其他地方。曙红、赭石加墨罩染红马。用淡墨多遍点画出眼球,留出高光部分,然后用赭墨分染眼白(或用白色提高亮光)。用中墨皴擦出马蹄。用赭石、花青、石绿分染石头、树、土坡地面。最后整体调整,题款、盖章。
工笔画马分步骤染色示范二
步骤一:起稿勾线。稿子定下后,用熟宣纸或绢进行拓稿。拓稿用勾线笔根据马的颜色深浅用不同浓淡的墨色勾线,勾马的结构时,线条要有虚实、起伏,要有弹性而不滑腻。线勾好后,要根据马的姿态用散锋笔画出马鬃的方向、深浅、结构,鬃尾要画得沉稳、飘逸,要符合马的美观、动静平衡规律。画松石补景。
步骤二:渲染。用好的墨汁根据马的结构、阴阳向背由浅入深反复渲染。染出马的肌肉组织结构,突出马的立体感。用淡墨根据鬃尾的层次反复渲染,渲染时切记不要染上已勾好的墨线。
步骤三:马的着色。前马用白粉罩染提亮,后枣红马用曙红、赭石、藤黄加少许墨调好颜色,在染好的墨底基础上由浅入深反复渲染,不宜一步到位,而是循序渐进地从局部再扩大到整体,染到满意为止。
步骤四:整体渲染和补景处理。马用调好的颜色整体罩染,用淡墨多遍点画出眼球,留出高光部分。然后用赭墨分染眼白(或用白色提亮高光)。用中墨皴擦出马蹄。用赭石、花青、石绿分染石头、输、土坡地面,最后整理,提款盖章
工笔画马分步骤染色示范三
步骤一:用熟宣纸或矾绢覆在画好的马稿上,用墨线勾出马的轮廓线、鬃和尾。用皴擦点染等方法墨色布景。
步骤二:用墨色由浅入深染出马的肌肉组织和结构,同时渲染马鬃和马尾。
步骤三:枣红马用曙红、赭石加少许墨调好颜色,在染好的墨底上由浅入深的渲染,斑马用淡墨染斑点。用赭石、花青、石绿分染石头、树、土坡、地面。
步骤四:枣红马用调好的颜色反复多遍的渲染。再用以上的方法进一步分染石头、树、土坡、地面。
步骤五:枣红马用调好的颜色罩染,斑马用焦墨再次点染。淡墨染出马的眼睛,留出高光部分,用赭石颜色分染,再用焦墨点眼球,用重墨皴擦马蹄。落款、盖章,完成。
工笔画马分步骤染色示范四
一:用熟宣纸或矾绢覆在画好的马稿上,用墨线勾出马的轮廓线,鬃和尾。
二:用墨色由浅人深反复渲染出马的肌肉组织和结构.突出马的立体感,同时渲染乌鬃和马尾。
三:用曙红、赭石加少许墨调好颜色,在染好的墨底基础上由浅入深的渲染,染出马的立体感。
四:用以上调好的颜色大面积反复多遍的渲染。
五:用调好的颜色罩染,用淡墨染出马的眼睛,留出高光部分,用赭石颜色分染,再用焦墨点眼球。用重墨皴擦马蹄。
马的运动规律
学习画马,首先要了解马的运动规律。初学时,由简单的、静止的形态画起,逐渐画复杂的活动,由浅入深。开始时画立或卧,可以对它进行细致的刻画。熟练后可画一些走或跑的动作。马的走或奔跑是有规律变化的,它的四肢都是重复动作,除四肢外,头和身躯活动的范围非常小。练习的时间长了,便能掌握很多的表现方法。
一、站立与走步
单马构图富于象征性,首先要在纸的适当位置安排好一匹马,画马的结构时,要抓住关键,鼻孔要大,胸肌要突出,这是肺活量大的特征。腿要长,蹄要灵活,才能善于奔驰跳跃。腿踝骨是较难画的地方,造型要准,不懂骨骼解剖不行,完全照搬自然形态也不行,要掌握好脚踝骨、蹄及之间的关系,就要下一番苦功夫。每一个画家就是一个演员,当你把马的神情和姿态用笔传递给观赏者,同时又能引起观赏者共鸣时,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演员,一个合格的画家。
从不同的角度来画马的时候,心里都要有立体的概念,如果对自已画的动作犹豫不定时,可以画一个立方体来检查。利用立方体画形象,可以使形象有一个正确的透视,不客这个动作有多复杂。用图解的方法,对于画重叠的透视形体是很有帮助的,在画马的草图时,记住这个方法。
二、慢跑
这种动作虽活跃,但仍不失平衡,四肢交替,动作清晰,画慢跑马,线条应流畅、活跃。我们常见的慢跑动作也有一定的规律。当右后脚和左前脚蹬地时,右前腿就承担起重量。当后脚提起时注意右前腿的倾斜度。后双脚到腹部下面再接触地面时,前双腿抬起。后双腿再一次承受重量。以后又回到开始的动作,掌握了这样一些规律,再画别的动作时,就不会出现一些常识性错误。
三、快跑
马在调整奔跑时,总是抬高步子,有单蹄落地和腾空的动作,前后腿的变化相当紧凑,蹄变换风驰电掣,这种生气勃勃的动作,令人目不暇接。在画奔跑的马时,要多作一些重复的练习。重复的动作是运动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画动态马时尽可能地追求身体变化,探求腿部动作的多样和形体的转变。
四、奔腾
掌握了马快跑的动作后,在合理的动作中可以加入一些想象的东西。在研究、学习和创作过程中,运用我们手中的笔来表现龙腾虎跃的骏马,还需要对马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无论是解剖结构,还是神情动态都应了如指掌,使骏马跃然纸上,在流畅的线条中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境界。
马的构图
构图,也称章法,就是将画面上所要表现的物象有序地进行排列组合,确定在画面上占据的位置。构图的样式很多,无论哪种形式,画面上一定要做到主题突出,给人以美的感觉。
一、小马构图
小马身体比例匀称,腿显得修长,四肢关节明显,蹄子较小,脑颅部较大,口鼻较小。小马活跃好动,其动作有些笨拙,好像掌握不好平衡一样,在画时一定要抓住这种感觉。
二、双马构图
双马图要考虑二马之间的内在联系,互相衬托及动作的一致性。双马宜于表达感情,如奔驰、恋情、母爱等。双马图应注意布局的组合变化。
三、三马构图
画三马在一起时要表现出它们之间的好斗、好胜的本性,体现永争第一的精神。三匹马在一起要注意腿部的变化,或收或藏,构图比双马要难一些,注意整体性。
四、四马构图
四马图表现豪迈的气势,应该注意布局上的聚散、开合、组合的变化统一,构图上要把握运动节奏,虚实藏露,前后呼应。
五、五马构图
五马图表现其驰骋中的气概,通过一张一驰以及起伏纵跃的动势,来体现运动节奏的美。要做到这一点,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
六、八马构图
八马图在构图时比较难,八匹马要前后呼应,要有主有次,既要烘托主体,又要有豪迈壮观的气势,做到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同时还要表现它们英俊挺秀的美。
马的身体结构
初期画马,还要了解马的骨骼结构以及骨骼和运动的关系。
马的肌腱
画马可分为十六部分
1.头;2.颈鬃;3.脊、肩;4.胸;5.前腿;6.前腕;7.前蹄;8.腰背;9.肋;10.腋;11.臀;12.大腿;13.膝;14.后腕;15.后蹄;16.尾
马头:马头部分是画马的关键,马头的皮肉薄,骨骼起伏明显。
动作大的马头,在起笔时先注意它的透视角度,眼、鼻、嘴、耳不能移位。
马处于静态或作缓慢动作时,鬃毛被风吹动外,一般情况下都自然下垂。
颈作大的摇动时,鬃毛飘然而起,增大了马的动势。
马的背、肩、胸、前腿和前腕部分的肌肉组织是马结构复杂部位,平时写生观察时应注意图中标注的部位。
随着马站立角度的改变,脊、肩等也随之而变,线的来龙去脉要表现清楚。
马背腰是贯串一匹马的身躯干线。静立的马,背部和腹部的线条随着马匹本身自然起伏。
运动的马,背、肋、腹的线条随之而动,不停地变化。奔跑时线条为上下变,回转时线条为左右变,撕打时线条为多角度变。
马的臀部、后腿、膝和后腕部分为马的肌肉第二集中区。马在作轻微动作时,肌肉线条已显露出来。
马匹作剧烈运动或奔跑时,肌肉曲伸明显,表现出马的彪悍之美。
静立的马,马尾下垂,尾鬃自然盘伸。遇风吹动时,马尾更有生气。
马尾可作左右摇摆或上下挥动。在绘制奔跑的马时,尾部有较大的动势,造型因势可作夸张描写。
马蹄的十八种表现式。
画马起笔以马头和马背线着墨为好,由此可确定构图中马的主要造型位置,然后再依次处理马的前部、腹部、尾部之间的关系,最后再完善诸如马腿、嘴、耳、蹄、尾等细部刻画。
头颈骨(1.正位头骨;2.正侧位头骨和颈骨;3.侧位头骨和颈骨)
身躯(1.脊梁骨;2.肋骨;3.胸骨;4.尾骨)
腿的结构
运动中各部位骨骼活动情况
肌腱结构
运动着的马肌腱分布及曲伸情况
颈、胸、脊肩、前腿部分是马匹肌腱第一集中区;臀部、后腿和后膝是马匹肌腱第二集中区;背、肋和腹部的肌腱及血管示意。
骏马白描稿示范
工笔骏马作品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