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海忠教授运用“形神分治”理论治疗失眠临床经验总结

背景:患者就诊时常见的症状既可来源于躯体局部病变,又可能源于精神心理障碍。对于缺乏相关内科、心理知识的医疗工作者来说鉴别诊断是困难的。不能准确识别生理或者心理疾病,患者将得不到恰当的治疗。失眠是因入睡困难或睡眠维持障碍致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质量差,不能满足生理需求,而影响白天活动的一种睡眠障碍综合征。它不仅是最常见的临床主诉之一,也是精神疾患、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常见合并症状和促发因素。失眠降低个人生活质量并损害社会功能,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率,消耗大量医疗资源。目的:贾海忠教授基于传统中医“形神”思想,吸收现代生理学、心理学、心身医学、精神病学的认识,结合其三十余年临床实践的经验,提出简便实用的“形神分治”理论。本文旨在通过对其运用“形神分治”理论治疗失眠的经验进行整理和总结,为治疗失眠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检索古代和现代关于“形神”的文献的相关论述后总结了古代医家及现代医家对“形神”内涵、层次、关系以及“形神”理论的形成和运用情况。通过对于现代文献的检索,总结和整理了失眠的分类、机制、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近两年跟随贾海忠教授出诊、查房以及授课,总结其“形神分治”理论指导下失眠的分类、诊断以及治疗经验。结果:综述古代及现代对于“形”、“神”文献后发现,古代“形神”理论内容丰富,但概念不清晰,未系统化、体系化,也没有专著产生,且传承过程混乱,缺乏创新突破,临床上实践、验证也不多。现代文献对于“形神”的研究局限于概念阐释、源流考察、结构层次分析等,有个别理论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但没能整合中西医理论知识、突破创新运用到临床。综述失眠的诊治进展发现,失眠是一种常见症状,失眠的流行病学尚缺乏统一、规范的统计。失眠的机制虽取得很大的进展,但在于失眠的非稳态调节机制还有许多未解之谜。失眠的分类和诊断在DSM-5、ICD-10、ICSD-3和CCMD-3还有很大的分歧。失眠的治疗在药物上有些进展。由于中医重视临床医师个人经验,需要中医师辨证施治。非药物治疗失眠的方法众多,CBT-Ⅰ有较好的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但国内CBT-Ⅰ推广不佳,其他非药物治疗方法均缺乏严格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验证。而对于共患失眠的研究是缺乏的,仅在基础疾病上加用简单的针对失眠的措施,没能做到有效的整合。贾海忠教授基于中西医知识以及临床实践经验,提出“形神分治”理论,系统介绍了“形神分治”理论的一般使用原则。在失眠的诊治方面,贾海忠教授从接待到随访都注重细节,处处都在诊治。以“形神分治”理论将失眠分为“神病”性失眠、“形神俱病”性失眠和“形病及神”性失眠。对于“神病”性失眠,重在纠正患者错误的观念;对于“形病及神”性失眠,需要治疗各系统疾病,记录了贾海忠教授的常用方;对于“形神俱病”性失眠,贾海忠教授运用血府逐瘀汤广泛,加减丰富。在失眠的治疗上,也发挥针灸、按摩、环境治疗的作用。结论:贾海忠教授从事中西结合临床工作三十余年,在“形神”理论上形成了一套完善独到的体系,并运用于失眠的诊治,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其经验有较强的临床指导作用和实用价值,并可为临床认识和诊治失眠提供新思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