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笔下的花鸟,大气磅礴!
他是我国现代美术史上著名的花鸟画家,为中华民族抗战事业和世界和平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与徐悲鸿、柳子谷并称为“金陵三杰”。徐悲鸿称其画鸽为“古今第一”。
张书旗作品有日本画的面貌;喜用高丽纸作画,力求色彩与水墨的融合。学院派杰出代表,素有“任伯年第二”的美誉,善于用粉,能“粉分五色”,有“白粉主义画家”之称。
吕风子赞他“画花似闻香,画鸟若欲语,技法卓绝,当代无与抗衡者。” 徐悲鸿称其:“自得家法,其气雄健,其笔超脱,欲与古人争一席地,而蔚为当代代表作家之一”。
张书旗:(1900—1957),原名世忠,字书旂,号南京晓庄、七炉居。室名小松山庄。浙江浦江人。曾任南京中央大学教授,抗战期间去美国创办画院,讲学作画,后定居旧金山。出版有《书旗花鸟集》、《张书旗画集》等。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当时的国立中央大学名师云集。徐悲鸿时任艺术系主任,授课的主要老师有:吴作人、傅抱石、黄君璧、陈之佛、张书旗等教授。张书旗负责写意花鸟画教学、创作和研究。他博学深识,待人和蔼可亲,教学严肃认真,对学生循循善诱,其精湛的技艺和高洁的品德使学生受益良多。
张书旗在中央大学前后任教11年,其教学主张是:“取法乎上、博采众长、广益多师。”在他的画作中可以看到黄荃、徐熙、八大、任伯年的痕迹。他在教学中特别强调“多写实物实景,并将写生物象的特征加以提炼和概括,凭借对自然景物写生的感受以求得心应手,构造师我造化之法”。
张书旗学过西洋绘画,能将水彩的用色方法融入花鸟画中,进而发展了任颐等人在写意花鸟画中用粉的技法,从而形成了柔和恬静又浓丽典雅的绘画风格。在绘画界,人们把张书旗的画称为“写生派”风格。他的写生花鸟绘画艺术是近代中国花鸟画发展中的一种新的绘画技巧,对近代花鸟画的影响巨大。
1940年春,张书旗在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教书时,受时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争取世界和平与裁军委员会主任王宠惠教授和国立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教授委托,站在中国的国家立场上,创作了一幅以花鸟为题材的中国画——《世界和平的信使》。
赠予美国总统罗斯福,祝贺他三次连任美国总统,以此争取美国尽快加入国际反法西斯斗争及建立世界和平新秩序的行列。此画倍受罗斯福喜爱,经过精心装裱,挂于白宫。罗斯福去世后,又移至美国海德公园罗斯福图书馆永久珍藏。
“和平”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张书旗受托之后,即开始认真构思、起稿,并和助手到沙磁区古镇磁器口买来家鸽,放于笼中饲养,日夕观摩,从构思成熟到动笔至最后完成创作,共用时三周。
他博采众长、大胆构图、生动刻画。全图画了整整一百只各具动静姿态的鸽子,故此画在民间又有《百鸽图》之称,本名《世界和平的信使》反而不为一般人所知。
张书旗动笔时,正值日军飞机对重庆疯狂轰炸期间。画家以饱含激情的笔墨,用悲愤的心情,在重庆沙坪坝松林坡进行创作,夜以继日。当时,条件艰苦、环境极差。吃的是糟米,住的是简陋矮平房,同时宣纸、颜料也十分紧缺。加之重庆天气极热,且持续时间长,蚊虫多,臭虫也不少,睡不好。随时遭遇空袭警报和轰炸,常跑防空洞,心情沉重而不安。
他在创作过程中,经历了日军轰炸机10多次投弹轰炸。当画到第97只鸽子时,日军轰炸机再次空袭重庆。据书旗之女张宝莲回忆,炸弹像雨点般倾泻而下,寓所附近不少房子被夷为平地。但他肩负使命,置生死安危于不顾,在硝烟中完成了这幅扛鼎之作。这正是:和平荡正气,豪情生笔端。
书画是造型艺术、视觉艺术。从书画作品本身可以看出艺术家的修养积淀、情感气质及内心世界。字如其人,画如其人。我们从《百鸽图》中可以窥见张书旗笔下每一只鸽子和花卉点染都充满浩然正气。一花一鸟,都是大气磅礴。
张书旗在美10多年,一直没有加入美国国籍。虽身在异乡,却无时无刻不思念着故乡。从他在美期间画作题款上可以看到,他常署“浦江张书旗”,足见他对祖国和家乡的眷念之情。他早想回国报效,遗憾的是他不幸身患胃癌。
1957年8月18日晨,张书旗带着对祖国深深的眷念和憧憬,病逝于美国旧金山湾东寓所,年仅57岁。画界无不为之痛惜。
当年《人民日报》载文称其为爱国主义画家。他留给人们的世纪杰作《世界和平的信使》,造就了中美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也成为中美两国和平友好的象征。
声明:本平台是用于欣赏与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合作微信:xhh344373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