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保老了以后能够安享晚年?
如何确保老了以后能够安享晚年?只要做好这两件事就行了。这是一则咨询案例,幸福小区的人提到李叔的时候皆忍不住唏嘘,都说那个老头太可怜了。
李叔年轻的时候做生意,有着相当可观的资产,两个儿子结婚娶媳妇皆由他出资置办房产、准备婚礼,同时他还一直在支援自己远嫁外地的女儿。自从儿女成家来的这些年,大小事务李叔都倾尽所能地给予、支持。按理说如此倾囊爱子的父亲,理应受到儿女们的尊重爱戴,但结局恰恰相反。
对于逐渐老去无法照顾自己的李叔,儿女们避之不及,即便逼不得已将李叔接到家中照顾,也从不给好脸色。甚至在李叔住院时连住院费都不愿支付,多次要求李叔自己出钱治病。但这些年李叔基本没有收入,一直依靠着早年的积蓄生活,且由于多次给补贴儿女积蓄早就所剩无几。
但儿女们不管,坚定地认为李叔还藏着私房钱,儿媳妇更是扬言,他把私房钱给谁,谁就照顾他。最终李叔拖着病体一个人生活在老房子里,由于行动不便屎尿经常清理不干净,住所里臭气熏天。最后还是李叔年轻时帮过的外甥看不下去了,将李叔接到身边照顾,直到真的快不行时,才将李叔送回到他儿子身边。
李叔并不是个例,而是我们当今社会老年人的普遍现状。
当前的社会环境已经不适用传统方式养老,父慈子孝的道德已然不能约束当代子女们的行为,但很多老年人的养老观念依旧停留在子女养老的固有模式里,丝毫不关注世界的变化,意识不到应该自己早做筹谋。以至于只要子女伸手,哪怕是自己的养老钱也会分毫不剩给出去,却忘了人心不足,蛇吞象。
亲子关系说到底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要是人际关系一定会存在博弈。尤其是在不注重“爱”文化的中国家庭,中国传统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感情普遍淡漠,因为他们虽然在情感上平等,但却被道德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在传统道德约束下的亲子关系缺少真实的情感牵绊,一旦权力更迭,道德首先就被抛弃。这也是为什么拥有五千多年孝道文化的我们,近年来总有儿女抛弃父母事件发生的原因。
人类学家告诉我们,人类行为的本质是逐利。任何一个双向行为如果对于其中一方来说无利可图,那么即便另一方在内心认为该行为有多合理,此行为很大概率都难以为续。人性其实从来没有变过,始终贪婪自私攫取无度。
所以,在当代社会的环境下,一个老人若把自己所有的养老钱都给予儿女,失去了制衡儿女的资本,颐养天年的老年生活只能是梦想,梦里想一想。
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得道德对人的约束低之又低。子女远离父母生活,老年人独自养老已然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所以即便一个孩子不孝,他的名声不好,也不会影响他的社会活动。企图以道德约束子女的行为,行不通了。
其实一个人如果真的想拥有平静幸福的老年生活,只需要做好这两件事,一是自身积攒足够多的可持续资产,二就是教育好子女。
传统家庭,甚至现在很多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依赖家长权威、道德,使得孩子既得不到真正的教育,又没有感受到真正的爱。当然他们也不是不爱孩子,只是他们以为的爱,和人类真正需要的爱相去甚远。高尔基曾说:“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情,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需要才能和全部的生活知识。”
一个心中真正有爱,有仁慈的孩子,不会对父母的衰老冷眼旁观。说到底一个孩子变成什么样,父母有绝大多数的责任。养育孩子绝不仅仅只是供给衣食住行,更要在思想、情感、行为准则上给他们丰厚的滋养。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很多父辈被时代裹挟着前进,等到他们意识到的时候,他们已经垂垂老矣。世事变幻得太快,还来不及反应,生命就跌入了历史的尘埃中,所以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老人,记得提醒他们,尽可能的为自己多储备养老金,只为自己。
儿女的事情请让他们自己去解决,一到了一定年纪就要学会退场。
要明白人终究是孤独的,无论你功成名就,亦或是儿孙满堂,生命的最后一段路程注定是一个人的事情。个人内心的安宁远比众人的簇拥要重要的人,这也是人生最后的一道题:体面地结束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