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并非《三国演义》独有,《水浒》也有,实施者不是吴用
“空城计”是《三国演义》中的精彩篇章,说的是诸葛亮“一出祁山”期间的故事。当时,马谡兵败街亭,司马懿率领十五万大军长驱直入,兵临诸葛亮所在的西城城下。此时,城中仅有二千五百名士卒。诸葛亮临危不惧,“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最终,司马懿竟然不敢攻城,率军撤退,诸葛亮的“空城计”大获成功。
除了《三国演义》之外,在其他古典小说中有没有类似的情节呢?答案是肯定的。在《水浒传》第一百零六回中,就出现过与《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非常相似的故事情节,这也是梁山征讨王庆时期发生的第三次战事。有趣的是,这一计策的实施者并非鼎鼎大名的梁山智多星吴用,而是在梁山排名仅四十六位的文弱书生。我们不妨先来回顾一下这场战事。
隆中山之战结束后,縻貹逃到山南军,向城内的平东大元帅、王庆的小舅子段二求援,并向段二借兵复仇。段二勃然大怒,打算将縻貹斩首示众,遭到参军左谋的阻止。左谋认为,縻貹斩杀梁山大军中的两员大将,骁勇善战,可以让其戴罪立功。最终,段二采纳了左谋的建议,给了縻貹两万兵马,命其夺回宛州。同时,段二命均州和巩州的守将各自率领三万大军前往宛州,配合縻貹行动。至此,宛州之战正式开始。
此时,驻扎在宛州的是陈安抚及豹子头林冲、小李广花荣等人率领的五万兵马。得知縻貹带着两万兵马进逼宛州时,陈安抚下令林冲和花荣率领两万兵马出城阻击。过了没多久,陈安抚又得到来自均州的三万敌军已到达城外十里处,便派吕方和郭盛率领两万兵马出城迎战。此时,城内仅剩下了一万老弱残兵。
大约半个时辰过后,陈安抚突然得到消息,来自巩州的敌将季三思和倪慑率领三万兵马进逼宛州西门。陈安抚大惊失色,不知如何是好。此时,一位梁山好汉镇定自若,提出御敌之策并取得大获成功。此人便是在梁山一百零八将中排名仅四十六位的圣手书生萧让。
萧让提出的御敌之策是这样:宣赞和郝思文在守军中挑选五千名身体素质较好的士卒埋伏在西门内,但必须等到敌军撤退后方可出击;其余的老弱军士要将西门城楼上的旗帜全部放倒,听到城内炮响后再将旗帜竖起;陈安抚、侯蒙、罗戬等官吏在西门城楼上喝酒作乐;西门城门大开。
当萧让将自己的御敌之策公之于众时,众人依计而行。当季三思来到宛州西门,看到眼前的一切,心中非常疑惑,认为宛州城内必有梁山的重兵设伏,当即下令全军撤退。此时,宣赞和郝思文率领五千兵马从西门杀出,季三思更是对自己的判断深信不疑,撤退变成了溃败,竟然有一万多士卒被杀。
就在萧让以“空城计”打败季三思时,城外的两路大军也传来捷报。林冲与花荣杀死阙翥、翁飞,重创縻貹。之后,他们又配合吕方和郭盛将均州来敌击溃。至此,段二的八万大军有三万人阵亡,宛州防御战以守军的完胜而告终。尽管参加梁山的时间很早,但萧让却一直默默无闻,基本处于隐形的状态。然而,在关键时刻,萧让却突然施展出了诸葛亮使用过的“空城计”,实在令人惊叹不已。
参考书籍:《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