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年前,是哪一位秦王为何神秘的来到银川巡游?他的目的是什么?!
旌旗猎猎,,风在嘶吼,公元前320年,古老的银川平原,黄河岸边,当秦惠文王的车驾停驻于灵州之地,诚惶诚恐的百姓们跪伏在地献上牛羊,这位在历史风云中的传奇君王饱览黄河的壮美风景,踌躇满志的他是否又将执鞭征战,为拓展大秦的疆域而纵马驰骋?
中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的国家,众多的少数民族与汉民族共同谱写了一部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
古时的银川,也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栖息的重要地域之一。从夏朝开始,所谓“正统”王朝的疆域范围大体上是现在的中原地区,号为“华夏”。华夏之外,依地域方位称呼周边各民族,分别为东夷、西戎、北狄、南蛮。西戎又称羌,北狄又称胡,当时的宁夏地区,属于西戎、北狄之列,这一称呼延续到商、周、春秋战国到秦朝。西戎,是对中国古代西北戎族的总称。西戎游牧民族在春秋初期形成了许多小国,史称“西戎八国”,在今宁夏银川一带也频繁活动。
秦穆公在位时期,采用由余的计谋,攻伐西戎,吞并周围12个小国,扩展秦国疆域千里,在西戎号称霸主。西戎的许多小国为秦所灭,其地被并入秦的版图,但义渠戎以及乌氏戎,并未被秦国彻底灭亡。秦厉公三十三年(公元前444年),秦国举兵攻伐义渠,义渠大败,义渠王为秦军所俘。义渠不甘心失败,经过10多年的准备后,力量逐渐强大起来。公元前430年,义渠戎王兴师伐秦,在洛水一带大败秦军,义渠戎深入到秦国腹地渭水一带。秦和义渠的战争进入相持局面,维持了近百年。
秦孝公继位以后,任用商鞅变法,并迁都咸阳,国力得到进一步增长。公元前337年,秦孝公之子秦惠文王即位。惠文王为太子时犯法,商鞅行法,曾黥其师傅公子虔。父亲孝公一死,惠文王便将商鞅车裂。然而他并未废除商鞅之法。
秦惠文王在位期间,不断向外拓展领土。
公元前323年,秦惠文王以张仪为相,使其行“连横”之策破东方诸侯“合纵”。公元前325年,惠文王继齐、魏之后正式称王。秦惠文王十一年(公元前327年),义渠王向秦屈服称臣。义渠王虽然臣服于秦国,但并没有放弃复国的企图。公元前320年秦惠文王游观北河,到达灵州、夏州之地,也就是今宁夏灵武西南和陕西横山县西一带,秦惠文王这次出游目的是什么呢?
据考证,广义上的“北河”地区,是包括银川平原在内的,“黄河自宁夏北流过磴口而东流,西东流向一段对南北流向一段而言,彼为‘西河’,此为‘北河’,是为广义。”北河以北是东西走向阴山山脉,其南北麓均属于水草丰盛,适宜游牧的漠南地区;渡过北河而南,则是宜耕宜牧的河南地。
秦惠文王十年(前328年),秦国占据魏国上郡,将秦国北境已经推进至北河地区。改元后五年(前320年),《史记·秦本纪》载,“(惠文)王游至北河。”“集解”:“戎地,在河上。”《正义》张守节按:“王游观北河,至灵﹑夏州之黄河也。”这段记载,虽然极其简略,所透露的信息却十分丰富。
当时,韩﹑赵﹑魏﹑燕﹑齐五国准备攻秦,惠文王“游至北河”,可能与部署秦国北境的防卫,以便能全力抗御来自东境的五国的进攻有关。二年之后,“韩﹑赵﹑魏﹑燕﹑齐帅匈奴共攻秦。秦使庶长疾与战修鱼……”这其中所记载的匈奴,应该就是义渠。
因为当时匈奴还未崛起。而就在秦惠文王更元七年(公元前318年),魏、赵、韩、燕、楚五国共同攻秦之时,义渠王以为有机可乘,从后方起兵袭击秦国,在李伯(在今甘肃天水东)大败秦军。五国联军在函谷关被秦军打败之后,秦于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公元前314年)大举出兵反击义渠,以报李伯之仇。秦军锐不可挡,义渠根本无力抵御,被接连攻占25座城池,义渠复国的希望就此彻底破灭。
秦惠文王游巡北河,沿清水河谷古丝绸之路北上,直到黄河边上,考察银川平原及其周边的民族与耕牧情况,标志着银川历史将开启凝重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