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龙眼熟了
龙眼熟了
立秋过后,街上有人提着黄灿灿的龙眼从市场走出来,我就知道本地的龙眼开始熟了。
中元节是周末,回家给已仙逝多年的父母送纸钱时,刚好可以吃上新鲜的龙眼。吃好早饭已是九点了,今天太阳公公躲到云层里避暑,去山边摘龙眼是好时机。
下了电梯,穿过斑马线,在军分区停靠站等车遇到发小陈丽梅,她今天也要回娘家给先人送供品,我们合计叫了辆嘀嘀一起回家有个伴。在车上,我邀请丽梅给她家先人送好供品后,和我一起去树下摘龙眼。“越女收龙眼,蛮儿拾象牙。长安千万里,走马送谁家。”想起唐朝的殷尧藩这首诗,我们聊起童年时代和龙眼有关的轶闻趣事。
上小学时,放学后我们没有大人接送,也不会直接回家,而是在学校周边玩踢毽子、跳皮筋,玩累了,就到校外的树上或田里找吃的……
龙眼在我们家乡莆田是四大名果之一,而且村外和山边到处都是龙眼树。到了金秋季节,不用仰头都能看到,丰硕成串的果实把树枝的腰都压弯了。还没靠近龙眼树,我们都已垂涎欲滴了,这种诱惑是难以阻挡的。不过,龙眼不是一年四季都有的。
春季我们去偷摘蚕豆,然后在田边用石头搭一个筒易的柴火灶烧烤着吃,夏天假装去河边的树上捅知了(蝉),趁守护荔枝的人不注意,就快速捅下几颗掉到水里,然后让小伙伴潜水去捞起来一起吃。立秋到了,龙眼已熟,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来场台风,台风过后,树上会掉下很多龙眼,去山下和山顶捡了很多吃都吃不完。
吃不完就拿去送给亲戚,记得上初中那年,妈妈用竹编的篮子装满龙眼,然后让我挑去送给三里以外后卓村的阿姨家。到阿姨家后,表哥和表姐们看到龙眼口水直流。阿姨就骂他们说:“你们别嘴馋,陪妹妹出去玩。”一会儿,阿姨就煮了一碗点心端出来给我吃,然后去把篮子里的龙眼换成米粉,这也算是礼尚往来吧。当年我抢着要去阿姨家送龙眼,也是为了吃到那一碗大年初一才能吃到的妈祖面。
“小时候我们吃饭没有菜,剥几颗龙眼泡在稀饭中好吃又有营养。”丽梅说。“的确如此,我在网上看到龙眼的功效与作用,它是很好的一种滋补类的水果,含糖量比较高,因此含有丰富的像葡萄糖、蔗糖这样的糖分,还有蛋白质等营养成分……龙眼的补益作用对病后体质虚弱的人有辅助治疗的功效,对食欲不振、浮肿的患者有一定的疗效。像一些消化不良、舌苔比较厚腻、咽喉红肿、牙痛,还有一些阴虚内热的人,这些人一般不建议吃龙眼,就是常说的上火症状。另外对于一些肥胖、糖尿病还有一些三高代谢综合征患者,也不推荐吃龙眼这样高血糖指数的水果。”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本地人还有几个谁爱吃龙眼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刚刚改革开放,树少龙眼贵,村里村外,家家抢着扩种龙眼,田里不种水稻也改种龙眼树,现在没人去助草、施肥和管理,龙眼一年长得比一年小,市场上又供过于求,龙眼就没人摘了。”“是啊,前天我小姑送了十斤龙眼,我要寄给厦门的儿子,顺风的收货员说:“邮费40元,你就寄这么小的龙眼不合算。”
嘀嘀到了村口,我和丽梅下车后,各自回家送供品。每逢龙眼季,我就会忆起关于吃龙眼的往事和怀念当年把龙眼留给我吃的先人们。
2021.08.22
插图/网络
作家简介
陈红姐,网名迷恋军港,上世纪九十年代随军去浙江舟山,现在从事财务工作。爱好文学,曾在《人民海军》《舟山日报》《湄洲日报》等报刊上发表多篇随笔。莆田市作家协会会员。华夏精短文学会员。小小说《军嫂》等九篇作品入选《唐卡》一书。《哑巴的遗言》入选《华文月刊》杂志。两篇散文入选新书《渔樵歌笙》中,《满年》和《没能送给爷爷的照片》被厦门日报推送到福建“强国学习”平台。部份作品被散文精选和散文诗网转载。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赵继平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