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利国:旧物件背后有人生
人从记事开始,会发生很多事情,有些已经渐渐忘了,但有些事一直记忆犹新。人的每一段记忆,都有一个密码,无论尘封多久,那人那物那景那画面都将重新拾起。我十八岁离开生我养我的老家湖北竹山到东北,三十多岁又从东北回湖北十堰,不知搬了多少次家,真是记不清楚了。但有几件小物品,始终伴随我左右,最长的应该有四十二年之久。这些东西都是日常生活用品,根本不值钱,更没有收藏价值,之所以保存至今,只是每一件都是我心中的故事。对他人也许没意义,但对我是一个纪念更是一种回忆。
一.瓷酒壶里有父子深情。1979年我们连队到辽宁沈阳市国防施工,7月份我申请探家,这是我参军第四个年头,也是第一次回老家,心情万分激动,恨不得马上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回到父母身边。几年没回家,总要买点礼物吧!我到商场买了一件做工精致,仅能装二两,沈阳产的瓷酒壶,配有一个小托盘,四个杯子。作为送给父亲的礼物,在我记忆中父亲从不喝酒,那个年代根本没酒可喝,只是每年春节期间生产队酿的地瓜干酒或者柿子酒,有时也酿少量的苞米酒。按工分多少确定分发数量,我家能分到2至3斤,只能留作招待客人之用。记得父亲可以喝一点酒的,由于酒少也就干脆滴酒不沾。我想随着我们兄弟俩长大,哥哥已经参加工作多年,我也在部队提干,家里条件一定会逐步改善,等父亲年龄大了烫一壶酒慢慢品尝,也是一种生活乐趣。回到家后送给父亲,老父亲左瞧瞧右看看,说我也不喝酒买这浪费钱。每次回家,我问父亲怎么不用这个酒壶?父亲说做工精致舍不得用。后来我把酒壶拿到十堰,有一次父亲在我这里住,我用瓷壶温了一杯酒叫父亲喝点,父亲直夸好酒。父亲已经离开我六年了,这个酒壶始终摆放在客厅酒架上,我也经常去擦洗,再也没有用过。
二.旧军裤留着母亲手中线。八十年代的东北,每家都有一个小地窑,主要是用于冬季储备蔬菜之用。东北天气寒冷,漫长的冬季吃菜就成了问题,为了既能吃到相对新鲜蔬菜,又防止过冬蔬菜被冻坏所采取的办法。由于存储时间长,味道肯定差多了。一天下午我到地窑拿菜,在攀爬楼梯时,裤子被一个钉子划破了一个小口,被妈妈看到了,并要为我补上,我说这条裤子不要了。第二天我起床后,妈妈告诉我昨天晚上把裤子补好了,我看了又看,如果不仔细根本看不到补在什么地方?说明妈妈昨晚上费尽心思,这对一个年老眼花的人来说,真是太难了。从此我再也舍不得穿这条军裤,而是洗的干干净净保存下来。这是母亲给我留下最珍贵的礼物。
三.看到铜火锅想起东北的生活。在东北生活了十几年,真正体会到寒冷的冬天是多么的受煎熬,回到四季分明的十堰,冬天虽然也冷,但同东北相比简直大物见小物。过去东北人喜欢吃火锅,一是方便二是还可以取暖。1984年我在凤城满族大楼买了一个烧炭的铜火锅。冬天火锅里放点酸菜、冻豆腐、五花肉、青菜,一家人围在火锅旁,如果能喝点酒,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回到十堰后火锅基本没有派上用场,很多食材都没有东北那个味道,尤其是冻豆腐,外面冻不上,冰箱冻的味道差的太多了。而在东北买一板豆腐放在凉台上,第二天就冻成功。虽然回来二十几年,东北的生活始终忘不了,偶尔也会到东北人开的饭店找找感觉。
四.水曲柳方凳留着军营的温度。水曲柳产地东北地区,木纹清晰,木质细腻,切面光滑,耐水性能好,深受大家喜爱。我们连队后山上森林茂密,连队为了节省伙食费开支,自己种菜,专人养猪,做饭及冬天取暖一半烧煤,一半烧柴。因此经常组织官兵利用休息时间上山打柴。这可是十分辛苦的工作,要翻越一座大山,肩挑背驼运回连队,上山一次需要三个多小时,行程有十多公里,虽然有点累,但大家有说有笑,十分开心。在打柴过程中,我认识了水曲柳木头,闲暇时间我自己也到山上去砍几棵回来。1984年我请当地木匠师傅,加工八把水曲柳方橙,并带回十堰。现在看来有些落后,但我舍不得丢掉我亲身经历,几千公里运回来的,每当看到方橙就回想起部队那生龙活虎的生活场景。
五,七本字典是伴我此生的恩师。我家里目前有七本字典,词典,辞海,无论搬到哪里,这些东西都会一起带上。有的已经没有书皮包装,有的已经看不清页码,有的早已发黄。最早的是八十年代初出版,有的是九十年代购买。在别人看来这没什么用途,可我当成宝贝,它帮助我学习,促进我汲取营养,我现在仍然喜欢用字典查字,我认为小小字典就是一个大千世界。
难忘的记忆,珍藏心间,淡淡的回味,慢慢的重温。
2021.1.8十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