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帖日记】《韭花帖》和《卢鸿十志图跋》

《韭花帖》是杨凝式醒后饥饿无比,得韭花珍馐而食,心中惬意故灵感大发写下。字体点画生动,结构端稳,风神简静,全帖表现出入规入矩的端庄与温雅,结体妍丽,并以精严的技巧表达出含蓄内在的文人之气。用笔一丝不苟,却不显得古板呆滞,巧妙地将内擫和外拓的笔法融为一体。

      书法正文如下:
      昼寝乍兴,輖饥正甚,忽蒙简翰,猥赐盘飧。当一叶报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羜,实谓珍羞,充腹之馀。铭肌载切,谨修状陈谢伏惟鉴察。谨状。七月十一日,状。
     《卢鸿草堂十志图跋》,纸本,行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后汉天福十二年丁未(947年)七月书。书风体貌受颜真卿行书影响比较大,笔力沉练,旷达有度。

释文:右览前晋留书记左郎中家旧传卢浩然隐君嵩山十志。卢本名鸿。高士也。能八分书。善制山水树木。隐于嵩山。唐开元初征为谏议大夫。不受。此画可珍重也。丁未岁前七月十八日。老少传弘农人题。

这两个帖均为五代杨凝式所书。按形式,可以看作两个斗方形式。之所以把它俩放在一起,实在是它们在章法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可以看作这种章法风格的典型代表。

我们能很明显的看出这两个斗方的集中点都在右上角,以此为中心向其它方向辐射,随着距离的增加墨色及线条份量则越来越轻,直到完全变成空白。从实到虚的一个过渡变化。

过渡十分自然,可以作为一种章法形式来学习,现代很多优秀书家对这种形式就有所取法,我们可以看一下陈海良的一个作品,感觉就是借鉴了这种章法形式。

古人精华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学习古代书法不可入宝山而空手归。用心读帖,快乐书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