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说| 吴非:和同学们谈作文 2024-04-19 12:35:44 写出来,就不怕了常有同学说“怕作文”,原因各不相同。有些同学的“怕写”,是没有信心,总是以为无物可写,不知道该什么是好;有的则是太把作文当回事,以为要写的是决定生死命运的文书,拿起笔来就发抖,或者端起架子,以为要写传世经典;有的更简单,只是懒,认为写什么都“没意思”。这些认识都不对。特别是有些同学重理轻文,误以为“作文”和“阅读”一样,仅仅是语文科的任务,这种肤浅狭隘,会败坏学习品质,对今后的发展也很不利。作文,和你们每天做的练习一样,没什么可怕的。既然是练习,也就意味着会有一些难度,也允许犯点错误。说得随便些,作文,不过是就某个题目在几张稿纸上写七八百字或是一千多字,交给老师评阅。老师可能满意,也可能认为有不足,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作文的过程中是否有愉快,是否感到有思想价值。比如,作文得了个75分,你也许会有不同的感受:绞尽脑汁构思、逐字逐句琢磨推敲,只得了个75;写的时候就估计得个75分,果然,自己的判断力不错;随意“糊弄”了一篇,敷衍老师的,没想到还能得到75分,简直像不劳而获……总之,写完了,可以轻松一下了。如果能没有任何顾虑,不计得失,作文根本没有什么难的,不就是写七八百字一千字吗?能花点心思写好固然好,写不好也不怕,不怕得75分,只要自己不把作文视为难事,只要自己感到满足,也行。当然,总是这样“混”,作文会成为无谓的劳动,你在构思的过程中,在表达的过程中,不仅没有趣味,思维也没有获得进步。但是,你不用怕,慢慢来。不少同学太把作文当回事,顾虑总是很多:我这样立意会不会走题,我那样写会不会产生歧义,我这样想是不是会被老师误解……如此纠缠,犹豫难决,二三十分钟,硬是一个字也写不出来;再给他一天时间,他仍然无法开个头。有位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曾说对作文“怕得要死,恨得要命”,总是拖拉不交作文,勉强写出三二百字就拿来交差。他酷爱体育运动,可是到了交作文时,整个人都萎缩了似的动弹不得。他说“我不会写第一句”,也不明白怎样“构思”和“布局”。他像是把作文当成立生死状了,以为必要有高不可攀的能力和决心。我说:“你不是说‘想来想去不知道写什么’吗?能想,为什么写不出来?不就是担心写不好吗?怕写,比‘写不好’更糟糕,不要管它,把想到的一切先写在纸上,然后就没事了。”他听了我的话,把自己的“胡思乱想”全写到纸上,三张稿纸,一千多字;然后他看自己写的一千多字,觉得不满意,再改,结果变成了两千多字;他自己读,权衡,删去一些,涂涂改改,又改回一千多字了……我没教他什么,他能不费力气地写出一千字的作文了。——先前写不出,不就是“怕”吗,你不在乎那个分数了,不在乎老师的评语了,解放了自己,作文也就慢慢的“顺”了。二十年多后,这个学生在某刊任职,常有五六千字的综合评论,他的文字没有官样文章的俗气,很有见地。他因病去世后,我看到他生前写的往事记忆,特地介绍了上初中时老师要他“不要管,先把自己想到的东西写出来”。我回忆这件事,觉得“不管别的,先把想到的写出来”,虽然未必是好方法,是对一些同学克服作文恐惧是有好处的。作文算什么大不了的事,不就是“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吗?把你想到的东西写下来,把你的担心写出来,把你的不安写出来,把你“不成熟的想法”也写出来,总之,没有什么不能写的。现在,你就没有顾虑,没有什么值得担心的事了。很多同学有把房间弄乱的经历。因为想起一件东西,就开始翻找了;翻找的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上次没找到的东西,意外地发现以前不经意藏起来的东西,好奇地发现了以前没注意的东西……无论那件东西找到还是没找到,这个过程也会有些“意思”。然后,你就收拾这间凌乱的房间吧,你已经有了一段丰富的经历。询之师友,你会发现很多人有类似的经验。作文也一样,有些同学为“无米之炊”而叹息,其实他忽略了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想法”,都是可以“入文”的,因为我们在学写作文,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写出来再说,行不行?你担心“先写下来”会凌乱、没有章法?你担心“离题”?不要紧,先要解决的是“不怕”。一些画家学画初始,在画布上着第一笔时,都会犹豫不决,涂了几笔后就不怕了,因为各种色彩交叉或重叠,斑斓绚烂,他因此会有新的发现。以正常心态对待考试作文每年高考结束,人们评论最多的是语文高考作文题。并非是社会高度重视人的语文素养,而是其他科目的内容,大家不懂,插不上话,人们唯一能七嘴八舌评论的,就只有这个作文题了。然而这么一来,作文考试也就给一些同学带来莫名的恐慌。常有同学来打听“高考作文怎么写”,这个问题太难,很像早些年炒股票的人打听“我买哪支股票能保证赚钱”,然而这个问题也很幼稚,犹如问“一碗饭放在面前应当怎样吃”。总的来看,这些同学对考试作文怀有恐惧,他们太把“考试作文”当回事了,甚至从他们读小学起,就有这种恐惧;“作文”本不难,他太在意考试,想赢怕输,于是愈发认为是一道难关。中考高考作文可怕吗?如果平时怕作文,考试当然也会担心写不好甚至写不出。平时经常练习,写成了习惯,心里完全不在乎,考试作文也就没什么不得了的,顶多遇上打分紧的阅卷人,少得几分罢了。再说,谁能保证各科考试都万无一失?害怕考作文,大多数是因为平时不重视,不思不想,练习量过低。有些同学观念有问题,理科作业每天做几十题或是整套模拟卷,他不嫌多;作文每学期只写六七次,一个学期上一百多天课,平均到每天,只写了七八十个字,他却要在那里怨天尤人的,轮到考作文,当然会两股战战。有些同学,怕考作文,却不肯下功夫,热衷于找捷径,妄想“投入少,收效快”,平时写个七八百字都战战兢兢的,却指望在考场上“超水平发挥”,你的底子那么差,能发挥出什么东西?想碰上那样的好运气,无异痴人说梦。考试作文没什么可怕的,正因为连与阅卷人交流或申诉的可能都没有,索性不要怕它。倒是如果连基本作文能力都不具备,才是可怕的事。考试作文,至多会因为存在一些缺陷被少判了点分,或是偏了题,降低了一两个等级(其实这类情况并不多),不至于满盘皆输,一分不得的。如果能想到这一层,你可能会觉得“虽然有点吃不准,也不至于吃大亏”,何必胆战心惊?你顶多是“写不好”、“没写好”,不至于“一句话也写不出”,比起其他科目的考试,你的作文至多是少了些分,不至于颗粒无收,但是其他科目动辄十来分的题目,完全有可能辛辛苦苦地做完,得个零分。这样看来,倒是应当感激考作文,特别是那些平时投入不多的同学。——我这样说,并不是说可以不重视作文,有能力的,当然要追求文质兼美;能力差一些的,你也不用怕,尽自己的努力,多学一些,你总不能因此不学不练。车祸每天都有,但城市里每天成千上万的人从早到晚在开车,人们不会因噎废食。同时,也想借机对作文功底好的同学打个招呼,各科学习都重要,不要把“宝”全押在一篇考试作文上,不要指望高考作文能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传世文章,只要评分不吃亏,就该满足了。我见过很多作文写得好的学生,中考高考,作文也没有特别讨什么便宜,因为作文考试的水平以及阅卷模式,未必能考查出一个人的真实水平,但是会写的人不会怕考作文,“写”对他来说是很轻松的事,他能从中获得思考以及表达的愉快,他能因此获取重要的生存能力,离开学校几十年,仍以写作为快事。反观一些同学,千方百计找窍门,走捷径,也不过是想混过中考高考作文这一关,从此以后,就不再“作文“了,今生今世,仍以作文为难事。有些同学,中考高考作文吃了些亏,没有被看出好处来,他们并没有因此放弃写作,几十年过去,他们仍然记得在中学的作文经历,他们的笔下仍然有很多美好的事物。作文考试仅仅是他学习生涯中的一瞬,他每天都用文字表达,写作成为他的生活方式,虽然未必有什么名利,也未必多一分浪漫,但是,优雅、平易、畅达、清晰……这些美好的文字品质长久地流淌在他的笔下。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考试作文其实低于平时作文的水平,也低于复习时的难度,只不过它是“中考”或“高考”,有些不确定因素,但也不至于让一个正常学习的学生担惊受怕两三年吧?平时多写,写熟了,见多识广,成了习惯,不在乎,考场上能正常写,吃不了亏的。美国前总统罗斯福1933年就职演说时说过一句有名的话——“真正让我们恐惧的是恐惧本身”,简单地说,如果你不怕了,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想,可以复杂一些在一般人思考停止的地方,你别停下,不妨朝前再跨一步,多想一想,虽然有可能因为你的“多想”,事物变得比较复杂,可是你的思维可能因此比一般人深刻,全面。比如,有关“多数与少数”的关系,在“少数服从多数”以及“从众”的习惯影响下,很多人会本能地放弃个人意见。其实,在这个问题上多停留一会儿,我们也可能看到问题并不简单,任何轻易的放弃都会丢弃有价值的思考。以日常生活现象为例:有人认为,请客吃饭,要到人多的饭馆去,宁可排队,因为中国人讲究饮食,口碑相传,味道一定好;再说,因为光顾的人多,食材会比较新鲜,等等。一般情况下,这个经验是重要的参考,如果这家确是百年老店,几十年都是这样排长队,那就是名牌效应。然而,也会有其他因素,商业社会,任何“人多”的现象都有复杂的一面。比如,饭馆门前排队可能只是经济实惠,可能是为期十天的“开业酬宾,五折优惠”,可能是商业布局不合理,只此一家,别无去处,不排队就无处可去,也可能是商家的精明炒作,广告效应,甚至不能排除是为挤垮附近同行而起的恶性竞争……等等,总之,情况也许并不那么简单。民间一跃而起凑热闹的事情也很多,不能一概而论。很多同学在论述时常常看不到事物的另一面,想不到事物有不同的解说与答案,结论单一,方法雷同。人们的生活经验往往反映了思维方法。作为学生,应当更多地关注不同经验,丰富识见,不能人云亦云。很多话,同学们从小就听闻,书上这样说,老师这样说,社会也这样说,于是就跟着说;说得顺溜了,顺手写进作文了,以后每逢遇到同类问题,他想都不想,不由自主地滑出那些“熟语”,这样的作文,所表达的见解,简单而没有新意,他常用的那些话,经不起认真的“想”。比如,人们评价一家企业的发展,习惯认为“做大做强”是生存发展的正路,谁要是不走这条路,必然走向衰败。果真如此,我们将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中呢?是不是一定要讲“兼并”“收购”“做大做强”?一个大城市,有二三十种不同品牌的豆腐供人群选择,自然有它的好处,老板们相安无事,依照自己的方式经营,潮起潮落,自生自灭;顾客有选择,学会比较,有多元的幸福认知,也感受乐趣。如果竞争之后,开始兼并,争相做大做强,成为霸主,吞并结束,一城很可能只剩下一家“豆腐托拉斯”。然后这个城市的人们在很多年里只能只能吃同一品牌豆腐,你和你的同学是吃同一种豆腐、同一品牌的包子、同一品牌的鸡肉长大的,虽然你们没有长成一个模样,但是你的世界注定是单调的。——人们在说“做大做强”时,有没有想到“多元”“丰富”与“和谐”?把商业竞争弄到你死我活的境地,生活还能有什么趣味?大批高中生的作文缺乏见解,他们的思维锁在社会传播的观念里,作文成为简单的重复,很少有人发现事物可能有复杂的一面,发现那些习以为常的表达未必正确。那些像是“约定俗成”的规矩话,往往会让人们放弃思考。作为学习者,头脑不能太简单。要知道,那些听惯了、说惯了的话,未必可信,如果不加思考地重复,你的作文也就不可能有属于个人的“见解”。多年以来,对那些勤勤恳恳工作的人,社会习惯称赞他们、表扬他们,人们称赞一名教师或是一名医生“无私奉献”,赞扬一位铁路工人或是林业工人“牺牲了宝贵的青春”,等等,说得过多,很多同学习焉不察,写进作文里,老师改作文眼光一溜就过去了,不想多看,因为这已经是不动脑筋的套话。我认识的很多成年人,说到自己的职业被认为是“奉献”“牺牲”,都感到可笑,很多人都认为之所以选择某个职业,是因为它适合自己,而自己也热爱这个职业。把人家的职业说成是“奉献”“牺牲”,很可能是以之为苦,认为非人所堪。更有意思的是,我的农民朋友说过,“媒体从来不说我们农民是奉献和牺牲”,真是意味深长。任意聊一个话题,沿着事物内部各种脉络无限地延伸下去,借助各种联系看到盘根错节的现象,这就为我们的作文提供了无数可以言说的内容,这时你可以做的,就是从复杂的事实中找出最重要的启示,化繁为简,纲举目张,让你的思考迎来属于个人的发现,让作文表现出新意。套路往往是死路有些同学反映,从小学到中学的作文,不知不觉学了一些套路,往往写着写着,不由自主,轻车熟路一般地滑进去了,没怎么动脑筋,总能混个七八十分,考试时也能得中上等分数。但正因为这样能“混过去”,便感到学作文没有什么意思。得过且过,自然培育不出努力前行的能力;缺乏智慧,一旦遇到些挫折,便会想到走老路的轻易。这些,都是作文套路存在并流行的心理基础。作文的套路不是当代的发明,有“作文”这回事时,就有各种套路了。科举到了八股时代,有专门为应试而编纂的各种行文模式,应当说,中国古代最早的教辅就是专一对付作文的,因为当年科场只考一篇“作文”。《儒林外史》里写过一位好心的马二先生,“总以文章为举业”,他编过一套“《三科墨程持运》文集”(大概相当于现今的“高考满分作文”吧),他很希望读书人背熟他选的范文,去对付考试。然而,科举的应试文因刻板的模式无法“流传”,世之流传的,绝大多数是古人的自由写作,那些不按模式而发的自由吟唱。看一些学校推荐使用的作文教辅,几乎要笑出声来,想象不出教育出版机构怎么会编辑这样的书,也想象不出教师怎么敢向学生推荐。这种“精品训练”“快速构思”教的全是基本套路。比如,“议论文训练”的套路:某一类话题的基本思想要素,提供一组在第一段需要点明的“精神”及“用得着的关键词”,提供十来条可以作为例证的材料,提供可以引用的十条格言、十个警句,提供五六组可以用作对比的正反例子;“得分亮点”一栏中,“责任”如何重大、“未来”如何召唤的排比句怎样组合才能煽情,主题词如何与形势“巧妙结合”,结尾如何“点题”以“加深印象”,等等等等。——我的感觉,这不是“作文教学”,是卖儿童的乐高类的拼装玩具。编写者和出版者把作文教学贬损到这种程度,也是对人的欺骗。我们一些同学是不是太忠厚太善良,捧着这样的教辅,难道不感到人格和智商被侮辱吗?推行这种教辅,还不如卖保健品的,一些保健品虽然谈不上有益,但可能无害,而这种一味灌输套路的教辅,就是让学生丧失思考,教学生去欺骗、去混。高中时代,学生应当有自我意识,也应当有能力去思考一些比较大的问题。这个年龄段,应当有批判意识,有自我表达的愿望,有创造性的表达方式,而不能沿着别人提供的模板去“描红”,去“组合”,去“拼装”。没有思想,没有创造,到了十七八岁仍然只是学搭积木,他以后还能做什么?“套路”不算路,要算也只能是一条死路。如果有人教你学作文套路(或是让你“背范文”),那一般只有两种可能:一是你这个人太不会动脑筋,简直笨极了,没法子教了,老师束手无策,对你感到绝望,只能教你些套路让你去混碗饭吃了;二是老师本人只会教套路,当年他也是凭借作文套路蒙混过关的,今天,他领导同学们守株待兔。不要因为曾经用套路混过关或者讨了便宜,便放弃有价值的学习,投机取巧,那样做贻害无穷。你真以为你那些套路作文别人看不出来是拼装混搭的?你真的以为天下老师都有眼无珠?他们久经“考”验,见多识广,知道你是怎么玩套路的,只不过他也无奈而已,再说,“套路”也不止是作文才有,各行各业,都有偷懒的路数。我们一些同学对阅读要求并不低,往往也会批评一些文章没有新意,形式是模仿谁谁谁的,哪些话是有范式的,等等,可是,眼高手低,轮上自己的作文,就怕动脑筋了。这类问题,是不是应当有所反思呢?需要说明的,是有些实用文要讲基本格式,和这里要反对的“套路”未必是一回事,不能混为一谈。作文是思维活动,人不应当也不可能依照“模式”而思考、去表达。当然,同学们会清楚,不是所有的人都有独立思考意识的,但是作为学生,你难道没有对智慧的追求吗?人生有很多创造的机会,作为正在学习的人,千万不能怕思考,把自己埋没在各种偷懒的套路中。和学生谈“展开”从小学起,很多学生学习中接受现成观念过多,作文没有获得应有的发展,被“灌”多了,观察和思考的意识淡漠,笔下很难有新意。我注意到,即使作文中有一些个人的观察,也往往停留在照相式的记述上,缺乏深入的思考,多一步也不肯走或是不敢走。有次看到学生作文某处一笔带过,感到可惜,顺手在旁边批了一句“这里可以展开”。学生说“我从来就不知道怎样‘展开’”。我想了一下,这个真是可以教、也该教一教的。和许多学生一样,他只知道“把看到的东西写下来”,一丝不苟,谨毛失貎,观察成了临摹,没有了精神和灵魂,有作文的“样子”,但没有值得看的内容。比如,记叙的画面有没有内涵,作者写一个场景或是一句话时,脑子里是不是该有些“别的东西”?作者一笔带过,引发读者的猜测,可是在你的作文中找不到蕴含的思想情感,作为老师,会认为你没写好。就这么简单。我在这里和学生说的“展开”,意思无非是想引导他们不要停留在老地方,争取写出一些特别的内容。学生常常埋怨生活单调,我说,按你们的逻辑,一辈子在学校当老师的岂不是更枯燥?学生从家到学校的路上,遇到的人和事,往往比较固定,在有限的观察中,可以检验他的生活趣味与能力。有位学生作文中提到每天乘坐的某路公交车上的几位司机,而我没有这样的经验,我因此想到学生是“定时、定点”乘坐公交车,而这路公交车班次比较稳定,所以他能认识那些司机。但他提到,两年时间“从来没有打招呼”,这就值得“展开”了。我的问题是“你认为那几位师傅有可能认识你吗?”学生认为“也许不会,他的工作不容许分神”,“当然也许我一个学生,不算什么”,“线路全长有二十六站”……我认为这是很有意思的例子。在分析这个例子时,学生在看着我,教室里没有声音,估计大家都在根据经验思考“其他可能”,也许有人在想自己的经历。学生想象力受到限制,因为有既定的文化灌输,同时因为对社会缺乏了解的愿望,缺乏独立的观察经验,于是会浪费写作的材料。有别人一带而过的地方放缓步子,展开画面,这就有可能“独一无二”了。我从学生的经历中获得启发,想象着多数同学每天接触的画面可能是固定的,而个人的观察思考习惯必然有所不同。有意识地从熟悉的生活画面中寻找忽略的内容, 会成为一个聪明的写作者。许多小事能诱发学生对生活的新思考。五六年前,在南京城南,看到一位做煎饼馃子的大妈,上午九点多,她在规定的收摊时间,推着三轮车回家,车上醒目地挂一块旧纸板,显眼地写着“始于1983年”,她可能以这个作为摊位标志。也就是说,三十多年了,她仍在卖煎饼馃子。我由此想到的是,一个卖煎饼馃子的妇女,把自己小摊起始经营年代写在摊位上,她想表达什么?这位大妈三十多年前是怎样开始自谋生路的?这三十多年来她遇到过些什么?我和老师们说起过这件事,我们都认为,按世俗按惯例,大概要到2083年,她的做法才会被人认为“有意义”,人们会称之为百年老铺,——如果她的后代有条件开店铺的话。以中国之大,全国卖煎饼馃子的人也许会有几十万上百万,然而,把“始于1983年”挂在摊位上的,可能只有这位大妈,这是了不起的壮举啊。当她年轻的时候,她这样做想表达什么呢,她的做法,是不是能给我们更多的想象和启示?你知道的那些经营了七代八代的百年老店,最早就“始于”这些勤苦劳动者的筚路蓝缕,和那些只花十年八年就“做大做强”的暴发户相比,你认为谁更值得记忆呢?很多事,能让我们想象,可是因为一些老师不认为它具有思考价值,学生的观察变得静止,孤立,也因此就无趣。那些无限丰富的世界在我们学生的作文中,变成没有生命的、干巴巴的几百个字。上世纪九十年代学生作文记的杂事:路口看到那个小贩推着小车,惊恐地逃避市容(南京的“市容”即后来的“城管”);那几个市容队其实看到他了,不知为什么,就是慢慢走,眼睁睁地让那个小贩逃脱了……这是记叙中的一处闲笔,根据上下文,估计他想说的意思,是“市容队员工作不负责”,因此“眼睁睁地让那个小贩逃脱了”。我记得小范围和同学讨论这个表达时,学生开始迟疑:究竟是不是“工作不负责”?如果“负责”,就得追上去扣车或是罚款,免不了一场争辩与训斥。但是,很可能,市容队员是故意把小贩放走的,彼此有默契的,大家都过得不容易;如果不用“眼睁睁地”,完全可以是另外一种情绪,也许会有些温情;如果市容卖力地追,那小贩躲闪时受伤或是出了车祸,就是人间惨剧了;再说小贩,小本生意勉强维持生计,背后也许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艰难,他每天提心吊胆地生活,公平吗?这样的紧急避走,也许不是第一次了,心里有数, “一定要给市容队一点面子,人家也要……”我记得几个学生越说越来劲,想象各种可能,添枝加叶,相当一部分意见都合情合理,都没想到“竟然可以写出截然相反的意思”了。是啊,在这里,“市容”和小贩,周围的市民,以及不在现场的官员、记者,都可能被学生想象到,展开来,一件小事存在各种可能,构成丰富的城市生活场景。只要能合乎逻辑地自由想象,对生活的观察就能成为丰富的作文资源。教师能包容,能放手,学生就敢想敢说敢写,教室里有四五十名学生,四五十颗大脑之和肯定大于语文教师的脑袋。和学生谈“展开”,其实“展开”的办法多得是,远远不止是想象能力的问题。作文课,教师要成为那个拆掉门锁的人。事物的背景会不会比较复杂,事物会朝什么方向发展,是不是只有一种结局,有没有其他可能,等等。为什么不能是另外的结局呢?为什么不会有其他的可能呢?我改作文,总有些期待,想看到新意,想看到别致一些的表达,想看到能给我启发又合乎逻辑的思维。但这样的机会往往比较少,往往只是出现在少数几位学生作文中。生活丰富多彩,人对问题的思考不可能“统一”,答案不仅仅有“正确”,还可以“合理”,还可以应时而化,自成一说。一切皆有可能,有可能不是真实存在,甚至有可能没有什么价值,但是,不积极地去想,作文肯定难有价值。这里只不过是谈谈内容的充实,值得“再展开”谈的东西还有许多。学生作文能有些想象的空间,能有人间烟火气,能合理地推想,能注意到事物发展的各种不确定性,有限的生活空间会变得辽阔。 赞 (0) 相关推荐 给四年级学生的考试指导:语文高分作文的开头,一定要简单,3个小技巧请记牢…… 不少小学生在复习期中考试的作文练习时,有了素材,也知道如何去写提纲,但总会在开头的时候就不知道怎么写了.语文老师反复强调,要写漂亮的开头,寓意深长的结尾,这才是高分作文的标准.还会告诉孩子,老师在阅卷 ... 无良机构的4大套路,少走弯路! 想提升学历的同学们在报名培训机构时有没有听过很多招生老师这样说过: 这样的宣传话术主要是抓住了同学们的心理弱点,给大家制造出一种付出成本低.收益快的假象. 学历提升道路上本就困苦煎熬,如果再遇上如此不 ... 语文 | 语文学习,笨学生靠背,聪明学生靠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距? 对很多写作能力不高的同学,每次考试前,老师都会收集一些作文范文.素材发给大家,语重心长地说,不会写的也要背下来.笨学生拿回家,有心学习的会背一背.无心学习的同学把范文一扔,该玩去玩.聪明的学生从来不需 ... 语文 | 一堂好的作文课,就看老师教不教这1点,这才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有的家长因为孩子作文写不好,自己也没有时间辅导,就只能把孩子送到作文补习班.可是在补习班里,孩子的作文写得不错,语文老师也觉得孩子在写作上有进步了.可一旦脱离了作文班,不少孩子的作文还是不会写.有家长 ... 为了期末考试,靠背范文提高语文成绩,老师却说:别骗自己了,写范文不会给你高分…… 背满分作文,成为不少语文成绩稍差的同学,在考前复习阶段的常规复习方法.有的语文老师,也会根据本学期所有写作要求,为学生整理出相关的满分范文,考前发给学生.学生们一通死记硬背,考试的时候正好考到了,喜滋 ... 高考“黑马”:由懦弱而强大 图文转换 高三历次大考成绩徘徊在300-400名,但高考却猛然升到了全年级前30名左右,这就是黄炜老师口中的高考"黑马". 这匹"黑马"来自恩施高中2015级文 ... 散文类:《散文小花》30 《故乡旧事》14、蕲春县中 散文小花 (原创作品) 朱升 散文类:<散文小花>30 <故乡旧事> , 14.蕲春县中 蕲春县中是今天县一中的前身,校址在今天的漕河豁口,位于当年东支河.东中支河的中间. 据 ... 暑假 | 阅读训练,这3个误区要避免,才能提高阅读的效率和能力…… 收到很多家长的留言,都在问暑假到底怎么做阅读训练?有的关心阅读理解的练习,想给孩子报提高班.有的家长关心孩子的阅读量,认为读书读太少了,影响了语文成绩.还有的家长关心阅读兴趣,因为在暑假孩子根本不看书 ... 高考倒计时4天!上海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手把手教你如何写出高分作文 距离2021年高考还有最后四天!都说得语文者得天下,而语文考试中,分数占比最大的就是作文了. 文汇报特别邀请上海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樊新强,为广大考生支支招,如何在高考考场上写出一篇高分好文. 祝福所有考 ... 特级教师孙胜韬 | 2021深圳一模作文题之我见:不从流俗,但有瑕疵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就题论题,就事论事,这是教研的本质.无意也不必要得罪人,倘言辞不当,孙某之罪.万望开明,不以为念. 当今能称为语文人的人很多,多如牛毛,但能够沉静下来,心平气和,以求是之科学 ... 和同学们谈作文6 不要忽视自己的生活 有些同学希望能自由作文,可是让他自由地写,他又不知所措,他会抱怨& ... 【教育读书】和同学们谈作文(六)不要忽视自己的生活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教育读书] 和同学们谈作文(六) 不要忽视自己的生活 作者:吴 非 有些同学希望能自由作文,可是让他自由地写,他又不知所措,他会抱怨"我的困 ... 【教育读书】和同学们谈作文(四)套路往往是死路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教育读书] 和同学们谈作文(四)套路往往是死路 作者:吴 非 有些同学反映,从小学到中学的作文,不知不觉学了一些套路,往往写着写着,不由自主,轻车熟路 ... 【教育读书】和同学们谈作文(二)以正常心态对待考试作文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教育读书] 和同学们谈作文(二) 以正常心态对待考试作文 作者:吴 非 每年高考结束,人们评论最多的是语文高考作文题.并非是社会高度重视人的语文素养, ... 【教育读书】和同学们谈作文(一)写出来,就不怕了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教育读书] 和同学们谈作文(一) 写出来,就不怕了 作者:吴 非 常有同学说"怕作文",原因各不相同.有些同学的"怕写& ... 和同学们谈作文5 和学生谈"展开" 从小学起,很多学生学习中接受现成观念过多,作文没有获得应有的发展,被 "灌"多了,观察和思考的意识淡漠,笔下很难有新意.我注意到,即使作文中有 ... 和同学们谈作文4 套路往往是死路 有些同学反映,从小学到中学的作文,不知不觉学了一些套路,往往写着写着,不由自主,轻车熟路一般地滑进去了,没怎么动脑筋,总能混个七八十分,考试时也能得中上等分数.但正因为这样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