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湿货】来干了这碗毒鸡汤,让我们在书法的道路上不醉不归!

1.  初学不外临摹。临书得其笔意,摹书得其间架。临摹既久,则莫如多看,多悟,多商量,多变通。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2. 唯初学者不得不摹,亦以节度其手,易于成就,皆须是古人名笔,置之几案,悬之座右,朝夕谛观,思其用笔之理,然后可以摹临。 南宋.姜夔《续书谱》 
3. 麓台云:画不师古,如夜行无烛,便无入路。故初学必以临古为先。清.秦祖永《绘事津梁》 
4. 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精。大要临古人墨迹,布置间架,担破管,书破纸,方有功夫。明.解缙《学书法》 
5. 先学间架,古人所谓结字也;肩间架即明,则学用笔。间架可看石碑,用笔非真迹不可。清.冯班《钝吟书要》
6. 临池之法:不外结体,用笔。结体之功在学力,而用笔之妙关性灵。苟非多阅古书,多临古贴,融会于胸次,未易指挥如意也。能如秋鹰博兔,碧落摩空,目光四射,用笔之法得之矣!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7. 故学书全无贴意,如旧家子弟,不过循规蹈矩,饱暖终身而已。清.钱泳《书学》 
8. 学书者,既知用笔之诀,尤须博观古贴,于结构布置,行间疏密,照应起伏,正变巧拙,无不默识于心,务使下笔之际,无一点一画,不自法贴中来,然后能成家数。清.冯武《书法正转》 
9. 先资政公曰:凡书未成家者,宜日与古贴为缘,无论何贴,皆足以范我笔力。清.梁章钜《学字》 
10. 学书须步趋古人,勿依傍时人。学古人须得其神骨,勿徒其貌似。清.梁谳《平书贴》
11. 凡临古人书,须平心耐性为之,久久自有功效,不可浅尝辄止,见异既迁。清.梁章钜《学字》 
12.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人人言之。然天下最上的境界,人人要到,却非人人所能到。清.周星莲《临池管见》 
13. 石湖云:学书须是收昔人真迹佳妙者,可以详视其先后笔势轻重往复之法,若只看碑本,则惟得字画,全不见其笔法神气,终南精进。南宋.陈牺《负暄野录》 
14. 石刻不可学,但自书使人刻之,已非己书也,故必须真迹观之,乃得趣。北宋.米芾《海岳名言》 
15. 故凡得名迹,一望而知为何家者,而通篇意气归于本家者,真迹也。一望知为何家之书,细求以本家所习前人法而不见者,仿书也。清.包世臣《安吴论书》
16. 学书时时临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书细看,令入神,乃到妙处。惟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北宋.黄庭坚《论书》 
17. 凡临古人始必求其似,久久剥换,遗貌取神。清.王淑《论书滕语》 
18. 每习一贴,必使笔法章发透入肝膈,每换后贴,又必使心中如无前贴。积力即久,习过诸家之行质,性情无不奔会腕下,虽曰与古为徒,实则自怀杼轴矣。清.包世臣《艺舟双辑》 
19. 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摩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 南宋.姜夔《续书谱》 
20.  初学书类乎本,缓笔定其行势,忙则失其规矩。晋.王羲之《笔书论十二章》
21. 又学时不在旋看字本,逐画临仿,但贵行,住,坐,卧常谛玩,经目著心。久之,自然有悟入处。信意运笔,不觉得其精微,斯为善学。 南宋.陈牺《负暄野录》 
22. 且一食之美,惟饱其日,倘一观而悟,则润于终身。唐.张坏灌《六体书论》 
23. 学古人书,须得其神骨,魄力气格,命脉,勿徒貌似而不深求也。清.梁谳《学书论》 
24. 临摹用工,是学书大要,然必先求古人意指,次究用笔,后像行体。清.朱履贞《学书捷要》 
25. 不泥古法,不执己见,惟在活而已矣。清.郑板桥
26. 临摹古人不在对临,而在神会,目意所结,一尘不入,似而不似,不容思议。明.沈灏《画尘》 
27. 自运在服古,临古须有我。两者合之则双美,离之则伤神。清.王淑《论书滕语》 
28. 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北宋.苏轼《论书》 
29. 学书一字一笔须从古贴中来,否则无本。早矜脱化,必规矩,初宗一家,精深有得。继采诸美,变动弗拘。斯为不掩性情,自辟门经。清.梁谳《学书论》 
30. 凡临摹须专力一家,然后以各家总览揣摩,自然胸中餍饫,腕下精熟。久之眼光广阔,志趣高深,集众长以为己有,方得出群境地。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31.  习古人书,必先专精议一家。至于信手触笔,无所不似,然后可兼收并蓄,淹贯众有,亦决不能自成一家,到得似来,只为此家所盖,枉费一生气力。清.王淑《论书滕语》 
32. 若但株守一家而摹之,久之必生一种习气,甚或至于不可响远。苟能知其弊之不可长,于是自书精意,自辟性灵,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不袭不蹈而天然入声,可以揆古人而同符,即可以传后世而无槐:而后成其为我而立门户矣。清.沈宗骞《芥学画编》 
33. 只学一家,学成不过为人作奴婢;集众长归于我,斯为大成。《翰林粹言》 
34. 学书须临唐碑,到极劲键时,然后归到晋人,则神韵中自俱骨气,否则一派圆软,便写成软弱字矣。清.梁谳《学书论》 
35. 今之学书者,自当以唐碑为宗。唐人门类多,短长肥瘦,各臻秒境;宋人门类少,蔡,苏,黄,米,俱有毛疵。学者不可不知也。清.钱泳《履园丛话》
36. 旧他拓本与拓手精,则肥瘦不失,精神充足,而紧要在执笔得法,执笔不得法,纵令临古人墨迹,皆无是处也。清.梁谳《学书论》 
37. 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学书即成,且氧于心中无俗气,然后可以作,示人为揩式。北宋黄庭坚《论书》 
38. 故学必有法,成则无体,欲探其奥,先识其门。有知其门不知其奥,未有不得其法而得其能者。唐.张怀灌《六体书论》 
39. 近人不知其用力所自出,专攻近体,可谓数典忘祖矣,焉能卓然以自立哉!清.范公勉《书法述要》 
40. 近代以来,殊不师古,而缘情弃道,才记姓名,或学不该赡,闻见又寡,致使成功不就,虚费精神。自非道灵感物,不可与谈斯道矣!东晋.卫铄《笔阵图》
41. 学说以今方新,学书以古方朴。 清.范公勉《书法述要》 
42. 近世士人多学今书,不学古书,务取媚好,气格全弱,然而以古并之,便觉不及;岂古人心法不传而规模形似,不足以得其妙乎。 宋.周行己《浮止集》 
43. 学一半撒一半,未尝全学;非不欲全,实不能全,亦不必全也。清.郑板桥 
44. 学者贵于慎取,不可遂为古人所欺。清.吴德旋《初月楼论书随笔》 
45. 不善学者,即圣人之过处而学之,故蔽于一曲。今世学《兰亭》者,多此也。北宋.黄庭坚《论书》
46. 古人笔法渊源,其最不同处,最多相合。李北海云:似我者病。正以不同处求同,不似处求似,同于似者皆病也。清.恽寿平《瓯香馆画跋》 
47. 大抵下笔之际,尽仿古人,则少神气;专勿遒劲,则俗病不除。所贵熟习精通,心手相应,斯为美矣。南宋.姜夔《续书谱》 
48. 用力到沉着痛快处,方能取古人之神,若一味仿摹古法,又觉刻划太甚,必须脱去摹似蹊径,自出机轴,渐老渐熟,乃造平淡,遂使古法优游笔端,然后传神。清.宋曹《书法约言》 
49. 临摹古人,须食古而化,独自成家。明.李流芳 
50. 若执着成见,凝滞于胸中,终不能参以活法运用,虽参活法,亦自有一定不易之势。奔放驰骤,不越范围,所谓师古而不泥于古,则得之。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51. 作书须自家主张,然不是不学古人;须看真迹,然不是不学碑刻。清.冯班《 钝吟书要》 
52.  古人有言;随人学人成旧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北宋.黄庭坚《论书》 
53. 学书六要;一气质,二天资,三得法,四临摹,五用功,六识鉴。六要俱备,方能成家。清.朱履贞《学书捷要》 
54. 作书要发挥自己性灵,初莫寄人篱下,凡临摹各家,不过窃取其用笔,非规矩形似也。近世每临一家,止摹仿其笔画;至于用意入神,全不领会。要知得形似者有尽而领神味者无穷。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55. 故思翁有“谬种流传,概行扫却”之说,最有功初学。若已入门庭,则当曰:与其过而弃之,毋宁过而存之。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56. 书法无他秘,只有用笔与结字耳。用笔近日尚有传,结字古法尽矣。变古法须有胜古人处,都不知古人,却言不取古法真是不成书耳。清.冯班《 钝吟书要》 
57. 若分布少明,即思纵巧,运用不熟,便欲标奇,是未学走而先学趋也。明.项穆《书法雅言》 
58. 观能书者,仅得数字揣摩,便自成体。无他,专心既久,悟其用笔,用墨及结体之法,供我国运用耳。清.朱和羹《临池心解》 
59. 凡学书者得其一,可以通其馀......北宋.欧阳修《试笔》 
60. 学书易少年时将楷书写定,始是第一层手。清.梁谳《学书论》 
61. 凡作字须熟观魏,晋人书,会之于心,自得古人笔法也。欲学草书,须精真书,知下笔向背,则识草书法,草书不难工矣。北宋.黄庭坚《论书》 
62. 古之善书者,必先楷法,渐而至于行草,亦不离乎楷正。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 
63. 学书须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楷书既成,乃纵为行书;行书既成,乃纵为草书。学草书者,先习章草,知偏旁来历,然后变化为草圣。学篆者亦必由楷书,正锋既熟,则易为力。学八分者,先学篆,篆既熟,方学八分,乃有古意。明.丰坊《学书法》 
64. 凡学书字,先学执笔......,若初学,先大书,不得从小。晋.卫铄《笔阵图》 
65. 古贴字体大小,颇有相径庭者。如老翁携幼孙行,长短参差,而情意真执,痛痒相关。清包世臣《安吴论书
66. 作书起转收缩,须极力顿挫,笔法既得,更多临唐贴以严其结构。清.梁谳《学书论》 
67. 若气质薄,则体格不大,学力有限;天资劣,则为学限,而入门不易;法不得,则虚积岁月,用功徒然;工夫浅,则笔画荒疏,终难成就;临摹少,则字无师承,体势粗恶;识鉴短,则徘徊今古,胸无成见。清.朱履贞《学书捷要》 
68. 初作字,不必多费诸墨。取古拓善本细玩而熟视之,既复,背贴而索之。学而思,思而学,心中若有成局,然后举闭而追之......清.宋曹《书法约言》 
69. 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北宋.苏轼《论书》 
70. 旭常云:或问书法之妙,何得其古人?曰妙在执笔,令其圆畅,勿使拘挛;其次识法,须口传手授,勿使无度。所谓笔法也,其次在布置,不慢不越,巧使合宜;其次变通识怀,纵合规矩;其次纸笔精佳。五者备矣,然后能齐古人。唐.蔡希综《法书论》
71. 初学字时,不可尽其形势,先想字成,意在笔前。一遍正其手脚,二遍须学形势,三遍须令似本,四遍加其遒润,五遍每加抽拔,使不声涩。晋.王羲之《笔势论》 
72. 若泛学诸家,则字有工拙,笔多失误,当连者反断,当断者反续,不识向背,不知其止,不悟转换,随意用笔,任笔赋形,失误颠错,反为新奇。南宋.姜夔《续书谱》 
73. 初学条理,必有所事,因象而求意。终及通会,行所无事,得意而忘象。故曰由象识心,象不可着,心不可离。明.项穆《书法雅言》 
74. 夫人工书,须从师授。必先识试势,乃可加功;功势既明,则务迟涩;迟涩分矣,无系拘踞;拘踞既亡,求诸变态;变态之旨,在于奋斫;奋斫之理,资于异状;异状之变,无溺荒僻;荒僻去矣,务于神采;神采之至,几于玄微,则宕逸无方矣。唐.张怀灌《玉堂禁经》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0)

相关推荐

  • 笔法!笔法!笔法和结构到底那个重要?答案来了!

    书法史上,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众人合力,把"笔法"推到至高无上的地位. 自中唐以来,汗牛充栋的书法理论都在声嘶力竭的喊"笔法!笔法!!笔法!!!": 当今社会 ...

  • 先学间架,古人所谓结字也;肩间架即明,则...

    先学间架,古人所谓结字也:肩间架即明,则学用笔.间架可看石碑,用笔非真迹不可.清.冯班<钝吟书要> 学书法要会理性分析,还要会感性联想想象,否则无法认识书法之美.书法之美是平衡而不是平正, ...

  • 干了这碗毒鸡汤,包治百病精神爽 | 好文推荐

    每一个平凡的日子 都有着不平凡的相遇 还好你来了 正视你心中的负能量 面对你不愿面对的人生 ▼    周四晚上 | 与你说晚安 -01- 前段时间热播的<欢乐颂>里面,邱莹莹失业又失恋 ...

  • 来,干了这碗“毒鸡汤”!

    来,干了这碗毒鸡汤 亲爱的孩子们: 不错,这确实又是一碗鸡汤,一碗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的"毒鸡汤" 今天老师不跟大家讲<你为什么要上个好大学?>,也不跟你们说<几个 ...

  • 干了这碗毒鸡汤!

    (一) "出去走走,看看不同的风景,接触不同的人和事,你会发现,你的烦恼原来是那么微不足道." 有道理!所以我出去旅行了,看了不同的风景,接触了不同的人和事,结果更沮丧了!好像每个 ...

  • 来来来,律师朋友,干了这碗毒鸡汤!

    一 律师行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行业,律师职业是一个充满艰辛的职业. 作为律师,只操心着挣足律师费,他不香吗? 只谈情怀不谈律师费,是不是一碗毒鸡汤? 我始终认为,做律师,是应该有点情怀的. 只有抱定信仰 ...

  • 罗隐站起身:来,干了这碗毒鸡汤

    唐朝写诗的人很多,有的人用诗来表达旷达心情,有的人用诗来诉说悲苦忧伤,还有人写某某天又被贬了,但只有他,专门写诗用来吐槽. 他是大唐诗人中的一朵奇葩.纵观大唐文艺圈再找不到一个像他这样的诗人:丑,却有 ...

  • 来,跑步的朋友们,干了这碗毒鸡汤

    发掘力量最深处,点击关注 On Running 保尔柯察金说:柔软的胖子是怎样练成的?村上春树说:当我谈论跑步七八年的资深小白用户时,我谈些什么?黑跑黑话告诉你:认命吧,你不能对不进则退这种自然规律竖 ...

  • 妈妈在朋友圈打卡的100天,来干了这碗毒鸡汤

    长按封面扫码播放高清MV幻灯 作者:四羽鸟 糖粉编号:000250 北京糖粉 回复"四羽鸟"或者点击小程序链接 即可查看Ta的枫糖格子 <四羽鸟的巢> 什么时候开始在朋 ...

  • 人间真相!这碗毒鸡汤我干了,提神又醒脑!...

    人间真相!这碗毒鸡汤我干了,提神又醒脑! 1.趁着年轻,你需要多受一些苦,不然你还真的以为自己很牛叉. 2.咸鱼翻了身,还是咸鱼啊. 3. 如果你特别迷恋一个人,那你一定配不上他. 4.你选择剩下的剩 ...

  • “你要跳出舒适圈”这是一碗毒鸡汤,不要盲目喝

    文/唯晨 我发现如今社会上很多人身在福中不知福,认为人生就得永不知足,永远折腾. 这些人表面上看起来积极向上,实则内心无时无刻都陷在焦虑不安之中,攀比是人性,谁都希望自己能够拥有更好的身份.社会地位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