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受到身体、语言、情感虐待的人,长大后会有羞耻感

为什么一个人,在童年时期受到虐待,以后会让他/她产生羞耻感呢?
所谓虐待,就是在精神和肉体上羞辱他人,蔑视和轻贱他人的人性人格。让当事人在精神上为自己感到羞愧,觉得自己的存在是一种人间耻辱。
在所有虐待中,尤以父母对孩子的虐打、辱骂或批评所造成的伤害最为严重。
当父母虐待、打骂、辱骂孩子的时候,毫无抵抗力的孩子会感到前所未有的羞耻感。
从人性角度讲,弱小年幼的孩子永远只会渴望一样东西,那就是得到他赖以生存的父母的疼爱和接纳,在孩子完全不成熟的认知体系里,他的父母是这世间最为权威、最为珍贵的存在。
所以,当父母打骂、虐待、伤害孩子的时候,在孩子的内心潜意识里,他会不自觉地为父母对他的行为,哪怕是虐待行为进行开脱和解释。
“如果我的父母没有错,那么错的就一定是我自己”——就这样,孩子把父母的虐待悉数归罪于自己。他们从此会认为,都是自己因为不好,所以才让爸妈生气,自己是这样不值得被爱。
在这种心理机制原理下,长期遭到语言、情感、身体虐待的孩子在这种畸形环境之下,为了求得合理的生存感,就会做如下假设和推论:
“如果我很听话,妈妈就不会生气。”
“爸妈生气一定是因为我太坏太讨厌,所以他们才会打我。”
“如果我学习成绩再好一些,长得再漂亮一些,爸妈在别人面前就更有面子。”
而另一方面,当孩子长期遭受如此情感虐待后,会患上情感漠视症。这些患有情感漠视症的孩子会这样想:
“连我自己的爸妈都不咋爱我,这么不在乎我,那我肯定是一无是处的蠢货了。”
“爸妈最爱夸奖隔壁家的哥哥姐姐,看来那才是他们最想要的孩子,而不是我。”
“我在家就是个废物,成绩不好,干啥都不行,爸妈脸上没面子是应该的。”
让一个认知体系完全不成熟的孩子,遭受这些虐待并产生出如此自卑的想法,作为父母,是极其失败的,并且父母要负主要责任。
正是不懂得教养孩子的父母这些无形之中的所作所为,让孩子年幼时期就遭受沉重的心理和精神打击。那些被寄养在爷爷奶奶亲戚家长大的孩子,归属感和自我感只会更差。
因为在这种所谓的“家庭”中,孩子非常敏感的就能感到自己不是这个家的人,寄生状态让他会时刻提醒自己要低人一等,时刻需要低头夹尾巴做人。
至此,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你的打骂和辱骂,会对年幼的孩子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当孩子眼中绝对的父母权威,对他进行苛责和惩罚时,强烈的羞耻感就会产生,这种羞耻感,会随着孩子的长大,逐渐形成更为消极的自我评价,以及在主观上的自我贬低和全盘否定。
大量研究和事实证明,经历过这种童年经历和创伤的人,长大后在亲密关系中,也非常难以接受别人对自己的态度表达,哪怕是别人对自己爱的表达。
因为在他们内心始终认为,评论者都是比自己更为高贵的人,一如当年的父母。
而我自己从来是很低贱的,我个人的生命是完全可以被忽略的,更为重要的是,我完全不配拥有这样美好甜蜜的感情,我始终是一无是处的——在这些受过创伤且从未痊愈过的人心中,他们从骨子里始终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那种深深的“不配感”常年而深刻的盘踞在他们内心和大脑中。
那这样的人该怎么办呢?
心理学教授克里斯汀·聂夫说过,“人要学会自我悲悯,也就是坦然面对痛苦并善待自己。同时,要对那些痛苦和缺陷,抱有成年人的客观评判态度,最好,你能从内心深处重新认识到,你曾经经历过的这一切,其实只是人之常情而已。看淡,放下,重新出发。”
世间任何罪恶都有被宽恕的余地。
首先,你需要自我理解和宽恕。去认真理解自己的过往行为,大胆原谅遭受过虐待的自己,并坚决摆脱内心的羞耻感。因为,这股羞耻感,是别人强加于你的,并非你的天然属性。
然后,学会接纳不完美的自己。用积极美好的自我鼓励,全盘取代那些消极的自我评价。
最后,学会接纳自己感受到的愉悦和美好情感。
就在此刻,请放下头脑中别人对你的批评和谴责,全然允许自己去接纳所有美好的人和爱,关爱自己最为美好的方式,就是要让自己沐浴在美好幸福和快乐中。
作者 | 神奇小小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The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 allied disciplines》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