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图双百喻》及其他

我以前在介绍《绘图双百喻》的时候,曾经说“我最早看陈四益先生的文章,是在《读书》杂志上面”,其实是不准确的,因为在我知道《读书》杂志之前,在上高中时就从《今晚报》上读到过陈四益先生和丁聪先生珠联璧合的文画双绝。当时,我还有剪报的习惯,搜集过不少二位先生合作的“准花鸟鱼虫”系列的文章,这份剪报我现在还留着,放几张前几年拍的照片为证:

至于买下《绘图双百喻》是在1997年的时候,在一个高层底商的非常小的私人书店,名字叫“开明书屋”还是“开明书店”来着——记不清了。

这本书的定价是19.8元。这个价格在我在2015年购书的时候都要反复斗争一下,更不用说是在97年了。要知道当时我买中华书局五册的《李商隐诗歌集解》才花了21元呐!

但买这本《绘图双百喻》,我从来没后悔过!

陈四益先生的杂文鞭辟入里,直指社会弊端,让人读着感觉畅快淋漓,丁聪先生的配图,惟妙惟肖,活灵活现,让人爱不释手。

现在回想起来,陈先生和丁先生这本书和后续合作的一些书深深地影响了我在事物上的一些角度和深度。虽然,我并不能接受陈先生的个别杂文的内容,但真正持有异议的地方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所以我也曾在QQ群里推荐过陈先生的杂文选。

后来又在不同时间段上买了好几本两位先生合作的书籍。

虽然这几本书的内容有一些是重复了的,这是因为不同的出版社的造成的,但抑制不住自己见到就想拥有的冲动。

后来,丁聪先生仙逝后,陈先生有和黄永厚先生组成文画搭档,为了读陈先生的文章,先后也买了几本,但感觉不到丁陈搭档时那样高度的契合了。

好了,中间有点跑题了,现在回到《绘图双百喻》上来。

我任教的是一所普通高中的艺术类学校,学生的起点比较低。为了教学,以其中浅显的内容作为过教学材料,具体设想如下:

一艘船儿渡三难——给普通校的高三老师参考

每一个身在普通校的高三语文教师,恐怕都会面临三个令人头痛的难题: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写作提高。

下面我先谈一谈,我在教学中的一点经验和做法,希望能够在解决这几个问题上提供一点思路。

一般我把这三个难题综合在一起进行训练,时间往往是在暑假加课的时候。主要思路是找一篇学生能够理解的古文,先翻译,讲解文言常识、翻译原则;归纳文章观点,引申内容,联系生活,构思作文。

举例

一、翻译下面这篇短文

造屋
有一愚人,居于东市。见邻人居室华美,乃自思维:彼有居室如是。何我独无?乃寤寐思量:何处作基,何处立柱,何处架屋,何处安门,如何涂饰,如何安顿。如是五年,一砖未置,—木未备。其人抚膺叹曰:“建屋如是之难乎!吾殚思竭虑,竟不能成。”

二、学生读自己翻译的文章,讨论是否准确恰当。根据学生的翻译具体讲解文言文常识和翻译的注意事项。

三、总结这篇短文的寓意。

四、根据寓意查找学过的内容或知道的知识。

五、体现这种寓意的生活现象
1、向内:挖掘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
2、向外:家庭、社会、国家、世界文化

六、总结成篇
强调使用起承转合的结构进行文章的构架,因为起承转合不但是文章的结构,而且包含了思维层层发展的过程。

在我的学生身上的实际效果还可以,当然不跟着做的学生也有,但我会(无奈地)尊重他的选择。
如果是学生基础好的话,可以考虑增加前面短文的难度,后面增加对学生成文的点评和分析。(没教过基础好的学生,这一点属于个人构想。)

现在回头看当初的设想,还是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但这个思路是秉承一种综合的方式呈现的,对我的学生还是有一定帮助的,可惜的是我这个人比较懒,早期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以及学生的成果大多都没有做好保存,现在只留下部分学生的作文本,但整理起来太费时间,也不想去做了。所以只能提供一个思路供大家参考。

我把《绘图双百喻》和陈四益先生的杂文,放到百度网盘里,供大家学习。

刺世嘉文,历久弥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