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漫谈】农村老俗语“不怕七月的鬼,就怕端午节的水”啥意思?

农村老俗语“不怕七月的鬼,就怕端午节的水”啥意思?

关山听风

农村传统俗语“不怕七月的鬼,就怕端午节的水”,是旧时农民经验的积累,很客观,是有科学道理的。

不怕七月的鬼

我国民间传统习俗中,有一个传统祭祖节,叫中元节,又称七月半,鬼节。中元节是民间传统的四大祭祖节之一,又称四大鬼节,分别是上祀节、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上古时期,民间笃信鬼神,鬼神是人类臆想的东西,认为人死后变成鬼,祭祀鬼就是祭祀祖先,鬼成了人们原始宗教中一种主观意识形态。其后,随着原始宗教的发展,人们又臆造出神和仙,因此,就有了传说中的鬼、神、仙。但民间还是难分清鬼、神、仙,有句俗话叫“神鬼不分家”。

七月的鬼,指的是两种。一是接回家里的祖先,根据不同地方风俗,一般是农历初十到十四送祖先,有的延长的十五才送,十五那晚祖先要到扬州看大戏,祭祀也就这天的下午以前结束了。二是没有家人送接和祭祀的鬼,称孤魂野鬼,七月十五左右,它们因没去处就在世间到处游荡,传说碰到孤魂野鬼会摄人魂魄,将人打死,讲得非常吓人。但现实中没听说有人被鬼打死的,也没有说被鬼吓死的,倒是人吓人,吓死人,这种情况还是存在的。

“不怕七月的鬼”的意思就很明确了,世上没有鬼,是人们一种杜撰,是一种迷信心理,只能吓唬胆小的,胆大的人都不怕。旧时不是所有的人都迷信,农民之中无神论者大有人在。

怕端午节的水

长江中下游很多地方,端午的日子不一定是全国统一的五月初五。这一点在我们绥宁这个地方就比较突出了。从五月初四开始,直到五月十五结束,每一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端午日子。当然最多的是过五月初五的端午和五月十五的大端午。如绥宁梨树坊李姓过五月十四,也有过五月十五,关峡空溪苏姓过五月十五。绥宁长铺乡的一些村寨又不同,各村寨过的端午日子不一样,今天你这个村过,明天我们这个村过。

端午节的水,民间称端午水,又称龙舟水。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端午节前后,都会出现连续性的暴雨天气,致使江河溪流洪水暴涨,因暴雨而引起的地质灾害频发,怕稻田被淹,怕道路被冲毁,怕低矮处的房屋或被淹被冲,山区高处的房屋怕滑坡,山冲里的房屋怕泥石流等等。一些居住江河边、溪流旁边的人家,一到下暴雨就提心吊胆,以致晚上都不敢睡觉,还有的人家一看到下暴雨,就立马把全家转移到高处避险。这就是让人害怕的端午水。如,湘西作家沈丛文的散文,在童年篇章里就写到过湘西的端午水,五月发洪水的时候,城里的人在桥上和岸边一边看洪水热闹,一边表演从洪水里拦截上游被洪水冲下来的竹木、房屋的柱子、门板、木板、家具、家畜等。过去,绥宁老县城寨市与新县城长铺的人也看涨洪水的习惯,以前也与沈从文所描写的情景差不多,也有人趁发洪水去捞水打柴和水打货。可见当时端午水给乡村带来多大的灾难,有的人还在睡梦中就丢了性命,能不让人害怕吗?

端午水带来的灾难,是旧时人们通过长期观察和总结得出的经验,是符合科学道理的。从气象学的角度来讲,主出现在长江中下游以南等地区:

“端午水的成因与南海冬夏季风的交替密切相关。每年端午节前后,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形成高空槽和中低层切变线等天气系统,从而引发大范围、连续性的暴雨天气”。

我国不仅南方人怕端午水,北方农村人也一样怕,北方有一句俗语,叫“有钱难买五月晴”。在北方端午水虽然不像南方那样来得猛而形成洪涝灾害,几乎是温柔地飘飘而下,但农历五月,大部分北方地区已进入夏收季节,需要有晴好的天气,如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会给麦收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严重的会造成麦子在地里发芽,导致绝收。只不过,北方遇到端午水的年份是少数,大多数年份为晴好天气,而南方的五月则年年要发洪水,行成了规律,区别在于每年洪水的大小有别。

总之,“不怕七月的鬼,就怕端午节的水”是有科学依据的,又进入了初夏,如果不是今年闰四月,端午节就快到了,但现在已进入了主汛期,防汛和防地质灾害也到了关键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