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自驾川藏线:美食容易把人抛,窄了车厢,瘦了衣裳

“一年有365天,而我不仅仅有365个故事,我是行走的二次元,在搜狐号,把故事讲给你听。”

自驾川藏线,如果沿途人文风景占行程的百分之七十,那美食就会包揽剩下的百分之三十,实话实说,自驾九天,我的脸肉眼可见胖了一圈,从雅安出发,前往拉萨的路上,这三种美食无论如何都要尝一尝。

一、雅安的鱼

雅安有三宝:雅雨、雅女和雅鱼,生长在周公河、青衣江中的雅鱼体型秀美修长,肉质鲜嫩,早在1700多年前就已经有不少饕餮食客为它吟诗作赋。西晋文学家左思就曾说“嘉鱼出于丙穴”,因为雅安曾为三国时期汉嘉郡的辖地,所以左思称其“嘉鱼”,唐代后,改称“丙穴”,杜甫也曾写道“鱼知丙穴尤为美”,能被大唐第一“吃货”如此评价,可见其滋味。

被津津乐道的雅鱼本身构造也尤为特殊——在头骨之处暗藏了一把“宝剑”,相传女娲补天时路过此处,身上佩带的宝剑落入江中,被鱼所食,于是鱼骨中就有了“宝剑”,现在这把“宝剑”也成了雅鱼的防伪标志。

雅鱼鱼骨(图源自网络)

远处砂锅里乘着鱼汤,只顾着吃,没拍照

雅鱼吃法多样,我热衷于砂锅雅鱼,奶白色的鱼汤包围着白嫩的鱼肉,一碗鱼汤下肚,胃先暖了一半,再搭上鱼肉,一会儿汤就被大家喝得见了底。秋冬的雅安湿冷,我身为北方人着实不适应,捧着热气腾腾的汤碗,才算舒坦了些,直到离开了雅安,我对那道鱼汤依然念念不忘。

餐厅环境还不错

二、鲁朗石锅鸡

鲁朗石锅鸡能声名远扬有一半的原因在于石锅,从新石器时代起,古人依山吃山,从南迦巴瓦峰凿皂石为锅,磨石斧狩猎,石锅的历史也算流传千年,有传言说在布达拉宫还收留着松赞干布使用过的石锅。现在产于西藏自治区墨脱县的石锅质地绵软,由手工匠人在经过浸泡后打造,虽然已经不再像千年前一般原生态,但墨脱石锅仍然富含着近16种微量元素,对人体有食疗保健的作用。

石锅鸡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石锅的帮衬,藏地独有的跑山鸡和手掌参也是这道菜的灵魂之一,慢火熬制出的汤夹杂着淡淡的药材香味,向导告诉我要喝到这碗汤,至少提前两个小时打电话给饭店上火慢熬,这样喝到的汤才最浓郁。小窍门,喝之前撒点葱花,味道能鲜得人跳起来。

手掌参,挺像鸡爪

饭店会贩卖料包,500元一袋,打消了我想带回北京的心思,如此滋味还是留在鲁朗当做念想吧。

庄园环境

三、传统藏餐

常走川藏的人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进藏之后仍然能看到不少川菜馆,因为地理位置接近,所以外出打工的四川人多数会选择西藏,来次西藏,无论如何藏餐是一定要吃的,入乡随俗,这是老祖宗留下的礼数。

糌粑

糌粑,藏胞的传统主食之一,洗净的青稞晾干,炒熟,加入少量的酥油茶、白糖或者蜂蜜搅拌,用手捏成团即可食用,对于游牧的牧民来说,这种便于携带储藏还能充饥御寒的食物再合适不过。

酥油茶

酥油茶,不同的人对其味道褒贬不一,有人说喝酥油茶是先结婚后恋爱的关系,但来到雪域高原,一碗酥油茶对抵抗高原反应却非常有帮助,藏族喝茶切忌一口喝干,一边喝一边甄满才不会破坏规矩。

羊肉,太大只了,需要现吃现切

番茄牛腩

当然,藏餐中还包含着其他食材,牦牛肉、羊肉......用专属藏族人的方式烹制出来,不知道是不是环境使然,平日里的菜也是令有一番味道。尽管每次出行前都会暗暗告诫自己要少吃,可美食当前,克制早就跑到九霄云外,大快朵颐才是王道。

除了以上三种特色美食,行走川藏线,川蜀美食无论如何也是无法抛弃的,然乌湖前的重庆餐厅,辣椒、红油,麻婆豆腐、毛血旺......夹着夹着,一碗饭已经透了亮,都说川菜下饭,确实不是空穴来风。现在只是想想,唾液就已经蠢蠢欲动。

窗外是蓝天白云,雪山湖水,身边是同行好友,心情大好,不知不觉又一碗饭见了底。

自驾回程,想起那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若是引用到我这,正是“美食容易把人抛,窄了车厢,瘦了衣裳”。

只要挡住脸,就不会显胖,哈哈

关于作者:

我是二叔,一个生在皇城根,在红旗下长大的北京人,行至80个国家,最念念不忘的是非洲大陆,现在提到旅行心脏依旧会狂跳。如果世界是本集邮册,那每一张邮票都值得被收藏。感谢关注,欢迎评论,与我分享你的生活方式和旅途故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