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华人医学女博士,志愿深入实验室,成为离病毒最近的巾帼女将
家住仰光的张卫星,是上海九院整形外科博士,同时,也是缅甸抗疫一线的志愿者。春节期间,张卫星从上海回到仰光和家人团聚。那个时候,仰光还是一片祥和。没想到,一个多月后,仰光也爆发了疫情。截至目前,仰光已经成为了缅甸疫情的“重灾区”。
张卫星博士告诉小编, 疫情刚开始爆发的时候,仰光市中心会有工作人员出来喷洒消毒剂,还有部分街区,整条街都在消毒。街区内还设置了洗手台,放置洗手液给大家洗手。晚上的时候,还会有安装了大喇叭的巡逻车在街区内巡逻,为大家普及防疫知识,呼吁大家少出门,勤洗手。
虽然政府有所行动,但大家的防护意识还是不够,很多人上街根本不戴口罩。作为一名医生,张卫星博士深知病毒的危害有多大,所以,她尽可能呼吁身边人做好防疫措施,让家人都戴上口罩,勤洗手,尽量少出门。
虽然是一名医生,但被困在家里,张卫星博士和普通老百姓并无什么区别。每天拿着手机关注疫情信息,透过窗户看到街头仍然有人不戴口罩在街头闲逛,张卫星内心焦急却又无可奈何。直到张卫星看到脸书上关于中国援缅医疗队的相关信息,她终于看到了希望。第一时间联系了仰光云南会馆志愿者招募的负责人郭兆永医师,报名加入到志愿者团队当中。
说起志愿者,张卫星并不陌生。受父母影响,张卫星从小就喜欢做公益,上大学后,一有机会就加入到志愿者活动当中。她说,参与到公益活动当中,不仅自己得到满足,还能认识到更多善良的人。和这些志同道合的人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生活也更有意义。这样的满足感,是金钱和荣誉都无法实现的。
张卫星跟小编分享了她的公益故事。
本科五年级的时候,她和一名外国的急诊医生、以及3名医学生,在仰光开展了为期五天的健康教育活动,他们到小学、中学、孤儿院、寺院等地方,为大家科普健康知识,告诉大家如何科学洗手,细菌长什么样子。经过长时间的锻炼,她不仅能用缅中双语流利地跟伙伴交流,还能深入浅出地将健康知识分享给缅甸的同胞。
成为一名整形外科医生后,张卫星还和比利时的整形外科团队,在缅甸开展唇腭裂慈善公益活动。自2018年加入这个慈善组织以来,张卫星每年都为活动担任翻译等工作,成为外国医生以及缅甸病人之间沟通的桥梁。
由于张卫星博士有长期的志愿者工作经验,同时还有医学知识,因此,在这一次的志愿活动中,她被安排在实验室,跟随专家组深入到最危险的抗疫一线,和病毒“零距离”接触。
我们都知道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几乎是与病毒“零距离”接触,但这个工作是确诊患者是否感染的最快速有效手段,对早发现早诊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抗击疫情的一线战场不可或缺的“利剑”。
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虽然不直接接触患者,但幕后的工作同样危险。不仅要对感染者或疑似感染者的样本进行各种分析,还要对检验过程中产生的高危险废物进行后处理,以保证生物安全,是“抗疫利剑”。
张卫星当然知道实验室有多危险!报名之前,她就做好了最坏的打算。提前告知父母自己要深入抗疫一线,虽然不舍,虽然担心,但父母还是选择支持她的决定。有了父母的支持,她毅然决然深入到抗疫一线开始工作。
正式排班之后,她害怕影响到家人,就开始了自我隔离,和家人分开。作为一名有经验的医生,她知道病毒的可怕,但也知道,只要防护得当,自己就是安全的。深入实验室期间,穿上防护服的张卫星,却有一种莫名的安全感。
也正是因为深入到实验室担任翻译,她亲眼见证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艰辛。张卫星告诉小编,目前,缅甸实验室的医疗物资主要还是依赖捐赠,但捐赠来的物资不统一,所以工作开展起来比较耗时。与此同时,随着捐赠的增加,后续的检测力度也会增加,缅甸会出现确诊人数持续增多的情况。
虽然担任了最危险的工作,但张卫星却显得非常平静。她说“父母给我好的教育,不只是为了让我养活自己,还要回馈社会。成为一名志愿者,对我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无论有多辛苦,无论有多危险,我乐在其中。今后,我也会把志愿者工作当成生命中不可取代的工作,我也会更加努力,把更好的自己贡献给国家。”
越是一发千钧,存亡绝续之时,越能研读人性的平凡而伟大,越可见布衣之下的炎炎赤血。疫情当下,他们勇敢出征的背后,萦绕着执着的信仰。从古以来,中华民族便不乏拼命硬干、为民请命的脊梁!缅甸爆发疫情后,无数心怀信念的华人,为缅甸抗疫贡献着自己的一分热度,让人感动。也正是因为有这么一群在疫情幕后与病毒正面较量的英雄,才使我们更有信心通过考验,战胜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