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水悠悠》连载】孟宪洲丨俺村的第一台电视机

俺村的第一台电视机
作者/孟宪洲
1988年,我在平顶山市“中原商场”购了一部14寸黑白凯歌牌电视机,在全村竟然成了爆炸性新闻,一石激起千层浪!
时光已经转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诺大一个村70多户400多口人竟然没有一台电视机,眼看外地特别是集镇上的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机,可以坐屋里不动全知天下事,这着实令人神往。于是我就攒着工资暂停给老少买零食、买闲置物品,攒了大半年,硬是七拼八凑挤了400多元钱,揣着钱登上了开往平顶山市区的客车,径直去找一位在广电工作的朋友屈延峰,让他到市广电局设在中原商场的电器专柜上去挑选了价格能够承受且又是名牌的电视机,最后遴选了一台14寸“凯歌”牌黑白电视机,经过调试后,我与爱人抬着去车站搭车。
到家后,找来家电维修的师傅,架上室外天线,安装好电源装置,经过调试,屏幕十分清晰,可以收到五六个台的节目,夜幕降临,农家小院早已挤满了街坊邻居。
半个村的老少爷们前往看稀奇,我们干脆就把电视放到门口,搬来所有的凳子椅子,让父老乡亲一边室外纳凉,一边欣赏电视节目,远比演场电影招引的观众多,他们边看边议论,老年人更是惊诧不异,嘴里不停的啧啧称奇,说这人咋跑里边去了,这么小个匣子咋能装这么多人,七嘴八舌,看着电视节目,嘴也没有闲下来。
一个节目一个节目的选看,一个台一个台的选节目,直到电视屏幕上出现“晚安”,他们才怏怏离去,然后家人拾掇一番,才疲劳并快乐地进入梦乡。
一台电视机创了全村“之最”,但是却打乱了家人的正常生活规律,特别是作息时间,还要赔烟、赔茶、赔功夫。可是,当大家观看节目打发走那一个个寂寞的夜晚,得到了快乐时,我家老小却从来没有厌烦过,除了冬天,春夏秋三季每晚接待,到了冬季,小小的一间房子坐不了七八个人,伯叔爷儿也都不去争那个位,纷纷让位让坐,因为说是街坊邻居,其实都一家人,都姓孟,还没出五服,都还是一个曾祖父,让他们共同分享这种快乐也是那个年代一家人最幸福最引以为自豪的事。后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家争先恐后,谁也不愿落到别家后边,只要温饱问题解决了,就是要享受精神生活,于是一台台崭新的电视机便落入寻常百姓家,到了九十年代,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视机,除了单身汉或者家庭有重大变故的。这样的快乐共同分享了两年,1990年冬我家便由东泽河迁往保安镇二村,从此与族人分开了生活,见面的机会少了,一起像一家人一样聚在一个小院看电视至午夜的时光,永远成了一段美好的回忆。

作者介绍

孟宪洲,亚圣孟子第七十二代嫡孙。笔名:丑牛,号:黄城山居士,农历辛丑年六月二十二出生,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本科学历。高级书法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法学会会员,河南省黄庭坚书法艺术研习院院长,河南省诗词学会会员,平顶山市诗词学会副主席。叶县政协委员。

从事书法创作40余年,参加过全国、国际书画大赛百余次,在泰国、日本、加拿大、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书画大赛中多次获奖。2016年12月在湖南长沙举办了首届个人书法展,成为第二位在湘办展成功的中原书法家。之后参加了北京、徐州、绍兴等地举办的国内、国际书画展,均获殊荣,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香港华人台等20多家媒体相继报道。被国家权威部门授予“当代最具影响力书法家”、“中国百杰书法家”、“世界儒学书法大师”等资格称号。有大量作品被国内外收藏家、商家、友人收藏。

特此声明

凡是作者投稿《智泉流韵》的各类文章都属原创首发,本刊严打剽窃,拒绝抄袭,文责自负。文章配图来源于网络。

主  办:  

   智泉流韵文化传媒

协  办       

全国十佳孝贤组委会;
河南孝贤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平顶山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工作委员会;
河南智泰实业有限公司;

主创人员

总编辑:  郭进拴 

主   编:  李建设 

执行主编:郭方向

副 主 编: 郭向敏

责任编辑:张   瑞

               张婉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