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灯火】姜思学:《二 月 二》
【总第014301期】
《二月 二》
文/姜思学
农历二月初二是一个特殊的日子——龙日。始于何时已不可确考,但年年的二月初二,人们都把它视为重要的节日。
小时候就很期待这个节日:一是“剃龙头”,二是吃猪头肉。年后第一个期盼的日子是初七,也叫人日,能吃上面条;第二个日子是十五,能吃上元宵;第三个日子就是二月二了。
二月二到来的头一天下午或第二天早上,农村家家户户就开始“燎”猪头、猪爪(时下叫猪脸、猪手,猪的待遇“升级”了,其实并不准确)。
猪头和猪爪是年前杀猪时留下的,埋在冰里。届时刨开冰,把猪头和猪爪取出来,院子里旺旺地生上一堆火,把猪头悬架在火上,不时翻转,“吱啦吱啦”地燎猪头上残留的猪毛。还要用铁烙铁,在火中烧到几乎红了的时候,去“吱吱”地烫猪头上一条条深沟里藏着的毛,烙铁尖上,不时地冒着一股股的烟气,空气中散发着一股焦糊的味道。燎好的猪头从外表看,是焦黄的颜色,然后浸在清水里一段时间,拿出来冲洗干净,把锅刷净倒入凉水并放入猪头——调料是一点都不放的,这时,真正地烀猪头才算开始。剩下,就是准备吃猪头肉了。捣好蒜泥,或者放上酱油,味道和现在外边卖的猪头肉,感觉大不一样——纯净、淡雅、清香、爽口!
剃头也是必不可少的,叫剃龙头。正月一个月是不能剃头的,传说正月剃头死舅舅,其实是讹传。总之,头发要等到二月二这一天才能剃,在这一天剃了头,也就成了龙或有望成龙了。
关于这一习俗,说与节令有关应是可信的。农历二月初二晚上,苍龙星宿开始从东方露头,角宿,代表龙角,开始从东方地平线上显现,大约一个钟头后,亢宿,即龙的咽喉,升至地平线以上,接近子夜时分,氐宿,即龙爪也出现了。这就是“龙抬头”的过程。还有,二月初一前后为“惊蛰”,天气回暖,万物复苏,龙要秉承它的使命行云降雨,因此,二月二就是一个祈祷迎龙的日子。
这和《左传》的说法很相近:“龙现而雩”,是说惊蛰以后龙就要出现了,这时要举行祈求降雨的祭祀。
另外还有一说,在中国古代,尤其是秦汉及其以前,凡像一月一、二月二、三月三之类的“重日”,多被认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因而,在这样的日子里人们就需要多做祈福、祭祀或是纪念活动,以求得幸福、安康和吉祥!
《武林旧事》、《析津志》、《宛署杂记》、《帝京景物略》等多有所载。
二月初二吃猪头肉也有说法。宋代《仇池笔记》记录一个故事:“王中令既平蜀,饥甚,入一村寺。主僧醉甚,箕踞,公欲斩之。僧应对不惧,公奇之。公求蔬食,云有肉无蔬,馈蒸猪头甚美,公喜,问:‘止能饭酒肉耶,尚有他技也?’僧言‘能诗’。公令赋《蒸豚》,立成云:
觜长毛短浅含膘,久向山中食药苗。蒸处已将蕉叶裹,熟时兼用杏浆浇。红鲜雅称金盘饤,熟软真堪玉箸挑。若把毡根来比并,毡根自合吃藤条。
公大喜,与紫衣师号。”
龙抬头还有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东海龙王生了三个龙子,就缺一个龙女。龙王想,要是再有个公主,儿女双全,那该有多好!王母知道这件事后,就给龙母吃了一颗仙丹,不久,龙母就怀孕了。第二年二月二,龙母果然生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儿。
小公主一天天长大了,对龙宫的生活却厌倦了,渴望到人间去寻找真正的幸福。龙母知道女儿的心,她劝公主说:“孩子,龙宫里无忧无虑,要什么有什么,为什么要到人间去呢?”龙女说:“龙子龙孙们只知道吃喝玩乐,我一定要到人间去,寻找真正有趣的生活。”龙母见女儿决心已定,就悄悄把她送出龙宫,还送给她一个锦囊。
龙女依依不舍地告别母亲,飞过九十九条河,越过九十九座山,来到了一座大山下,公主四下里望了望,只见远近土地都干裂着嘴巴,庄稼都低垂着头,太阳正火辣辣地烤着大地,不远处,一个青年在田里吃力地劳动,公主走过去,问道:“这么旱的天,你种地会有收获吗?”农夫苦笑着说:“有什么办法呢?家里的老母亲还靠我养活呢!”龙女很同情他,从锦囊中取出几粒红豆,向地里一撤,一会儿,田里就升起厚厚的浓雾,干枯的禾苗泛出了绿色。农夫一看赶忙向她行个大礼,说:“仙姑,这儿方圆几百里都遭了大旱,还请仙姑救一救穷困的百姓吧!”龙女非常感动,她想:“他真是个好人,一心想着别人,真是我的知音啊!”
于是,她从锦囊里抓了一把红豆抛上天,顿时电闪雷鸣,一场大雨酣畅的下了起来,雨过天晴,山青了,庄稼绿了,人们脸上露出了舒心的微笑。小伙子感激地向姑娘道谢,公主脸上飞起了红云,说:“不用谢我,只求我俩百年好合。”小伙子听了,甜滋滋地把姑娘领回家。
再说公主离开龙宫出走的事被龙王知道后,龙王非常恼怒,还不让龙母去看女儿。龙母天天想念女儿,每年阴历二月二就浮出海面,抬起头来向女儿离开的地方痛苦一场。她地哭声变成了雷声,她地眼泪化作了春雨。
这是对“二月二,龙抬头”的一个美丽解释。
明清时期,二月二这天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皇帝耕田。
过去曾有一幅年画,叫《皇帝耕田图》,画中是一个头戴王冠、身穿龙袍的皇帝正手扶犁杖耕田,身后跟着一位大臣,一手提着竹篮,一手在撒种,牵牛的是一位身穿长袍的七品县官,远处是挑篮送饭的皇后和宫女。画上还题了一首打油诗:
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去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
这幅画也说明人们希望有一个开明的皇帝,能够亲自春耕夏耘,使老百姓丰衣足食。后来的皇帝太忙,耕田的事自然也就很少见了。
二月二除了是龙的生日,也是土地爷的生日,旧事各家各户都要到土地庙祭拜。光拜土地还不行。北京还有一个风俗是进香祭神,二月二,男男女女额上贴了金字,骑上毛驴相继来到涿州的碧霞元君庙烧香,寄予美好的愿望,希望得到神仙的眷顾。名为到庙上香,实则踏青郊游。《岁华纪丽谱》记载:“二月二踏青节,初郡人游赏,散在四郊。”
二月二的习俗虽然各地都有,但北方人似乎更为重视,传说龙住在南方,近水楼台的缘故,南方的雨量很丰沛,而北方就自然而然地需要迎龙、祈龙了。但近几年来,南方的雨量太大,已经酿成灾害,是否龙的原因,还是南方不够重视,就不得而知了?北方还算风调雨顺!
选自所著《龙年话龙》一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出版
姜思学:一九六二年生人,黑龙江省哲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学科带头人。现供职哈尔滨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讲哲学,哲学史,周易概论等课程。
在场文学 The presence of literature 主 编:明华微 信 号:zhaominghua0526本期编辑:明华微 信 号:shaiwangnv来稿须知:原创,文责自负。稿件题材:诗歌、散文、小说、杂文,书法、摄影、绘画作品。初次投稿:附作者姓名(笔名)、个人简介(150字左右)、照片一张。投稿信箱:438371346@qq.com qiufengjj@163.com
赞 (0)